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找到撬动地球的支点

2018-10-20陈曙

文理导航 2018年19期
关键词:人物塑造切入点矛盾

陈曙

【摘 要】小说教学要体现小说的文体特色,既要有对小说三要素的分析,又要体现小说整体的连贯性和情节上的起伏性。于是在课堂中找到一个合适的抓手非常重要。方法有二:一是小说中特别亮眼的标志性语言和动作;二是小说中不合常理的矛盾之处。这样往往能够化繁为简,提纲挈领,使学生对小说的解读更加透彻深入。

【关键词】切入点;小说;矛盾;人物塑造

常规的小说教学,常常由感知故事情节入手,进而分析人物性格、赏析环境描写。这样的环节安排,虽然能够清晰全面地了解小说的相关知识点,也符合学生由浅入深的认知发展规律。但久而久之,也易形成模式化的套路,令课堂失去尺幅兴波的艺术感和随机生成的趣味感。笔者经过数次探寻,认为在研读教材的过程中,不妨放下已有的程式化套路,另辟蹊径,从某一个关键点切入肯綮,进而拎起文章重点。相信教师和学生都会有一番别致的收获。

一、何为切入点

语文课堂的切入点是语文课堂的发起点,是呈现教学思路的起点,是教师解读文本的关节点,是走进文本世界的最佳入口。复旦大学附中的王峰玉老师说:“语文要想教好,一是要对所教的文本熟悉,二是要找到文本解读的突破口”。小说的主旨往往含而不露,需要作者自己去找寻,一个好的切入点就像一扇窗口,让学生看到里面的风景,进而去寻幽探美。

二、如何选择切入点

(1)以小说中人物标志性的语言、动作为切入点

教学案例一:《孤独之旅》中杜小康的四句话

师:主人公杜小康在文中说的话并不多,一共只说了四句,大家能分别找找吗?

生1:我不去放鸭了,我要上岸回家……

生2:我要回家……

生3:还是分头去找吧……

生4:蛋!爸!鸭蛋!鸭下蛋了!

(PPT出示四句话)

师:常言道“言为心声”,这短短几句话背后有一个怎样的杜小康呢?

生5:任性的、不懂事的。

师(追问):你怎么看出来的?

生5:在家里那么困难的情况下,他还不想跟爸爸一起去放鸭,一心只想上岸回家,表现了他的幼稚、不成熟。

师(追问):为什么一定要去放鸭呢?

生6:他们家原来是油麻地最殷实的人家,现在一落千丈。放鸭是杜小康爸爸想要东山再起的唯一希望。

师:那杜小康理解爸爸这份苦心了吗?

生齐(摇头):没有。

师:哦,那我们就明白了,此时的杜小康还只是一个孩子,只有小孩子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才会第一直觉想要回家,家是他们的避风港湾。

师过渡:可是,家是回不去的,就像杜家曾经的辉煌。现实中杜小康面对的是什么样的环境呢?

生7:以天为庐,以地为席。(生笑)

生8:空旷的、静谧的,使人心里发慌的……(生读13-15小节环境描写)

师:他读出了什么样的感觉?

生8:被抛弃的感觉……

师:是的,所以,杜小康在极度孤独的情况下,梦到了母亲,这里“想回家”表现其怎样的心情?

生8:不敢独立面对、茫然的心情。

师:我们知道了,这里的环境描写还有烘托人物心情的作用。而接下来,杜小康的话里透露出怎样的信息呢?

生9:长大了,懂事了,勇敢了……

师(追问):你何以见得?

生9:你看,杜雍和对他说:你进窝棚里歇一会,我去找吧。说明他爸爸还是把他当做小孩子。但是杜小康已经有变化了,他摇了摇头,说还是分头去找吧。这里的杜小康已经对自己和家庭的未来有了清醒的认识,这些鸭子就是希望,多找回一只,就多一分希望。

师:你分析得真棒!能用自己的语气把它读一遍吗?

生9读。(坚定地,勇敢地读)

师:这里的环境描写(暴风雨)主要起了怎样的作用呢?

生9:推动情节发展,反衬人物的成长。

师:那最后,让我们带着一份收获的喜悦,读一遍杜小康的最后一句台词:蛋!爸!鸭蛋!鸭下蛋了!这个句子你在读的时候有怎样的感觉?

生10:短句。

生11:感叹号!

师:是了,前面是省略号,这里是感叹号,标点和句式的安排根据人物和情节的需要而变化。

师总结:由这四句话,我们看到了杜小康的人物内心变化,可以说,这是孤独之旅,也是杜小康的精神成长之旅。

这个案例中,以杜小康的四句话为打开课堂的钥匙,,整堂课围绕这四句话的品析而展开。教师用“言为心声”这个主题告知学生品读的方向——品析语言,体察人物心理活动,进而感知人物的性格變化,导出杜小康传统的人物分析,往往对人物的外貌、神态、动作、心理等作全面分析,而这里仅通过四句话的解读,一个变化、成长中的杜小康的形象就能清晰地展现出来。这样做,课堂分析显得清晰简明,不会面面俱到、庞杂臃肿。

(2)以不合常理的矛盾冲突处导入

教学案例二:《孔乙己》中的“笑”

师:笑是人的一种情绪的表达,也是人物内心世界的展现。今天我们的主人公跟“笑”和“笑声”息息相关。我们来看看,他的故事中都充满了哪些笑?

