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分泌辅助治疗子宫内膜癌的临床意义
2018-10-21姚忠彬于欣欣管翠霞周笑张力鲁庆峰
姚忠彬 于欣欣 管翠霞 周笑 张力 鲁庆峰
【摘 要】 目的:观察并分析子宫内膜癌患者接受内分泌辅助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86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两组,接受手术联合放化疗治疗的为对照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内分泌辅助治疗的为观察组。统计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进行对比与评价。结果:经统计,观察组患者2年内复发转移率为11.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7.9%,复发间隔时间以及3年存活率分别为(23.7±14.6)个月与86.0%,相比于对照组的(17.6±11.8)个月与67.4%则明显升高,数据差异较大,P<0.05,具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结论:对于子宫内膜癌患者,通过在常规手术及放化疗基础上展开内分泌辅助治疗,可有效减少疾病的复发及转移,充分促进患者生存率的提高,值得重视。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内分泌辅助治疗;临床意义
文章编号:WHR2018062075
作为临床妇科常见的一种生殖系统恶性肿瘤,子宫内膜癌也被称为子宫体癌,指的是原发于子宫内膜的一组上皮性肿瘤,其发病率近些年来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经流行病学演技显示,当机体处于高雌激素水平状态,尤其是经常食用雌二醇及雌酮等激素时,会加大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究其原因,主要是子宫内膜癌受到了无对抗性雌激素的长期刺激。现阶段,临床在治疗要求保留生育能力的早期子宫内膜癌,或复发性、晚期子宫内膜癌患者时,主要采取内分泌治疗的方法,获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但关于内分泌辅助治疗的研究报告不是很多。基于此,本文作者以本院86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为例,就其接受内分泌辅助治疗的临床意义展开探究。具体操作如下所示。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3月至2015年4月,86例来本院接受治疗的子宫内膜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有43例。对照组中,患者年龄为36~65岁,平均年龄(51.3±4.2)岁;组织分化程度:低分化6例,中分化16例,高分化21例。观察组中,患者年龄为35~67岁,平均年龄(51.6±4.3)岁;组织分化程度:低分化5例,中分化16例,高分化22例。所有患者经临床检查,均被确诊为Ⅰ期子宫内膜癌,同时排除存在多器官功能不全、有血栓史、对孕激素过敏以及精神异常等患者。在基本资料方面,两组患者差异不大,有比较的价值。
1.2 治疗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次广泛(或广泛)全子宫切除+双附件切除+盆腔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治疗。手术结束,对患者采取针对性的放疗及化疗,未实施内分泌辅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展开内分泌辅助治疗,其中内分泌药物可选用甲羟孕酮、甲地孕酮、已酸孕酮或他莫昔芬等,需以患者具体病情为依据合理用药,例如向患者应用孕激素药物时,每次使用200mg,每日1次,同时辅助应用10mg的他莫昔芬,每日用药2次。观察组43例患者接受为期12个月的治疗。
1.3 观察指标
对患者展开为期2~3年的随访,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2年内复发转移率、复发间隔时间以及3年存活率等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本实验所得的所有数据均应用SPSS 21.0软件展开统计学处理与分析,计数与计量方面的数据分别应用百分比%与平均数±标准差(±s)表示,P<0.05,具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
2 结果
经随访,观察组患者2年内复发转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复发间隔时间以及3年存活率相比于对照组则明显升高,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如表1所示。
3 结论
3.1 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症状
子宫内膜癌为临床常见的一种妇科生殖系统恶性肿瘤,表现为子宫内膜中存在上皮性恶性肿瘤。对此类患者的临床症状展开分析,发现在疾病早期,患者的症状不明显,但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会逐渐出现阴道排液、流血以及下腹部疼痛等症状。从病理学角度对子宫内膜癌患者展开分级,可细分为以下三个等级,分别是:1)G1级,指的是非鳞状、桑葚状实性生长类型不超过5%;2)G2级,指的是非鳞状、非桑葚状实性生长类型保持在6%~50%的范围内;3)G3级:指的是非鳞状、非桑葚状实性生长类型达到50%以上[1]。
3.2 子宫内膜癌患者的内分泌治疗要点
对于子宫内膜癌患者,在对其展开内分泌辅助治疗时,强调使用孕激素类药物,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症状,并在一定程度上延长其生存时间。具体分析,孕激素抗肿瘤作用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通过向患者应用孕激素类药物,可不断提高PRB及PRA等受体在mRnA上的水平;2)由于生长因子、蛋白以及抑制性因素会维持结合的状态,因而可减缓肿瘤细胞的代谢速度,进而达到减缓病情发展的作用[2]。
3.3 内分泌辅助治疗的效果分析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常规手术及放化疗的基础上,通过对子宫内膜癌患者展开内分泌辅助治疗,其2年内复发转移率显著低于接受常规手术与放化疗治疗的对照组,复发间隔时间以及3年存活率则明显升高(P<0.05),进一步证实了内分泌辅助治疗的价值及意义。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需对子宫内膜癌患者的病情进行仔细、全面分析,科学、合理应用激素,以免因药物大剂量使用或不合理应用出现耐药情况,降低治疗效果[3]。此外,待患者出院以后,医护人员还应定期对其展开电话或上门随访,调查其是否出现不良反应或其他症状,如果患者的不良反应比较严重,还需及时指导其来院接受复诊与治疗,将疾病复发或转移尽可能控制住,从而积极促进患者生存时间及生存质量的提高[4]。
综上所述,对于子宫内膜癌患者,通过在常规手术及放化疗基础上展开内分泌辅助治疗,可有效减少疾病的复发及转移,充分促进患者生存率的提高,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谢莉.辅助内分泌治疗对Ⅰ期子宫内膜癌疗效的临床观察[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3,25(13):1063-1064.
[2] 李越,柳云恩,曹志強,等.咖啡因对子宫内膜癌化疗增效作用的临床研究[J].中国性科学,2016,25(02):26-28.
[3] 胡海洋,张宗峰.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子宫内膜癌的研究进展[J].疑难病杂志,2016,15(09):982-985.
[4] 姬国强.子宫内膜癌术中冰冻和术后石蜡病理诊断符合率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医药科学,2015,05(12):151-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