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落实学生的课外阅读
2018-10-21阮雪钗
阮雪钗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阅读则是了解人生和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和最好途径。而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手段,其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还可以进一步巩固学生在课内学到的各种知识,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写作能力都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本文主要围绕如何有效落实学生的课外阅读展开讨论。
阻碍課外阅读有效落实的因素
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少
现阶段,家长对于学生的期望较高,都希望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在课余时间为学生安排较多的补习,导致学生没有时间进行课外阅读。与此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手机、电脑已逐渐成为学生生活中必不可缺的一部分,在结束了一天的课程之后,学生会选择利用电脑、手机来缓解学习压力。但是,游戏占用了学生大量的课外时间。同时信息技术下的快式阅读使得学生获取信息的方式变得快速简洁,这样的阅读方式冲淡了学生阅读文字的动力,严重阻碍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开展。
教师缺乏对学生课外阅读的引导
在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比较注重对于书本中知识的讲解,而对于学生课外阅读部分,教师的指导较少,对于学生课外阅读读什么,读得怎么样,读懂没有,教师甚少关心。学生在课外阅读中遇到的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长时间问题的堆积,导致了学生失去了对课外阅读的兴趣。
课外阅读的作用
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其意思是要努力读书,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同时增长见识,理论结合实际,学以致用。学生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能够了解到古今中外的各种知识,增长自己的见识,开阔视野,了解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点。通过对课外读物的阅读,能够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功底,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起着关键的作用。
能够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课外阅读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在进行课外阅读时,学生可以对文章中出现的优美的字词进行积累,还可以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从而掌握更多写作技巧,真正做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有效落实学生课外阅读的具体措施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能够有效地促进课外阅读的开展。为了实现学生课外阅读的有效开展,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教师可以在每节课都抽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教师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进行演讲比赛,比赛的主要内容就是说出自己最喜欢的课外读物,并挑选出自己最喜欢的部分进行朗读,在读完之后,说出自己喜欢的理由。之后,教师再把学生选取的课外读物与课文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在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课本中有《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一文,学生在选取课外读物时,如果有学生喜欢《童年》一书,在学生说完自己的读后感和喜欢的理由之后,教师就可以把两篇文章联系起来,针对高尔基对学生做一个具体的介绍,让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的同时,学习到课堂内的知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进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为学生营造阅读氛围
在课余时间,由于没有教师的监督,大部分学生对于教师布置的课外阅读任务比较忽视,部分学生即使阅读,也只是大概浏览,不会深入地进行研究。为确保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够有效落实,学校应该重视阅读课的设置,以阅读课的形式组织学生展开阅读,为学生营造出阅读的氛围,提升学生的阅读效果。同时,在阅读课上的交流也可用多种形式进行,如手抄报、读书交流会、主要人物辩论会、经典事件分析报告等,通过多种形式的交叉使用,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提升学生的阅读动力。例如苏教版国标本教材中四年级一课《三顾茅庐》,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学习课文之前阅读《三国演义》。在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基础,对《三顾茅庐》的背景、人物有了自己的理解后,对于课文中的“群雄纷争”“三分天下”以及刘备对人才的渴求就会理解得比较到位。在课文学习之后,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自由阅读《三国演义》,并能抓住一两个自己印象深刻的人物进行分析,学会复述一些经典的事件,并完成一张手抄报,在阅读课上交流。这样的形式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三国演义》读书交流会”为学生们营造了一种走进三国的氛围,学生爱读、乐于读,读书效果显著。
充分利用图书资源
学校图书馆的资料一般都比较齐全。教师在倡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同时,应该多激励学生走进学校的图书馆,将图书馆的资源充分利用起来,避免出现资源浪费的现象,同时在信息化的时代,可利用班级群、微信群、公共教育平台等公共平台,让学生之间建立起联系,共享个人图书资源。
结语
总而言之,落实学生的课外阅读,有助于培养学生形成好的学习习惯。“活到老,学到老。”学生通过课外阅读,能够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提升自己,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升,对于学生日后的工作和学习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