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与冠脉造影对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的诊断价值
2018-10-21河南省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467000江莎
河南省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467000)江莎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6年2月~2017年10月本院收治的开展了冠脉造影、心电图检查怀疑为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纳入研究。纳入标准:①临床资料完整,以阵发性胸透、胸闷等症状就诊;②开展过动态心电图检查以及冠脉造影检查,最终确诊;③临床资料完整。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94例,其中男60例、女34例,年龄(56.1±10.5)岁。
1.2 方法 冠状动脉造影:由影像学科的医师操作,采用Judkins介入技术,进行多体位摄影,对左主干、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左冠状动脉进行常规造影成像,诊断有无狭窄病变,判断斑块形成情况。心电图检查:包括常规心电图、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心脏负荷试验。以十二导联24h动态心电图检查为例,平卧位,十二导同步心电图机,电压10mm/mV。5%酒精擦拭需要安置电极的皮肤表面,砂片轻磨皮肤,胶布固定导联线与电极,先进行5min准备,平静呼吸,静息状态,待心率平稳后检查,先预检查1~2min,排除基线漂移、伪差等仪器设备原因所致异常,进行仪器设备校准。确认无误,再开始检查,走纸速度25mm/s,连续描记录五个以上的心动周期,检查时间在30min左右。而后进行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查,连续24个小时的检查,记录时间>22h。采用计算机配套软件分析,进行诊断,诊断ST段抬高情况,分析抬高部位、心肌缺血负荷,分析抬高部位是否与血管造影检查相符。
附表 病例组与对照组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心肌缺血指标对比(±s)
附表 病例组与对照组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心肌缺血指标对比(±s)
注:与病例组相比,*P<0.05。
单次发作负荷峰值(mm·min)组别 24h心肌缺血发作次数(次) 持续时间(min) 肌缺血总负荷(mm·min)病例组(n=80) 8.1±1.5 125.6±56.2 285.9±46.3 54.8±11.5对照组(n=14) 2.5±1.6* 40.4±6.2* 75.8±10.2* 41.7±10.2*截断值 5.6 60.1 95.6 50.3
1.3 观察指标 冠脉造影诊断作为金标准,将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纳入病例组,其余病变纳入对照组。两组对象的24h心肌缺血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心肌缺血总负荷、单次发作负荷峰值,计算截断值,根据截断值、ST段抬高段落,分析冠脉狭窄情况,诊断冠心病,计算24h动态心电图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符合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数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冠心病组与对照组比较采用t检验,诊断效率采用率表示,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血管造影检查诊断94例,其中诊断为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80例,变异性心绞痛14例。病例组24h心肌缺血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心肌缺血总负荷、单次发作负荷峰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附表。24h动态心电图诊断灵敏度83.8%(67/80),特异度71.4%(10/14),阳性预测值94.4%(67/71),阴性预测值43.5%(10/23),符合率81.9%(77/94)。
3 讨论
本次研究显示,绝大多数怀疑为不稳定性心绞痛的对象,最终都诊断为冠心病,约占85.1%,少部分对象可能并不是冠心病引起,均为变异性心绞痛。需要注意的是,在临床上还存在其他疾病可能引起心绞痛类似的症状。无法明确诊断的对象,需要开展进一步检查,血管造影是“金标准”。心电图具有无创性,价格也相对低廉,是诊断心肌缺血首选方法。本次研究显示,相较于变异性心绞痛,冠心病引起的心绞痛,心肌缺血的指标明显更大,无论是持续时间,还是总负荷[1]。这可能与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出现与冠脉狭窄关系密切,冠心病心绞痛涉及的冠脉主要为主干,一旦出现心绞痛,涉及的缺氧缺血心肌范围更广。而变异性心绞痛,则可能与有遗传、血管平滑肌细胞功能减退,吸烟、饮酒、熬夜等因素有关,冠脉狭窄在其中可能并不起到决定性作用[2]。
心电图在诊断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方面有较高的价值,今后需要收集更多的量化指标,建立诊断的数据系统,提高心电图诊断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