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生动作描写的能力
2018-10-20李仲山
李仲山
摘要:小学生在作文中,对动作描写往往犯难,想写却不易写好,这和很多因素有关。我们要明确动作描写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训练。
关键词:动作描写;特点;专项训练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12-0091-01
小学生在写人记事的作文中,经常需要叙述故事情节的发展,描写具体生动的细节。一篇优秀的作文,除了叙述好曲折有趣的故事情节,更重要的是通过具体生动的描写来呈现立体的形象,令人印象深刻。
在多种描写方法中,动作描写可能算是最难的。神态、肖像可以相对固定,观察容易些;对话、心理都是内部语言的直接呈现,“只要把耳朵听到、心里想到的话,变成书面的话,基本就有了个模样……动作,要用眼睛看,看了之后,再用脑子想,转化成内部的语言,内部的语言再转化成外部的、写出来的话”[1],这个过程相对复杂一些,再加上动作完成之后就消失了,需要有敏锐的观察力才能看得清、抓得准、记得住,所以,难度最大。
1.问题分析
目前,在小学生的作文中,写动作,除了前后连贯性不强,最大的问题是“笼统”。
为表现一个同学打篮球水平高,写“他把篮球往上一扔,进了”。这样的动作如何能展现出高超的球技?动作描写太笼统。何以如此?
除了投篮这个动作转瞬即逝,本身在观察上有较大的难度外,我们还可以换个角度,从学生日常学习的语文课本中找一找原因。小学低年级涉及写人记事的文章不多,这和他们的阅读特点有关。“小学低年级儿童产生意义的主要心理结构是想象。他们正是借助于想象和幻想来理解他们生活的世界,研究和解释这个世界。用神话的方式来观察和解释世界是他们固有的特点[3]。”他们的语言表达训练主要是“培养重现表象的技能”,叙述事物之间的关系,童话体,最好。进入中年级以后,写实的文章渐多,各种描写的成分也有所增加,但语言描写比重明显超过动作描写。此时,学生开始了正式的书面作文练习,叙述事情,写说话句,大事也。到了高年级,课本选文已经注意多角度描写,动作描写也就相应多了些。学生作文中写动作了,但“笼统”化现象严重,也不太注意区分相似动作间的差别,很难通过动作描写表现人物形象,使其个性化、立体化。
2.解决策略
动作描写要做到前后连贯,丢掉笼统,学会慢镜头拆分,写出动作里的个性,有所选择。那么,该如何做呢?
2.1 范文引路,引导学生认识动作描写的重要作用
叙事作品无一例外要运用好动作描写,高质量的动作描写可以使人物形象丰满,如电影镜头般,增强可视性。在我们的课文中,随着年级升高,动作描写的成分不断增加,如苏教版小学高年级的《林冲棒打洪教头》《爱如茉莉》《三打白骨精》等,都有精彩的动作片断,可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仔细阅读品味,发现这些动作描写对表现人物特点的作用,积累关于动作描写的词汇。但是,课本中这样的例文毕竟太少,动作描写碎片化严重。这和小学生作文常写一件事的现实不太一致。所以需要老师更多的选读一些写单件事的精彩动作片段让学生感受,读优秀的学生作品或老师的下水文效果更好。同时,引导学生在阅读时如果碰到相关的动作描写,可以试着去演一演、做一做,不易做的,可以在头脑中想象当时的动作画面。
2.2 适当安排专项训练,增强描写意识,提高能力
(1)就地取材,由简单动作人手,增强动作描写意识,积累大量的动作描写词汇。
昊立岗老师倡导的动作“素描”训练非常有效。训练前老师围绕一个简单的情节想好几个动作,然后由老师(或同学)充当临时“演员”,将这些动作准确而连贯地表演一番,让学生说一说,有哪几个动作步骤,可以用上哪些动作词语,再来“临摹”,写下来。因为动作简单,可以让“演员”多表演一两遍,甚至当学生卡壳的时候,也可以作“静止动作”(也可以现场录像,需要时进行回放)。同时要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如按先后顺序观察、方位观察、主次观察、分析综合观察等。这種训练方法可以在中年级多用,并由简单向复杂过渡。
(2)学会慢镜头拆分动作。
一次训练课,我将保温杯带到教室,然后提醒学生:老师要做一件事情,请注意观察。随后我做了一个打开杯盖倒水喝的动作,让学生说一说自己观察到的情况。很多学生说,简单啊,就是老师倒水喝。我问:“就一个动作吗?再看一遍,这次数一数这件事里包含了多少个动作?”于是,我故意放慢动作再做了一遍。学生睁大了眼睛,我也一边做一边和学生互动数动作。结果学生惊讶了,没想到一下子数出了“握、抓、拧、抬、放、换、倒、托、举、吸、含、咽、抿、擦”等十几个动作。
学生明白了,写人的动作,将“一个”动作分解成“一连串”的动作,才能给读者历历在目的感觉。要大胆地分解,起初,或许那分解的动作有点像机器人,不流畅。没关系,多练练,就熟了、连贯了。
2.3 学会选择,写出动作里的个性
一次,我安排两个学生扳手腕,然后让大家写下来。一个学生写了八百多字,大家很佩服,于是当场交流。一读,发现了问题:观察倒是很细,却把两位选手从开始到结束的所有动作细节都作了详细描写。这样好吗?我让学生背《三顾茅庐》里写刘备拜访诸葛亮时的一段话,找出动作描写。“轻轻敲门”、“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快步走进草堂”,这些词语写出刘备对诸葛亮的尊敬,与表现文章的中心一致。回头再读那位同学的八百多字的文章,学生看出了问题:要选择最能表现两位同学不同特点的动作来写,才是最合理的,不能动作“无巨细”,全都往里写。
人,一天到晚的动作实在太多,写作文,要有一种本领,抓住能表现人物特点的“动作点”,着力写能传情达意的动作。
2.4 模拟,寻找写作的感觉
有时候,对某一部分动作记忆模糊了,或者一直找不到感觉,不知道怎么描写合适,怎么办?试着模拟重现。
当你想写一条小狗,一时找不到“狗”的感觉,可以像托尔斯泰一样学狗趴在地上,学狗叫、爬、跑、吃东西;当你记不清小弟弟是用怎样的动作从床底下找到玩具,你可以试着趴下去找一找。于是,你的记忆复活了,你的思绪清楚了,你的动作描写也就精彩了。
帮学生用好动作描写,发挥其在表现人物特点、丰满人物形象方面的重要作用,并注意和其他描写方法配合使用,作文便充满迷人的魅力。
参考文献:
[1]管建刚.我的作文训练系统[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1.5.
[3]吴立岗.吴立岗作文教学研究论集[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