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话式阅读教学实施策略

2018-10-20张卫民

文理导航 2018年19期
关键词:对话特点意义

张卫民

【摘 要】对话式阅读教学具有互动性、生成性的特点,它凸显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它的意义在于促进师生教学相长,助力教学思维的转变。它通过激发兴趣、尊重个性发展、保证研读时间、提高口语表达力等具体策略来实施。它不仅是教师教学方式的改进,更是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学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在自主学习的氛围中合作学习,与文本、同学、教师等进行多重对话的探索者。

【关键词】对话;阅读教学;特点;意义;策略

阅读教学主要通过对话展开教学内容,通过对话推动教学内容向前发展。

一、对话式阅读教学特点

1.对话过程互动性

对话是对话主体相互传递思想的过程,对话主体都应准确真实地传达信息,向对话的另一方展现自我,表达自身意愿和真实思想,从而实现思想的碰撞,从交流中完成对话,实现升华。一旦对话双方传递的信息失真,那么无论以怎样的方式,以怎样的频率,都不可能实现最理想的对话效果。

2.对话结果的生成性

阅读的本质是一种以理解和创造为旨归的对话活动。理解和创造是阅读的目的和内容,对话是阅读的存在形式。对话也不能完全放任“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对话双方必须坚守文本诠释的客观标准,不囿于教师或教科书的见解,而应该是生成大家认可且符合学生一致的认识观和价值观。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它包含两层含义:①阅读是读者与文本的主体间的对话过程。②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的主体间的对话过程。前一层含义,我们可理解为阅读对话是主体间的对话与交流。这种对话与交流,侧重于阅读中读者(教师与学生)对文本的“倾听”。后一层含义,我们可理解为教学对话是主体的独特体验和感受,侧重于教学中读者(教师与学生)对文本的“言说”。至此,我们可以达成这样一个共识:对话式阅读教学,是在阅读教学中以对话为原则,在对话精神的支配下读者(教师与学生)与文本主体间合理“倾听”和合理“言说”的动态教学过程。

二、对话式阅读教学的意义

1.互动生成,促进师生教学相长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交往昭示着教学不是教师教、学生学的机械相加,传统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两者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当中,“学生的教师”和“教师的学生”不复存在,代之而起的是新术语:教师式学生和学生式教师。教师不再仅仅去教,也通过对象被教,学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同时在自教。他们共同对整个成长负责。对教学而言,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意味着合作性意义建构,它不仅是一种认识活动,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精神交流。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主体性的凸显、个体的表现,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上课不仅传授知识,而是一种分享理解、促进学习。上课不是单向的付出,而是生命活动,是自我实现的过程。交往还意味着教师角色定位的转换:教师和教学中的主角向“平等中的首席”转变,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2.民主和谐,助力教学思维转变

对话式阅读教学提倡师生在平等、民主的和谐氛围中进行对话,教师力争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尤其是那些平时较少发言的学生都积极地、最大限度地参与到对话中来。只有让学生把对话开展得更全面、更深入,才有可能把自身存在的学习问题暴露得更具体、更细致,教师也可以相应地调整节奏和方法,以求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

教师要努力消减自己的权威,与学生一样,成为对话的参与者。只是在参与的基础上还要负责安排话题,控制对话过程。当然,教师的引导者地位还是没有变。教师在学生面前不需要刻意掩饰,教师的率真反而会赢得学生的欢迎与爱戴。教师的精神自由也会使学生对语文产生及其浓厚的兴趣,使学生消除畏难情绪,努力学习、主动学习。原本是教学中心的教材在对话式阅读教学中成为凭借,对话生成彻底改变灌输知识教学形态,新的教学秩序由此建立。

