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驱动下的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策略探究
2018-10-21吴丽芳
吴丽芳
摘 要:数学概念是学习数学知识的前提。本文基于如何有效的进行小学数学概念教学这一论点,尝试将问题驱动式教学与数学概念教学相结合,对其是否能够在数学概念教学中发挥优势,促进学生对数学概念的建构做简要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 概念教学 问题
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将问题作为教学出发点,充分发挥问题的教学功能及优势,在教学活动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问题为导向,促进数学概念的有效建构。
一、问题的来源
(1)数学概念的本原性问题
本原性问题是指那些反映学习主题中最为原始、本质的观点、思想及方法的问题。通过反映数学学科部恩智的问题来推动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的本质认识,这一过程需要教师对教材进行深入的探究和分析,提取反映数学概念本质的问题。例如,在“平均分”这一概念中,指的是每个人所分到的个数、份数一样多,叫做平均分。平均分概念是学生理解除法意义的先提条件,教师在进行除法教学时需要先对该概念的本质进行分析。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从生活情境出发,假设小明、小华、小红三人分15块饼干,小华分到6块,小明分到4块,由此形成问题情境,最后调整为每个人分得了同样多的饼干,引出“平均分”的概念。再进一步探究中会发现,这个概念的实质就是不管怎么分,每份都会分的一样多,该过程仅强调了每人所得数量,没有引导学生将关注对象从情境中抽离出来。基于这一情境,教师可以进一步建立“如何将16个草莓分成4份?”这一问题情境,让学生体会每份数量相等的“平均分”含义。
(2)多样化的问题交流
师生之间只有建立良好、多样化的交流方式,才能够实现数学知识的有效传递,教师在交流中获得学生的疑问,而学生为了正确的回答教师的问题,也会积极储备该问题所需的数学知识。但在回答过程中,学生往往还是会出现语焉不详的情况,这则是受语言能力所影响,数学语言能力的表达更是要比一般语言表达能力要求要高,因此,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就需要形成多向的互动交流方式。例如,在“加法运算”中,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5个3加3个3等于8个3”这一现象,小明有5盘青苹果,每盘中有3个苹果,小红3盘红苹果,每盘3个,问一共有多少个苹果?除了引导学生掌握综合算式外,再加以引导提出问题:8是怎么来的;如果青苹果每盘3个,红苹果每盘4个的话还能加吗,从而得出每份数量相同的情况下可以把份数相加,为之后的乘法分配律教学奠定基础。
二、问题的设计阶段
(1)设计问题情境
数学概念是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本质属性的反映,具有抽象特点,但数学概念又能够通过数学语言和符号进行描述,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利用数学概念本身的抽象与具象的结合特点,从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加以总结和概括。例如,在“总价、单价、数量”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向学生出示超市的货物架,让学生结合购物清单,以及货架上的价格牌来进行探究。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购物情境具有很强的代入感,每个学生都会从中说出一些自己发现的数学信息,也能够使学生有充分的表达机会。
(2)设置问题串
问题是问题驱动教学的核心,而问题串则是问题的组织方式,是课堂教学中的框架。在情境内接连呈现问题,从而引导学生的思维时刻处于活跃状态,这就要求教师所涉及的问题串要具有层次性,结合教学变式增加问题深度,从多方面促进学生对概念主要特征的理解,最后加以适当拓展,来发散学生的思维,为之后学习新知奠定基础。
三、问题的解决阶段
(1)转变教师角色
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承担的应是引导者的角色,在教学中要通过创设情境、设计问题等一切手段来为学生解决问题所服务,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探究活动中去,使其得到有效的发展。例如,在“圆”的概念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划分小组的形式,来引导学生尝试抛弃圆规或绳子以外的画圆方法,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探究,教师在巡视过程中帮助其进行归纳。从而总结出只要固定好圆心和画圆过程中的长度即可,掌握了半径与圆之间的关系,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完成了教学目标。
(2)关注概念建构过程
概念由认知到获得再到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但总体上可以将其分为两部分:即概念的形成和概念的同化,在数学概念教学中,教师需要让学生自身经历概括、简化所得出来概念的过程,才能加深对数学概念本质的理解。例如,在“角的度量”中,探究直角特征,教师在引导学生判断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之后,引出直角这一概念,通过让学生观察自己折纸的方法,让学生进行自主尝试,并让学生在三角板上找一找,比的时候将两角顶点对准顶点,直边对直边,观察其是否能够重合,如果完全重合则说明这个角是直角。
綜上所述,通过问题驱动数学教学能够适当地改善当前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的一些不足,借助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积极性,提高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洪银,巩素芳.小学数学问题情境教学的应用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8(32):51+53.
[2]朱丹.小学数学问题情境教学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2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