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18-10-21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471003曾子凌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471003)曾子凌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1月~2017年11月在我院就诊的病患8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手术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其中,观察组男24例,女19例,年龄20~71(47.61±11.24)岁;对照组男25例,女18例,年龄19~69(46.47±12.03)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对比上均无较大差异,具有对照比较价值(P>0.05)。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传统护理干预,包括告知患者手术相关知识,术前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8h内禁止饮食、饮水等。观察组行快速康复外科临床路径干预,具体如下:①术前护理措施。对患者进行快速康复外科教育,告知病患及其家属手术相关知识以及术后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并取得配合,以消除患者内心焦虑紧张情绪,有助于手术顺利进行。在饮食上,禁止患者术前6h内饮食、2h内饮水,给予患者术前2h服用5%葡萄糖溶液200ml,以补充能量,维持生命活动。②术中处理措施。由于患者麻醉后血管扩张、体温下降,抑制了血小板的凝血功能,患者极易出现心律失常症状,因此,术中应调节手术室温度,保持患者体温正常。对患者行外周神经阻滞、脊神经阻滞或硬膜外局部麻醉。③术后护理措施。术后6~24h内拔除导尿管,鼓励病患在无痛情况下进行下床活动,预防静脉血栓和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还能缓解患者术后疲劳,有利于尽早恢复精神状态。鼓励患者术后6h进食流质性食物,排气后可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且易消化的食物,少吃多餐,严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有利于恢复胃肠功能。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效果,对比术后麻醉起效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3.0对数据进行分析,其中计量资料以平均数±标准差表示(±s),行配套t进行检验。以P<0.05表示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8.360、7.732、7.558,P<0.05。详见附表。
3 讨论
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心理压力大,术中麻醉消失后会产生强烈的疼痛,疼痛感会对患者的神经内分泌及代谢、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免疫系统、心血管系统等产生影响[1],使患者的情绪处于焦虑状态,反应较为迟钝。再加上手术均存在一定的风险,不安全因素较多,因此人们对手术室护理安全质量的要求也逐渐增高。快速康复外科临床路径与传统方法相比,其具有以下优点:①避免使用全身麻醉,换选局部麻醉,有利于保护患者肺功能和免疫功能,减少术后肠麻痹、四肢麻痹等并发症,减轻心血管的负担,缓解术后疼痛感和不适感,且起效快、效果好、苏醒快,重点在于适合基层医院推广、费用低、技术难度低、易掌握、符合现在单病种收费的趋势[2];②保温措施能减少术中出血、术后感染等不良反应,降低分解代谢;③抗菌薇乔线能为患者在伤口愈合关键期提供足够的张力,可被吸收,使伤口愈合更美观;④有针对性地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倾心患者心理诉求,减轻术前的焦虑、恐惧情绪;⑤为患者制定科学的护理计划表,明确康复目标,告知患者进行早期锻炼,以防静脉血栓、瘀滞的形成;⑥指导患者科学合理饮食,及时摄入营养物质,有助于保护瘦肉质群,尽早恢复肠胃蠕动功能,增加了患者的活动能力,减少了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
附表 两组患者术中情况比较(±s)
附表 两组患者术中情况比较(±s)
组别 例数 麻醉起效时间(min) 排气时间(h) 住院时间(d)观察组 43 4.83±1.01 13.46±0.50 5.47±1.32对照组 43 7.21±1.57 14.23±0.42 7.73±1.45 t - 8.360 7.732 7.558 P - <0.05 <0.05 <0.05
通过对研究数据的对比分析,观察组患者在麻醉起效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明显,能显著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缩短患者麻醉起效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对治愈患者有积极作用,此护理方法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