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炼油工艺专业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2018-10-21陆江春傅健
陆江春 傅健
【摘 要】在分析区域经济产业发展目标和发展规划的基础上,结合广西工业技师学院办学实际和专业特点,以模拟炼油厂为载体,从技能训练、课堂教学、理念更新和实训基地建设四个方面入手,探索构建具有石化特色适合炼油工艺专业的校企合作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校企合作;模拟炼油厂;炼油工艺;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才发展“十二五”规划》,广西提出了千亿元产业人才开发规划目标,到2015年,培养和引进重点工业产业技能人才65万人,其中石化产业7.24万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升级发展行动计划》提出,到2020年,广西力争打造两个超千亿元石化产业园,申报国家级石化产业基地。广西北部湾炼油和石化产业由此迎来了良好的发展契机。
我校作为广西唯一一所石油化工类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如何培养适应市场需求、满足企业需要的炼油专业技能人才,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不容忽视的重要课题。
一、炼油工艺专业技能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行业企业参与度不高,技能人才培养未能满足发展要求
我校以往的炼油工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技能人才培养方案主要以教学部门或学校为主,由于行业企业参与度不高,人才培养目标未充分考虑行业企业用人需求的变化情况,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偏重传统炼油工艺理论,未及时跟进当前石化生产技术发展的实际情况,导致炼油工艺技能人才培养未能很好地满足区域经济石化产业的发展要求。
(二)校内实训阶段缺乏生产实训装置,无法再现企业连续生产过程
炼油工艺是连续性的生产过程,多个岗位在同一个系统里协调工作,每个岗位的每一个操作都会对整个生产过程产生影响。我校原有的炼油工艺专业实训设备比较齐全,常减压蒸馏模拟装置、管路拆装设备、精馏单元设备、炼油工艺仿真模拟系统等应有尽有,这是很多技工学校或高职高专院校不能比拟的,但是上述各种设备设施都是独立的,仍然不能完整地再现石化企业炼油工艺完整的连续生产过程,学生所学与企业真实生产存在较大差距。
(三)校外实习阶段缺乏充分的上岗实操训练,无法真正对接石化企业真实工作岗位
炼油工艺生产线规模大、专业性强,并且具高温、高压、易燃、易爆的特点,因此学生在企业现场实习时,真正能上岗实际操作的可能性不大,造成学生理论学习与技能操作、在校学习与岗位工作间的脱节,难以练就对接企业真实工作岗位所需要的专业技能。
二、依托模拟炼油厂,创新炼油工艺专业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为解决上述炼油工艺专业技能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我校2013年开展了《中职炼油工艺专业校企合作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的课题研究。依托我校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石油化工分会,课题组深入区内10多家石化企业开展调研,访谈企业领导、人力资源部部长、生产技术主管、班组长、一线工人,召开有行业专家、企业专家、职教专家和专业教师参与的石油化工专业技能人才培养改革研讨会,熟悉企业技术标准和生产要求,了解企业对炼油工艺专业技能人才的需求,校企合作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共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管理评价制度,确保人才培养的适用性。
在调研过程中,企业对技能人才的要求,使课题组意识到炼油工艺专业必须开展一体化课程改革,因此势必要开发包含完整炼油工艺生产过程的模拟装置用于实训教学。经过学校、企业和设备开发厂家的思想碰撞,最终促成了“模拟炼油厂”的出现。模拟炼油厂是以350万吨/年现代化炼油工艺生产装置为原型,按1∶10比例缩小制成的仿真实体生产系统,由常减压工段和催化裂化工段组成,操作控制系统采用真实的DCS系统,能实现炼油工艺生产过程的实景全真模拟。
模拟炼油厂的建成,突破了我校炼油工艺专业发展的瓶颈问题,也为推进该专业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提供了条件。
(一)创新职业技能训练模式
在职业学校内建立一座相对完整生产工艺先进的“炼油厂”,学生通过炼油厂不同工作岗位的实操训练,对炼油生产全过程有了感性认识,对炼油工艺整个系统能有较清晰的理解。除了体现炼油企业现场生产的连续性特点外,模拟炼油厂还可在整套设备中单独分出典型单元进行教学和练习,学生在这里不仅能强化训练化工单元现场操作,还能在实训中加深对化工单元操作在石油化工生产全过程中所发挥作用的理解,取得与在真实炼油厂实习相近的效果,练就接近企业真实职业岗位所需要的专业技能。
(二)创新专业课堂教学模式
模拟炼油厂具有工业集成度高、理实课堂现场近的特点,使《炼油工艺学》、《催化裂化工艺学》等传统的专业理论课程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很自然地与《炼油工艺仿真》、《常减压工段操作实训》、《催化裂化工段操作实训》等专业仿真、实训课程连接在一起,因此能够较顺利地开展炼油工艺专业理实一体教学。通过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使炼油工艺专业理论、仿真和实训课程融为一体,为该专业进一步开展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改革奠定了基础。
(三)创新技能人才培养理念
模拟炼油厂的工作环境、工作流程到工作制度都与企业真实情况十分相似,现场教学区将教室与实训车间融为一体,也就是将教学环境和企业环境融为一体,淡化了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的区别。通过仿真的企业环境加强对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培养,模拟炼油厂充分体现“教学工厂”特色,能真正实现“教学做合一”职业教育技能人才培养理念。
(四)創新实训基地建设模式
模拟炼油厂的开发与建设,采用不同于普通采购市场上现成设备的做法。由学校提出具体的功能性能要求,企业提供炼油装置最新的关键工艺方案和技术参数,开发厂家负责设计制造,校、企、厂三方积极配合,共同打造模拟炼油厂实训装置。
