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绿色建筑发展和绿色建筑标准回顾与展望
2018-10-20孙秋苓
摘 要:在政策和标准的指导下,绿色建筑迅猛发展。未来的绿色建筑将由单体绿色建筑向单体与绿色生态城区联动,推动绿色建筑规模化发展;绿色建筑由新建建筑扩展至既有建筑绿色改造,进行存量优化;健康建筑成为绿色建筑发展的深层次需求,更加关注人员健康;绿色建筑的研究和实践更加扎实深入,绿色理念的内涵和外延更加丰富宽广。绿色建筑标准将在保障和引导两方面为我国绿色建筑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绿色建筑;健康建筑;标准规范;评价体系
国家对绿色建筑提出了全面推进的要求,这为标准发展提供了政策红利;目前绿色建筑标准不仅数量占优,而且已覆盖主要工程阶段和主要建筑类型,基本建成了适合我国国情的独特的绿色建筑标准体系。
1 绿色建筑发展概况
1.1 相关政策
1.1.1 国家绿色建筑政策的发展
我国在绿色建筑方面的相关政策,历经了“建筑节能”“节能省地”“四节一环保”(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的发展阶段。早在 20 世纪 80 年代,我国已开展建筑节能工作,行业标准 JGJ 26—86《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为我国第一部建筑节能标准,即现在的 JGJ 26—2010《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几经改版,节能率从 30%、50% 至65%,很多地方已达到 75%。
20 世纪 90 年代,我国出台了《国务院批转国家建材局等部门关于加快墙体材料革新和推广节能建筑意见的通知》(国发[1992]66 号)、《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等与节能相关的政策及法规。进入 21 世纪,我国陆续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国发[2006]28 号)、《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第 143 号部令)等文件。
2010 年,国家又陆续出台了很多关于节能减排和绿色建筑的政策,如《“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国发[2011]26 号)、《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国发)[2012]40 号)、《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国发[2013]2 号)、《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国发[2013]30 号)、《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国发[2013]36 号)、《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 年)》(中发[2014]4号)、《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中发[2016]4 号)、《“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国发[2016]43 号)等,文件明确提出全面推进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的发展。
2 绿色建筑发展趋势
2.1 单体绿色建筑与绿色生态城区联动,推动绿色建筑规模化发展
绿色建筑的发展逐步从单体走向区域,需要上位规划与市政基础设施的共同支持。我国一些科研单位和高校在探索绿色生态示范区建设模式上做了大量研究,提出了政府主导的驱动模式、产业带动的建设模式、自然环境的发展模式等几种适宜建设模式,推动了绿色生态示范区的发展。目前已实施了 8 个国家级绿色生态城区的建设并开始探索绿色生态城区的绿色化运营,为实现单体绿色建筑与绿色生态城区联动、推动我国绿色生态城区的发展与建设做了有益的探索。
2.2 绿色建筑由新建建筑扩展至既有建筑改造,绿色建筑进行存量优化
城市发展将逐步由大规模建设为主转向建设与管理并重的发展阶段,需从简单的数量扩张转变为质量提升。对量大面广的既有建筑开展绿色改造,绿色建筑进行存量优化,无疑是绿色建筑向深水区发展的必然要求。国家标准 GB/T 51141—2015《既有建筑绿色改造评价标准》已自 2016 年 8 月 1 日起正式实施。在评价方法、评价阶段等与 GB/T 50378—2014《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保持一致的同时,重点统筹考虑了既有建筑绿色改造的技术先进性和地域适用性,构建了区别于新建建筑,体现既有建筑绿色改造特点的评价指标体系。
2.3 健康建筑成为绿色建筑发展的深层次需求,绿色建筑更加关注人员健康
绿色建筑发展呈现出普及性趋势,早先的推荐性、引领性、示范性作用逐步减弱。加之当前环境污染,雾霾等问题直接向人们的生存状况发起挑战,建筑作为人们每天大部分时间身处的场所,理应在此方面有更高的要求。当前,我国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对室内环境质量的要求仍较为基础,与“健康”的关联性较弱;且已获得绿色建筑标识认证的项目中设计标识多,运行标识少,绿色建筑的可感知度较差。
T/ASC 02—2016《健康建筑评价标准》定位于绿色建筑发展的更深层次需求,以使用者的“健康”属性为核心,以使用者的实际满意度为重点,适用于多种建筑类型,提升绿色建筑的品质,引领绿色建筑达到更高的目标。标准力求满足人们当前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从与建筑使用者切身相关的空气、水、食品、适老、运动、心理、管理等方面入手,将建筑使用者的直观感受和健康效应作为关键性评价指标,着眼于令使用者真正成为绿色健康建筑的受益群体。
2.4绿色念念的内涵和外延更加丰富宽广
伴随着绿色建筑在数量上的飞速发展,我国也同时开展了绿色建筑后评估等研究和实践,总结绿色建筑发展中的问题,不断提升绿色建筑的性能和质量。当前,获得绿色建筑标识的项目已有数千项,规模也已是数亿平方米的量级,根据规划,我国城镇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推广比例到 2020 年还将超过 50%。一是要对绿色建筑评价标识进行质量控制,保證绿色建筑标识项目的质量;二是进一步控制绿色建筑建成投入运行后的性能与质量,借助后评估研究实际的节能、节水、节费及环境品质改善情况,反馈给设计与施工环节,不断提高绿色建筑的质量和性能。
随着我国绿色建筑推广力度的加大,按照 2020年的推广比例目标,绿色建筑标准将用于全国半数工程项目,数量庞大;一些地方采用立法、规范性文件等举措实现了绿色建筑标准的强制执行(以设计标准为主),标准效力和应用得到加强。随之而来的,则是对标准的贯彻执行情况和实施效果检查提出了新的要求,责任制度建设、信息化手段等均要配套跟上。未来,绿色建筑标准必将成为建筑提升品质与性能、丰富优化供给的主要手段,并成为全产业链升级转型和生态圈内跨界融合的促成要素,是城乡建设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重要基础和抓手。
参考文献
[1] 王清勤,李国柱,孟冲,等.健康建筑的发展背景、标准、评价及发展平台[J].建筑技术,2018(1):5-8.
作者简介:
孙秋苓,女,1979年10月,现工程师聘高级工程师,中建三局集团有限公司建筑设计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