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心感动,以爱承担—浅谈“叛逆型”心理健康教育

2018-10-20谭丽笑

读与写·教师版 2018年1期
关键词:叛逆感动关心

谭丽笑

摘要:近年来,中小学生由于病态心理而导致心理与行为上的失誤,甚至犯罪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发展。甚至危害了家庭、危害了社会。因此,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应成为中学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

关键词:心理健康;叛逆;关心;感动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01-0085-01

孩子进入中学后不少家长都抱怨:怎么自家的孩儿越来越不长进,成绩下降了,书也不看了,连学也不爱上了呢?而不少老师也抱怨:现在的学生一届不如一届,基础又差,也不愿学,也不知回校干什么。

其实,这就反映了现在不少中学生所存在的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这情况普遍存在,在一些地方还愈演愈烈,演变为逃课、逃学,甚至流动。作为老师,如能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学生的心理便可进入一个健康而又稳定的发展时期,使他们也能和其他学生一样健康、快乐地成长。下面我就所经历的一个典型案例,谈谈在中学生“叛逆型”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认识和体会。

关启航,男,16岁,初三学生,矮矮的个子,学习成绩中等。性格较内向,是家中独子,父母是外来工,在本地购房,生活较安稳。我发现他独来独往,少言寡语。智力可以,自尊心较强,但有时又有自卑感,做事经常情绪化,喜欢表现自己,逆反心理比较严重,对自己要求很不严格,做事随意性大。在家里,经常和父母发生冲突,轻则大呼小叫;重则离家出走,去朋友家里住几天。等消了气,他就回家了。在学校,上课总是低着头,求知欲不强,偶尔打瞌睡。有时不交作业,甚至顶撞老师。我找他谈了几次话,虽然不大愿意跟我道出心里话,但我惊喜地发现:他对我的教育,抵触情绪没那么强烈!这个发现,让我对成功转变他充满了信心。

关同学的“叛逆”行为是进入青春期的一种表现,他以各种“叛逆”的举止来掩盖他看问题容易产生的偏见、发泄对大人的不满、表现他敢于反抗一切的英雄主义。经过多方面的了解,我认为,造成他叛逆的主要原因是:爱的缺失。关同学在家乡出生,8岁之前跟着奶奶在老家生活,成为真正的留守儿童。后来父母把他接来一起生活,却忙于工作,很少和孩子交流,遇到问题只是一味斥责、谩骂孩子;最糟糕的是,爸爸嗜酒,经常喝得酩酊大醉,回到家就跟妈妈吵架,妈妈又把气发泄在关同学身上。父母关系不和谐、缺失父母的关爱,导致他变得越来越叛逆、焦虑。

1.关心,由爱开始

在了解关同学近期“叛逆”的表现后,我经常在课后以平等的姿态跟他谈心,了解他的爱好、跟什么人交往,喜欢去什么地方等等。这些情况,他很乐意踉我分享,但涉及到他的父母,就不大想说了。我非常清楚,他担心的是“家丑外扬”。为了保护他的自尊心,我并没有追问。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当教师让学生感到可亲、可敬、可信赖时,学生就愿意接受教师的教育,尤其对那些遇到挫折而对生活失去信心,并用怀疑、敌视的态度对待周围一切事物的学生,则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安慰和关怀。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对他更加关心,当他犯错误时,我不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点他的名字,而是在私下与他交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耐心帮助他分辨是非,让他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愿意主动去改正。渐渐地,他反过来主动找我谈心,最后闯开心扉,把他家里的情况一五一十告诉了我。他已经把我当成了知心朋友。

2.家校沟通,共同转化

我通过家访、电话联系、家长到校面谈等多种方式,对关同学家长的教育方式进行了解,指出他们的负面情绪给孩子带来的伤害。希望家庭能多带给孩子温暖,家长能多给孩子宽容与理解,共同做好监督转化工作。家长也认识到家庭的不和睦导致与孩子的关系恶劣,并表示努力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同时我还利用社会义工团到我校举行以感恩为主题的亲子活动,诚意邀请关同学家长来参加。亲子活动中,他们一家子团结合作地完成了各种的游戏,幸福的笑容在阳光下绽放。我看在眼里,喜在心头。

3.发掘闪光点,适时鼓励

自尊和被人尊重是一个人生存的一种基本需要。人的天性是希望得到别人的理解。特别是对待有逆反心理的学生,教师就更应该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我充分利用关同学在相声方面的爱好,鼓励他在文艺汇演表演节目,使他把大部分心思转移到他爱好、感兴趣的事情上。结果,获得了二等奖。那一次,让他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使他对学习、对生活、对自身逐渐增长信心。老师的信赖、同学的支持使他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转变。慢慢地,他的逆反心理也变弱了,他能以良好的心态投入学习。成绩也有了进步。所以对于学生我就想,如果发现他们的优点要及时表扬,及时鼓励他们,让他们体会到自己的价值。

通过一段时间,我惊喜地发现关同学竟然由过去的不与同学说话逐渐变得能与同学交流,对班级的事不仅做到管好自己做的事,还对别人做的事也帮助处理。同时在学习方面也比以往更努力,上课还能主动举手回答问题,作业也能按时上交,各学科成绩也稳步提高。和父母相处融洽,“叛逆”心理已在逐渐消除。看到他的变化,我感触良多:只要我们用心,正确看待学生身上的不足,对学生多点关爱,多点宽容,正确引导,相信每位孩子一定都可以健康快乐地成长。

心理健康教育这一项工作是复杂的、艰巨的,只要教师辛勤耕耘、无私奉献、倾注爱心,必定能点亮学生心中的绿灯。

猜你喜欢

叛逆感动关心
你的关心会不会成为别人的负担
成长之痛
心病还须心药医
叩问灵魂的乐章
爱,班主任工作的主旋律
师生冲突中遇到学生挑衅,怎么办?
浅谈《雪国》中的物哀美
关心
也许一个转身,你就已经泪流满面
“感动”与“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