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2018-10-21粟洁
粟洁
摘 要:情境教学法是一项经常运用在语文教学中的教学手法,在我国小学语文教学中被广泛应用。情境创设方法是多样性的,教师可以通过语言描述、角色扮演、实物演示等方式,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掌握教学内容的前提下,体会和品味课文的语言和感情,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审美能力等,提高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认知,促使学生做到知行合一的效果。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 小学语文 教学应用
情境教学法由英国应用语言学家在1930年代到1960年代发展形成,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情境教学法是一项经常运用在语文教学中的教学手法,在我国小学语文教学中被广泛应用。情境创设方法是多样性的,教师可以通过语言描述、角色扮演、实物演示等方式,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掌握教学内容的前提下,体会和品味课文的语言和感情,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审美能力等,提高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认知,促使学生做到知行合一的效果。
一、利用角色扮演的形式进行情境的创设
利用角色扮演来创立情境是为了使学生们充分的理解文章的内容,也能够激活课堂的氛围。在语文教学的教材中许多的文章会使学生们难以理解,在这些文章的教学上,教师们就完全可以使用角色扮演法来进行情境的还原。学生是创设情境的主体,在学习语文课文时,尤其以语言对话类为主的文章,在分析文章时,学生可以把自己视为角色的扮演者,进而分析文章内容,有亲身体验之感,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具有真实感,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这是表演体会情境带来的效果。
例如《隆中对》的时候,就利用了角色扮演法进行教学,笔者选取了几名学生分别扮演诸葛亮、刘备等人。在进行表演的时候,笔者组织了剩余的学生们进行观看,这是为了吸引学生们进入课文所描述的情境的最好的方式之一。角色扮演法带有着一定的游戏性质,教师们在使用的时候要保障好课堂的纪律,要让学生们既能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进行学习,从而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也要保障他们对于语文知识的吸收。再如如在《司马光》的课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分角色扮演,学生在表演过程中就会有身临其境之感,仿佛自己就是文中的人物,既保证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力的高度集中,也增加了课文教学的趣味性。
二、运用音乐等听力冲击创设情境教学
音乐是反映人们现实生活感情的一种艺术。音乐是引起学生们与语文文章所传递的情感共鸣重要形式之一,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的时候教师们完全可以使用音乐的形式进行情境的设置。不同的音乐可以带给人不同的心情体验,还可以营造不同的氛围。好的音乐可以轻松自然的带入到课文所营造的氛围当中,让学生可以与作者产生共鸣,从而在培养学生情感的同时,也可以提升学生的分析和思考的能力,帮助学生学好语文,理解语文,增强对语文学习的信心。通过播放音乐把学生带入到一种意境之中,再加上品味朗读,师生热情互动,能够提升学生合作精神,培养学生学会品味生活的能力,使学生心灵得到净化和升华,真正融入到情境之中。
如,在进行《小英雄王二小》一文的授课时,教师可以先播放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通过歌曲的旋律营造出和课文一致的情感基调,再以歌词作为引导,使学生对课文的故事情节能够有个大致的把握。可见,运用音乐等听力冲击创设情境教学可以激发学生感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再如在教授诗词《泊船瓜洲》的时候,就选择了比较幽静的音乐作为背景音乐,然后带领学生们进行诗词的朗诵,这种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们快速的进入朗诵的氛围之中,可以帮助他们理解诗词的含义。
三、用图片等视觉冲击创设情境教学
由于图片自身是由流畅的线条和鲜明的颜色构成,直观、形象便是图片最大的特征。不难发现,其实小学生的课本中,图画展示的比例远比文字要大,由于图画所带来的冲击力比文字要强,小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因此,在情境教学法中可以让学生将课本知识用画画的方式展现出来,这样既注重了学生潜能的开发,又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到情境中去。
如,在进行《日月潭》一课的讲授时,教师可以先展示一系列有关日月潭美丽风景的图片,让同学们对日潭、月潭和光岛的方位和美景有个宏观的把握,此时再进行课本内容的授课,可以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接受得更快。运用图片等视觉冲击创设情境教学,是符合小学生兴趣方向的一种教学手段,可以充分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四、利用实景的进行情境的创设
古人云:百闻不如一见,只有真实体验到了,才能切实感受到事情的本质,从而理解课文中的内容和情感。利用实景进行情境的创设可以让学生们充分的理解文章描述的情境,这种情境创设方式可以让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小学教材中有许多的描写景物的文章,这些文章的学习完全可以利用多媒体视频等进行实景情境的还原。将课文中的插画真实的展现给学生,给予学生视觉冲击,然后在老师的引导下增强学生对课文的认识与理解,不断培养学生的思维分析能力,不断强化学生语文实践能力。
如,在学习《美丽的小兴安岭》这一课文时,大多数的小学生对于小兴安岭都比较陌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即使课文将其描述的在美丽动人,学生也很難真正的体会到其魅力,就很难理解到作者的真正用意。而此时老师要通过创设情境方法,与多媒体等相关教学设备相结合,播放一些有关小兴安岭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其美丽,强化学生的感官感受,从而提高学生的理解力。再如教学《火烧赤壁》:曹操率领八十万大军攻打东吴,东吴调兵三万迎战,兵驻赤壁,两军隔江相对。由学生扮演两军对恃的场面。充分发挥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记忆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从而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能力,并且也培养出小学生的正义感,为小学生学习语文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高杰.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有效应用[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8(10).
[2]王九玲.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有效运用策略[J].华夏教师,2018(02).
[3]秦倩.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新课程(上),2018(02).
[4]曹静.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小学生(下旬刊),2018(04).
[5]张贵萍.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