生1:他在笑声中出场,“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所以至今记得”。

生2:他的言行很好笑,常常逗得别人哄笑。

师(追问):你这里的别人指的是——

生2:短衣帮

师:还有呢?

生2;掌柜的,小伙计。

师:笑的主体是掌柜的和一群短衣帮,有时小伙计也笑。

(下转第13页)(上接第11页)

生3:我觉得他们笑得挺不道德。

师:为什么这么说?

生3:他们嘲笑孔乙己偷东西和考不中,这本身对孔乙己来说就是很大的打击……

师:用文中的话讲叫作——

生齐:伤疤

师:笑的内容是孔乙己最难堪的地方。

生4:我觉得文章中有首尾呼应。

师:在哪里?

生4:他喝完酒,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慢慢用手走去了。这是在笑声中落幕,暗示着孔乙己的一生结束,就是个给别人带来快活的笑料。

师:那么,孔乙己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呢?为什么能给别人带来快活?

生5:是个挺矛盾的人物。比如说他既要面子死不承認又不断地去做偷窃的勾当,导致走向死亡。

师:这里的死不承认值得玩味。他都是怎么狡赖的?

生5:用之乎者也的话,圣人之言,短衣帮听不懂的话。

师:作用呢?

生5:显示自己高人一等呗,你们连圣人的话都听不懂,怎么能妄议我偷东西。

师:这种掩耳盗铃的表现文章中还有吗?

生6:体现在他的穿着打扮上。不合时宜,“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既没有老爷们的经济实力,又不肯放下自己“唯有读书高”的架子。这样的孔乙己,肯定受人嘲笑、排挤啦!

师:其实不用排挤,他本身就游走在社会的边缘。

(PPT展示名家评价:边缘人物)

师过渡:孔乙己的迂腐、自欺欺人等行为确实可笑,但当你看到这样一幕的时候,你还笑得出来吗?

(PPT展示课本插图——末路喝酒图)

师:大家说一说自己的第一感受吧。

生7:凄凉,孔乙己的外貌、神态让人感觉行将就木,太可怜了。

生8:他只是偷几本书,罪不至此。丁举人太狠了。

生9:沦落至此还改不了好喝懒做的本性,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师:他好喝懒做师什么造成的?

生齐:科举制度。

师出示:科举制度(封建时代人们的观念里“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封建文人将科考作为自己一生的追求,以至于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一旦考不上就没有谋生技能,只能沦落)。

师:应该说,孔乙己的一生是个悲剧。我们有理由掬一捧同情泪,而咸亨酒店的老板和伙计却在哄笑中嗤之以鼻。这反映了什么?

生10:民众的麻木……

生11:冷漠、无情……

生12:如果孔乙己考上,他们又是一副嘴脸,所以看到他们的奴性。

师(PPT)出示:所以,这部小说体现了社会对于苦人的凉薄。

《孔乙己》是个悲剧,学生在初读的时候即能感受到人物身上的悲剧性,“笑”却贯穿始终,这就形成了矛盾。几次“笑”也形成了孔乙己与周围人的冲突对抗,让人看出其格格不入的处境。从而解读出这个矛盾背后深层的社会因素——民众的麻木、强烈的等级意识对孔乙己的谋杀。另外,几个“既……又……”句式的性格归纳能让学生清晰感知到孔乙己的社会边缘人地位,让人对其掬一捧同情泪。孔乙己的悲剧集中在一个“笑”上,因此,由这个矛盾冲突入手,能由浅入深地了解文章主旨。

在这两个教学案例中,《孤独之旅》是以杜小康的四句话为切入点,以人物语言变化感受少年成长的历程。而《孔乙己》则以“笑”为切入点,以“乐”显“悲”,在矛盾冲突中更凸显孔乙己故事的悲剧内涵。

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就能撬起地球”。切入点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小说通常因其篇幅较长,往往给人无处下手的感觉。小说当中的人物描写较为丰富,矛盾冲突较为剧烈,这正体现了小说文体的独特性,也给我们提供了深入挖掘的抓手。笔者依靠课堂实践,提出上述两点建议。总之,依靠小说的文体特征,通过人物的言行变化和矛盾冲突找到主旨内核,使之成为课堂突破的抓手,实现长文短教,可以撬动小说教学这颗浩大的“地球”。

猜你喜欢

人物塑造切入点矛盾
矛盾的我
“矛盾多发”可怕吗?
找寻“切入点”,巧解“数学题”
例举高中数学解题切入点的找寻
《水浒传》的人物塑造手法与影响探析
回家之路
《大师与玛格利特》中空间变换对人物塑造的影响
选好切入点新闻报道才有鲜活性
恋爱中能否一直让着对方
解析对矛盾观点的几个“是否意味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