经过校、企、厂三方深度合作建设的模拟炼油厂,创造性地实现了实训装置主体在常压、常温下运行,无各类安全隐患,无“三废”污染排放,整套系统实训运行成本低廉,操作真实,场景逼真,为我校对内开展专业教学活动,对外开展石化企业操作工培训,举办职工技能竞赛,提供了便利、真实、安全、廉价的教学环境条件。
三、炼油工艺专业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成效
(一)技能人才培养规模稳步提升
模拟炼油厂主要用于炼油工艺、化工工艺、化工仪表与自动化等专业教学实训、技能考核鉴定、企业员工培训和技术研发,每年可培养培训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人才1000人次,为我国西南重要的石油化工基地—钦州石化产业园,提供了技能人才支撑。模拟炼油厂自投入使用以来,我校炼油工艺专业群技能人才培养人数逐年增加,2016年和2017年订单合作培养专业技能人才306和324人,向合作企业输送专业技能人才分别为494和505人,为全区经济社会及北部湾经济区石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能人才保障。这在近年来我国石化行业发展下行压力大,全国职业院校石化类专业办学规模持续萎缩的大环境下,显得尤为难得。
(二)技能人才综合素质明显提升
依托模拟炼油厂,我校根据企业生产岗位的工作需求,突出“做中学、做中教”的职教特色,实现教学过程仿真理论实践一体化。在教学中引进企业文化,加深学生对企业文化的认知,有利于培养学生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的精神,增强对岗位、职业的感情,强化学生的职业素养的养成。配合项目教学、案例教学、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实现了校园工厂“真实”的模拟实训,训练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与综合应用能力,不断提高学生对石化生产领域的认识,专业职业能力得到显著提高,职业意识和职业行为初步形成。
模拟炼油厂条件下的教学改革,打破了传统“教师教、学生学”被动的学习状态,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通过任务驱动、案例引领,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大大增强,团队合作、语言表达、沟通协作等能力显著提高。
模拟炼油厂投入使用以来,我校炼油工艺、化工工艺、化工仪表自动化等专业教学水平不断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卓有成效。2014-2017年考证平均通过率,常减压蒸馏工为99.3%,化工总控工为99.7%,仪器仪表维修工为98.5%。2014至2017年共有11名学生荣获自治区“三好学生”、“优秀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称号,有2个班级荣获自治区“先进班集体”称号,有21名学生获得全国技工院校华育奖助学金,114名学生获得自治区人民政府中职教育奖学金。
(三)技能人才就业质量高
2014-2017年共向社会输送1824名合格毕业生,学生双证率98.2%,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97.4 %,专业对口率89.7%,绝大部分在广西区内就业,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就业平均月薪4500元以上。毕业生技能过硬,就业稳定,职业素养好,综合素质高,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达90%以上,吸引北部湾经济区大批企业签订了订单培养协议,为企业培养了大批技能人才,广西玉柴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广西北海新鑫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钦州天恒石化有限公司等每年均到我校招聘大量的化工类毕业生。
(四)服务社会培训能力不断增强
模拟炼油厂整个模拟装置可满足炼油工艺的实体仿真操作培训与考核,包括相关工艺培训、DCS培训、事故及安全应急预案(连锁)培训等多种培训与考核内容。为我校对外开展石化企业操作工培训,举办职工技能竞赛,提供了良好的条件。2013年以来,模拟炼油厂完成了广西石化企业职工技术技能培训500多人次,培养炼油工艺预备技师、高级工、中级工1200多人。2016-2017年连续两年共培训田东田阳两后生206人,助力广西精准扶贫。
(五)技能人才竞赛水平顯著提升
2015年以来,炼油工艺专业群学生选手参加各级各类职业技能竞赛屡获佳绩:全国职业院校技能比赛,获得二等奖7个,三等奖4个;全区职业院校技能比赛,获得一等奖10个,二等奖6个,获奖总人数和获一等奖人数均名列区直院校同类专业第一名。2015和2017年我校代表广西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化工生产技术赛项和化工仪表自动化赛项的选手,就是在模拟炼油厂刻苦训练,最终取得了四个团体二等奖的优秀成绩。
技能人才是企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职业院校要始终把“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作为推进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手段,结合自身实际和专业特色,探索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创新途径,助推企业和职业院校达成各自愿景,实现校企共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韩玉民.创新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之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9).
[2]田怡.校企合作模式下人才培养的探索[J].云南冶金,2018(3).
[3]李迎春.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探讨[J].发展,2012(11).
[4]何其荣.校企合作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J].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2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