三、对话式阅读教学策略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后会主动钻研。对话式教学中,教师应积极運用各种有效策略,尊重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坚持把兴趣和学习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对话欲望,使学生能够感觉到学习的真正意义所在。阅读作为一种对话,重要的是让学生产生心灵的沟通与共鸣,认知到有助于自己积极成长的价值,关键就在于调动学生的兴趣,使之主动要求学习。教学毛泽东的《七律·长征》时,我问同学们有谁看过电视剧《长征》,三分之一学生举手表示看过。我问片首曲有谁会唱,有四位同学举手,请他们合作演唱,唱完之后学生报以热烈的掌声。大家立刻来了兴致,打开课本学习《七律·长征》。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学生借助文下注释,一会儿就弄懂了诗句的意思。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背诵,片刻功夫,学生就把课文背诵了出来,效果明显。学生的理解力、记忆力得到了提升。正如皮亚杰所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

2.尊重多元化,个性化阅读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同一事物,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教师应尊重学生个性层次差异,以及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感受,让学生有更多的个人发展空间,开拓每个学生的个性思维方式。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独立思考能力。

教学《背影》“望父买桔”这个环节时,有学生提出疑问。

生1:朱自清的父亲为什么不买西瓜给朱自清吃?

师:这个问题谁来回答?

生2:西瓜比桔子贵,买不起。前文写到父亲赋闲在家,应该失业了。家里失去了经济来源。祖母刚去世,花了不少

(下转第23页)(上接第21页)

钱,家庭已是十分贫困了,在十分贫困的条件下,还能想到买桔子给儿子吃,确实不易,挺感人的。

生3:冬天哪来的西瓜?

生4:大棚里可以生产西瓜。

师:大家同意王雅的观點吗?

生5:那时候一般人家饭都吃不饱,哪有钱盖大棚?

生6:有钱人家盖大棚。

师:种出的西瓜卖给谁?

生7:卖给有钱人。

师:朱自清的父亲是不是有钱人?

生8:不是有钱人。

师:这样看来,他是买不起西瓜喽!

生9:不是,他能给朱自清买紫毛大衣,就能买得起西瓜,可能是买了不好携带,或者是天冷怕他吃了肚子疼。

师:大家觉得王浩的观点怎么样?

掌声雷动,同意——!

通过师生对话,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培养,学习热情得到提高,发散性思维能力得到提升。

3.保证学生研读时间

要做到平等对话, 首先就是要保证让学生研读的时间。除了课前的研读要保证以外,课内的精读也要有耐心,提出一个问题,启发学生思考,不能为了赶时间总是催促学生快点回答,事实上,可能我们老师自身也做不到提出问题马上就有思考的结果。所以我们常常看到,当教师请学生找出文中喜欢的语句并说明理由的时候,被点名回答的学生往往在尴尬之中迅速扫描文章,随便抓一句就说很喜欢,好一点的还能回答,因为它用了修辞,因为它进行了细致的心理刻画,差一点的干脆就说感觉很喜欢,不知道为什么。这样的对话表面上看起来有问有答,实质是一种无效的对话,是失真的对话,教师应当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给予他们充分的时间进行思考,组织语言,才不愁学生不会积极参与课堂对话。

4.重视口语训练,提高表达能力

俗话说“茶壶里煮饺子,有货倒不出”。说的就是一个人虽然读了很多书,但是说不出来,用不明白。来自农村的学生,之前长期处在信息闭塞、经济落后的环境,在见识见闻等方面自然比不上在城市里的学生。再加上大部分学生平时锻炼口才的机会很少,所以农村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相对比较欠缺。他们一方面是不敢表达,一方面是不善于表达。学生不说、少说,或即使说了,也是含混不清,言不成句,语不成义。针对这种情况,可以开展课前三分钟演讲。还可以开展小小的辩论会或其他学生喜欢的形式,话题可以由学生自主设置。让兴趣成为学生最好的老师,让每个学生都有上台表达的机会,让他们在与同学的互动交流中体会沟通的乐趣。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S].2017

[2]苏教版语文教学参考书[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5

[3]普通心理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11

猜你喜欢

对话特点意义
有意义的一天
数学中“无意义”的意义
数学中“无意义”的意义
留学的意义
微信辅助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研究
从语用学角度看英语口语交际活动的特点
诗里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