问题式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2018-10-21李斌
李斌
摘 要:所谓“问题式教学法”就是以“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与学习方法”,由教师提供获取学习资源的途径,辅之以学习方法的必要指导,让学生老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互相研讨、交流、辩论、启发、从而探求真理,达成共识,最终解决问题;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主线,通过问题的提出与解决,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也由被动的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地、积极地、生动活泼地思维和学习。
关键词:问题 问题式教学法 磁场 磁现象
一、什么是问题式教学法
所谓“问题式教学法”就是以“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与学习方法”,即以构建问题、探求问题事实、破解问题为线索,并把这一线索始终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它突破了以讲授为主、按学科组织教学的封闭体系,彻底改变教师在课堂上的“一言堂”,取而代之是由教师提供获取学习资源的途径,辅之以学习方法的必要指导,让学生老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互相研讨、交流、辩论、启发、从而探求真理,达成共识,最终解决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由被动的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地、积极地、生动活泼地思维和学习。
二、为什么要使用问题式教学法
(一)问题式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以往的教学经验表明,学生在积极讨论的氛围中,在激励作用的重复、积累中,更易于培养起对知识学习的热情和渴望。
(二)问题式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学生在综合相关知识,发现、解决问题过程中,学会得鱼之技。这正是培养高素质、高能力人才的有效途径。
(三)问题式教学有助于学生分析、概括、表達等方面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对问题的分析、整理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认识;在课堂陈述、说服他人的过程中,锻炼思维、表达等能力。学生既不盲从前人,也不迷信权威,求新、求变的创造性思维得到更充分的发挥。
三、问题式教学法具体的教学流程
(一)提出问题、以疑导读
教师在对教学内容总体认识和把握的基础上,提出课堂所要解决的问题,创设学生想要学习的心理机制,激发学习动机。教师的创设提问非常关键,一般要体现两个原则:
1.必须从课程标准出发,围绕教学重点内容提问,这样的问题解决了,教学重点也就掌握了。
2.创设的问题必须具有思考性,新颖性和针对性,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制造教学兴奋点。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唯有新鲜的事才能给人刺激、令人关注和兴奋。提问有新意、有针对性,可很快使学生处于兴趣盎然、思维活跃的状态中。
(二)讨论思疑、横向议疑
教师组织讨论,学生横向交流,促进共同提高。在学生通过自学对所设问题有一定的理解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发表他们自己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互相启发,共同提高。
(三)充分解疑、总结升华。“解疑”。
一般是把全班学生分为若干小组,互相讨论,合作探究,老师巡回指导,适当点拨。合作学习,调动所有参与者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每个人的聪明才智,激发高度的求异思维,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解疑”要注意多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发表不同的意见,以气氛的浓厚、热烈。最后,教师组织学生总结本课的重点内容,对学生理解难度较大的地方、教材的关键点,再进行重点讲解,以确保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
四、具体事例——磁现象磁场教学流程设计
(一)新课引入
教师活动:播放视频《太阳风》并提出具体问题:带电粒子为什么会偏转?
学生活动:观看视频,回答问题。(带电粒子偏转原因:地磁场作用)
(二)构建问题情境
教师活动:演示实验1:奥斯特实验介绍实验器材,演示通电直导线对小磁针作用的实验
演示实验2:磁场力的性质的实验介绍实验器材,演示磁场对通电直导线作用的实验
学生活动: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三)探求问题事实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对实验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引导学生得到电场和磁场联系紧密,在学习方法和内容上具有相似之处。
学生活动:学生独立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如下结论:
1.磁场与电场精密联系。
2.学生认识到学习磁场可以采用类比电场。
(四)破解问题
教师活动:提出问题:如何研究磁场?演示实验3
1.进一步演示通电直导线对多个小磁针作用的实验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
2.进一步演示通电直导线对铁屑作用的实验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分析
学生活动: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1.分析得出通电直导线磁场线是一个闭合圆。
2.分析得出通电直导线铁屑所在平面的磁场分布。
(五)检验目标达成
教师活动:展示学生画出的通电直导线周围磁场分布图并引导学生得出通电直导线磁场分布立体图。
学生活动:通过思维活动及相互交流,得出通电直导线周围磁感线是内密外疏的同心圆筒。
(六)迁移问题新知
教师活动:通过课件辅助学生理解不同视角下磁场分布情况。
学生活动:在课件的配合下,通过对直导线磁场分布的理解,得出横截面和纵截面观察图。
教师活动:构建新情境、提出新问题
1.若将直导线弯曲,磁场分布应该是如何分布?
2.如果将直导线完全成一个圆,形成环形电流,磁感又该是如何分布?
学生活动:学生利用新知识解决问题,通过微元的思想得出弯曲导线的磁场分布。
利用对环形电流的理解,得出不同视角下环形电流磁场分布。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规律总结:安培定则。学生学习安培定则,并用已经掌握的知识验证新知识。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回顾初中所学的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分布并据此提问:
1.如何站在高中的角度理解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分布?
2.站在高中的角度大拇指所指的方向真实是指什么方向?
3.如何理解初中教材中大拇指所指方向说成通电螺线管的N极?
学生活动:分析讨论得出:
1.通电螺线管产生的磁场实际是环形电流产生磁场的叠加。
2.大拇指所指方向是通电螺线管内部中轴线的磁场方向。
3.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分布和条形磁铁的分布相似。
教师活动:提问:已知地球表面带负电,地球磁场是如何分布的?
学生活动:交流讨论:认识到地球的磁场可以理解为环形电流的磁场叠加。可以将地球的磁场类比为一根条形磁铁的磁场并了解地磁场的大致分布。
(七)课堂小结
(八)课后思考
1.为什么磁感线是闭合曲线,电场线有起点有终点?
2.电流产生的磁场和磁体产生的磁场性质相同,在产生的机制上有什么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