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互联网时代阅读仪式感的重建
2018-10-20陈清
摘 要:从雕版印刷到纸质印刷再到数字出版,出版技术的进步使得阅读载体更加多样化,人们的阅读习惯,阅读方式、方法也随之改变。相对于传统的阅读行为,当代读者阅读仪式感的弱化是一个显著的改变。本文探讨了什么是阅读仪式感,阅读仪式感的表现和意义,以及在数字化阅读的背景下,阅读仪式感的缺失表现在哪几个方面,如何在当代社会重建阅读仪式感。
关键词:数字阅读;传统阅读;阅读仪式
1 互联网时代阅读仪式感缺失的表现
1.1环境
随着电子阅读、有声阅读的兴起和推广,阅读开始进入一个新的时代,这个新阅读时代以知识和文化消费、文化与知识产业的互联、互通、共享为特征。[2]在新阅读时代下,阅读环境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一是由相对私人化的“封闭阅读”向公共化的“开放阅读”转变,主要表现为传统阅读通过打造密闭的阅读空间营造舒适恬静的阅读氛围,如古代的书房、藏书阁都是其代表;而新时代的阅读崇尚共享阅读,如共享图书馆、移动阅读中的互动阅读都是其表现,共享经济环境下,阅读的知识属性被削弱,产业化特征越来越明显。二是由“寒窗苦读”“数字悦读”过渡,如果说传统阅读提倡“苦”读,鼓励读者有读书破万卷读书信念,那么互联网时代下的阅读更加注重体验式阅读,读者开始追求阅读过程中阅读工具、阅读环境等带来的心灵享受,“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不再是读者评判阅读效果的唯一标准。
1.2程序
顾名思义,阅读程序主要是指在进行阅读活动时,所遵循的特定的阅读路径。互联网时代移动阅读成为一大趋势,移动阅读的短、平、快特點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阅读路径,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参与到阅读行为中,碎片化、浅阅读的阅读特点也决定了阅读程序的中断甚至是丧失。曾国潘曾提出:“读书不二”的方法,明确指出:一书未读完,不看他书.......穷经必专一经,不可泛骛。”除此之外,古代家庭阅读强调“循序而致精”,家长会对不同年龄阶段、性别的子女制定书籍种类和阅读顺序,以实现循序渐进。阅读的方法和阅读计划的规范化、仪式化,增强了古人对书籍的敬畏感,以此推动人们对书籍集体意识和共同记忆,这也是阅读仪式感的表征。反观今天,关于这种阅读方法的倡导似乎已经削弱,没有严格的读书规范加以约束,也没有完整的阅读体系来执行。
2 如何重建阅读仪式感
涂尔干在《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把仪式分为三类:消极膜拜、积极膜拜和禳解仪式,如果从更深意义的层次划分基本可分为神圣仪式和世俗仪式两类。阅读行为涉及到文字、灯光、图片、留白、分割等很多因素,这种由众多元素参与的阅读行为,也会成为生活仪式化的一部分。从这一点来说,重建阅读仪式感并不是遥不可及的“海市蜃楼”。
2.1开设阅读课程
从阅读的形态可以划分为公共阅读和私人阅读,而笔者认为阅读更偏向于私人阅读,注重的是人的体验和感受,不应该作为应试教育的教学手段。以阅读空间学校而言,从小学到初中、高中,首先,阅读课程的设置较少;其次,把阅读课程和语文课混淆,模糊了阅读课的意义;最后,阅读课程往往被视为应试教育的辅助手段,并没有形成单独的课程体系。从这一层面来说,阅读课程的开发和构建有利于培养读者的阅读意识,也有助于读者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从而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也是重建阅读仪式感的重要一部分。
2.2设立读书节日
正如一年有二十四节气一样,阅读也需要特定的日子以表示阅读的重要性和特殊性。阅读节的作用,不仅仅是度过一个节日,而是通过逐步演化,已达到改良社会风气的作用。比如,激发社会各阶层对精神需求的逐步重视,推动政府等各种机构对文化生活的建设。中国教育协会副会长朱永新有一个重复了十五年的提案,就是一直坚持呼吁建设国家阅读节,将孔子诞辰设为国家读书节。他认为,和制度相比,文化是一种更加稳性、柔性也更为持久、更为根本的力量。一个国家的经济进一步发展,一个民族的精神崛起,都需要全民拥有文化自信。[3]尤其在洋节充斥我们生活的当下,需要通过国家阅读节来重塑中国的节日文化。
2.3完善全民阅读立法
改善阅读环境,不仅需要深化读者对阅读行为的认识,强化尊崇知识的信念,也需要阅读立法的推广和完善。关于阅读立法,国外早有先例,如,美国于1998年制定《卓越阅读法》;2002年制定《不让一个孩子落后法案》,该法案主要针对儿童阅读,确保每一个儿童到三年级时都能够阅读。日本于2001年制定《关于推进儿童读书活动的法律》,并规定“国家及地方公共团体,都有义务推进儿童读书活动从而改善儿童的读书环境”。2016年,国家广电总局公布了《全民阅读促进条例》并向社会征求意见,这标志着我国的全民阅读立法有了实质性的进展。与此同时,可以把全民阅读立法和阅读推广相结合,为打造书香社会、全民阅读的全民阅读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培养文化共同体意识,以消除文化的不平等,为阅读创造有利的文化环境。
3 总结
互联网技术的进步,带来阅读环境的改变。阅读方式、阅读方法和阅读习惯也在技术的不断更迭下趋于快捷化、自由化和碎片化。阅读仪式感的弱化影响到阅读的质量和阅读效果,因此在快餐化的生活环境下,重建阅读仪式感具有重要意义,不仅有利于激发人们的阅读兴趣,而且可以这种外化的表现形式渗透人们对阅读的理解,以此来引导社会文化风气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 翟杉著.仪式的传播力 电视媒介仪式研究[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4.
[2] 憔金苗,漆亚林,阅读仪式感擅变下深度报道的转向[J].青年记者,2016(9):39-40.
[3] 韩美霞.营造互联、互通、共享的新阅读环境[N].新华书目报,2018(07-13):(006).
[4] 曾国潘的读书“条规”[J].中国职工教育,2009(7):21.
[5] 爱弥儿·涂尔干.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
[6] 朱永新,提案故事(十二):用阅读仪式激发文化自信中国教育网频道,2017(3).
[7] 闫伊默著.仪式传播与认同研究.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4.
作者简介:
陈清(1992-),女,河南人,北京市首都师范大学硕士在读,编辑出版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