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讲啦》的创新思考——从栏目分析来看

2018-10-21程芳

参花(下) 2018年3期
关键词:创新思考

摘要: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媒体传播形式越来越丰富,网络节目种类不断丰富起来,给电视节目的发展造成了不小的冲击。在网络节目迅速发展的形势下,观众可选择的内容越来越多。这些因素都为电视节目不断变革、不断创新节目形式提供了动力。我们能看到很多电视节目为了在市场上站稳脚跟,于冲击与挑战中不断调整自己。笔者就以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开讲啦》这一节目为例,分析这档节目中体现出来的创新形式以及节目本身突出的特点,并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一定程度的分析与说明。

关键词:访谈类节目 创新思考 栏目分析

随着我国电视节目种类的不断丰富,观众对电视节目的可选择性越来越多。与此同时,观众对电视节目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观众喜欢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节目,或者是能够汲取到知识,抑或能够受到精神上的鼓舞,达到情感上的共鸣。本文探究的访谈类节目也随着时代的发展、环境的变化不断推陈出新。

一、访谈类节目的特点

访谈类节目之所以有如此顽强的生命力,主要源于它自身的特点:第一,节目充分展现了人际关系的完整性。第二,有强烈的互动性。第三,体现了对人的基本权利的尊重。《实话实说》总制片人时间认为:办谈话类节目的根本冲动就是尊重人,尊重人的办法就是让人说话。[1]这三个方面互相弥补,互相促进,共同发展,为访谈类节目的发展发挥了促进作用。

二、《开讲啦》的创新思考——从栏目分析来看

(一)栏目背景

《开讲啦》是由中央电视台于2012年创办的一档电视访谈节目,也是中国首档青年电视公开课。2012年,在有关政策调整的影响下,电视节目市场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央视在节目编制上也做出了调整。《开讲啦》和崔永元的“高雅娱乐”节目《谢天谢地你来了》、结合歌唱比赛推广公益活动的《梦想合唱团》,都让人感受到央视在媒体改革方面的力度,对扭转泛娱乐化倾向、改善电视文化生态都起到了积极作用。[2]

(二)栏目的设计特点

首先,“开讲啦”这三个字既通俗易懂又朗朗上口,在方便人们记住的同时也能够吸引广大受众的注意。“开讲啦”这三个字又能够使得很多人联想到自己上学的那段经历——老师讲课。在场景布置上,《开讲啦》也能够引起许多人对自己学生时代的回忆。现场有个讲台,下面的观众呈现出阶梯状,就像高中或者大学时期的阶梯教室,引起了很多人对那段青葱岁月的回忆。观众在观看节目的时候更像是在追忆自己的青春往事,在听讲台上的嘉宾演讲的时候,就像听自己的老师讲课,不知不觉地为节目所吸引。

(三)对话题的选择

“话题”是电视谈话类节目的核心与重点,是电视谈话节目的源头和活水,好的选题是谈话栏目成功的一半。

《开讲啦》栏目组根据自身的宗旨以收视群体分布来确定每一期的选题。我们知道,这档节目的收视群体主要是“80后”“90后”的青年人。那么,在话题选择上就要接近这一群体,例如在节目开办初期,选择的都是与理想、人生、青春、奋斗有关的话题,这些也正是年轻人最关心、最感兴趣的话题。另外,《开讲啦》自身定位是“中国首档青年公开课”,这样一来,节目的大多数选择权就落在了青年群体上。所以,栏目组在选择“话题”时,要根据自身的定位以及收视群体来确定。

到了2017年,《开讲啦》栏目组在选题方面又做出社会上比较关注的热点话题。例如“将绿色进行到底”“什么是新时代”等,相比之前的一些话题会更贴近我们当下的时代。同时,节目的话题决定了节目的导向,正确的价值取向一直是社会的主旋律。所以,栏目组在选择话题时,也在不断考虑受众的需要以及社会的需要,不断创新,紧跟时代步伐。这也是《开讲啦》在众多访谈类节目中始终占有一席之地的重要原因。

(四)对主持人的选择

撒贝宁,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学院,1999年进入中央电视台。他不仅有出众的口才和过硬的综合素质,而且知名度高,有着非常正面的影响力,深受各年龄段大众的喜爱与支持。作为一名优秀的主持人,撒贝宁不仅对节目现场有着超强的把控能力,制造一种幽默和谐的氛围,更能够通过自己的机智化解节目录制过程中嘉宾和青年代表之间的尴尬,使节目取得良好的效果。

(五)对嘉宾的选择

《开讲啦》节目中嘉宾没有任何的道具和提示,没有提纲,也没有演讲稿,要把自己最真实的故事和内容用演讲的方式讲给观众听。这就给嘉宾营造了一定的紧迫感,对嘉宾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现场应变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节目组邀请的是在青年人心目中有一定影响力的人物,他们生活在不同年代,工作在不同的岗位上,而且有着不同的经历,但都是“中国青年心中的榜样”,是我們生活中的“意见领袖”。嘉宾分享他们对于生活和生命的感悟,给予中国青年现实的讨论和心灵的滋养,讨论青年的人生问题,同时也在讨论青春中国的社会问题。[3][4]

(六)对现场观众的选择

我们知道,《开讲啦》选择的观众主要是以“80后”“90后”为主的青年,但是具体会邀请“80后”还是“90后”,还要根据每期节目的主要内容进行选择,并邀请300名青年到现场观看节目的录制。

节目中比较有特点、能够拉近节目与观众心里距离的一个形式是邀请8到10名青年代表来参与节目的录制。这些代表是在节目制作前在网上公开选拔出来的,来自全国各地高校的大学生,这也使得节目更加接地气,为节目质量提供了一定的保障。在节目进行的过程中,有个环节是观众和青年代表与演讲嘉宾有进行20分钟的提问互动。这一环节的存在,对现场的观众和青年代表的能力与素养也是一种展现。他们在倾听嘉宾演讲的过程中,会对演讲内容进行思考,在提问的环节能够结合自己的认知以及经历进行提问。他们的提问往往很精彩,并且很具有代表性,更多的是代表现场和电视机前的观众提出疑问,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观众的好奇心。

在创新形式的推动下,节目的质量以及丰富性都得到了一定的保证,受到了观众的广泛认可。2017年6月16日,该节目荣获了第23届上海电视节最佳周播电视节目奖。[5]

三、存在的问题及改善方向

(一)避免节目内容娱乐化

在其中的几期节目中,一些娱乐嘉宾的到来使得观众的关注中心都放在了嘉宾的一些绯闻或者私生活上,不利于节目教育大众功能的体现,也不符合《开讲啦》栏目的宗旨。这就要求节目组在邀请嘉宾的时候,不要为了吸引大众的目光而制造一些噱头,一味去迎合大众的口味,这样只会降低节目的品味。节目组在策划的时候,要谨记创办栏目的宗旨,在立意上要有一定的深度,一定的文化内涵,为栏目自身获得良好的口碑打下基础。

(二)要加大宣传力度

在一些新兴媒体的发展中,访谈类节目所占份额与其他类型节目相比还相去甚远。《开讲啦》这档栏目也不例外,观众通常都是通过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进行观看,播放渠道较单一不利于提高栏目本身的影响力。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节目在开播前的宣传力度也不够大,因此,栏目组在前期宣传方面应该下一番功夫,例如在微博、微信订阅号上进行一些前期的宣传等。

四、结语

访谈类节目作为电视节目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教育功能以及实现电视文化产业的社会效益的重要使命,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必须跟上时代的潮流,不断增强其自身的竞争力,为取得更好的发展成绩而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王哲平.电视栏目策划新论[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5.

[2]《开讲啦》.传播“中国好声音”[OL].人民网,2014-10.

[3]CCTV—1《开讲啦》官网[OL].央视网,2012-8.[4]《开讲啦》第二季在线[OL].喜马拉雅,2013-1.

[5]第二十三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完整获奖名单[OL].腾讯新闻,2017-6-16.

(作者简介:程芳,女,本科在读,山西传媒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研究方向:电视栏目分析)(责任编辑 王珊)

猜你喜欢

创新思考
推动国有企业党建工作创新的思考
高校大学生管理工作创新思考
信访工作中的档案管理创新思考
我国互联网金融征信体系完善的创新思考
矿山测量技术的创新思考
混合所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机制的创新思考
网络环境下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创新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