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直观与想象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射线、直线和角》教学与反思

2018-10-20李瑞芳

小学教学设计(数学) 2018年10期
关键词:端点射线线段

李瑞芳

一、谈话导入,引入课题

师:我手中拉紧的线和弓上绷紧的弦可以看作什么呢?

生:线段。

师:还记得线段的样子吗?

生1:线段是直直的线。

生2:线段有两个点。

生3:线段直直的,有两个端点。

师:这节课我们就研究像线段一样具有直直的特征的线。

二、实践探究,感知概念

1.认识射线。

(1)观察射线。

师:老师带来了几幅美丽的夜景图请大家欣赏。绚丽的灯光把夜晚装扮得多么漂亮。请同学们边观察边想两个问题:

①这些光线都是从哪射出来的?(灯芯)

②射出的光线到底有多远呢?

(2)想象。

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张开想象的翅膀,大胆地想,光线的一端延长,再延长,延长到哪了?

生:宇宙,很远很远,没有尽头,人类到不了的地方,无限远。

师:“无限”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呢?

(3)画一画。

师:请你把刚才想象到的线画出来,画在题纸的反面。

生1:那么遥远,怎么画?

生2:那么长,没法画。

师:这条线,无限长,如何表示呢?看来需要开动你们聪明的大脑,想一想,这条线该怎么画呢?

生1:画一条线,画个箭头表示无限延长。

生2:画一条线,画个地球,穿过地球。

生3:先画一条线,再画个银河系。

生4:画一条线,一端有端点,另一端不画端点。

师:一端有端点,另一端没有端点,就表示另一端无限延长。

(学生画线,指一名学生在黑板上完成)

(4)揭示名称。

师:猜一猜,这是一条什么线呢?

生:射线。

师:为什么取名为射线呢?

生:它就像从一个点直接射出的一条线。

师:很有想象力,也很善于观察,它的名字就叫射线。

师:这两位同学画的射线怎么不一样长?到底有多长?

师:说说什么是射线?

生1:一端有端点,另一端没有端点。

生2:一端有端点,另一端无限长。

(5)联系生活。

师:像我们刚才看到的光线都是近似的射线。生活中没有什么东西能看成真正意义上的射线,那么射线哪里有呢?告诉同学们,射线存在于人们的大脑中,是人们为了研究数学的方便想象出来的一个概念。数学是非常需要想象的。

(6)沟通射线、线段的关系。

师:今天学习的射线和我们以前学过的线段有什么关系呢?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电脑演示线段变化成射线的过程。

师:通过刚才观察线段变化成射线的过程,你能说说线段是怎样变化成射线的吗?(边说边手势:两手之间想象有一条线段,一端不动,一端无限延伸)

生: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射线。

2.认识直线。

今天我们请来了机灵、聪明的孙悟空。

(1)观察。

师:金箍棒本领可大啦!瞧,我喊123,你们喊:长长长,长长长。(课件演示:金箍棒的两端向两边无限延长),看金箍棒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金箍棒的两端向两边无限延长。

课件演示:学生观看线段变化成直线的过程,边观察边张开双臂手势。

(2)想象。

师:闭上眼睛张开双臂想一想,线段的两端向两边无限延长,两端延长到哪里了?

生1:穿出了学校。

生2:穿出了中国。

(学生边说边想)

(3)画直线。

师:您能把刚才想象到的线画出来吗?

(指名板画,其余学生画在题纸上)

师:这次都会画了吗?

生1:有了刚才画射线的经验,这次会画了。

生2:两端都不画端点。

生3:画一条线段,画两个端点,两边无限延长。

(指名学生画在黑板上)

(4)揭示名称。

师:像这样的线叫直线。请同学们说一说什么样的线叫直线?

生1:两端没有端点,可以向两边无限延长。

生2:两端可以无限延长。

师:像这样把线段的两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直线。

(5)利用学生生成作品沟通直线、射线和线段的联系。

(观看学生画好的射线、直线,学生自由发言)

(学生上讲台指直线里射线、线段分别指哪部分)

(6)联系生活。

师:生活中有没有直线呢?

生1:两座房子之间直直的线是直线。

生2:不对,两座房子之间直直的线是线段。

生3:直直的马路可以看成直线。

师:生活中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直线,直线概念只存在于数学知识中。

3.射线、直线和线段相比,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1)区别。

①请你们把线进行分类,找出各类线之间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②独立填写完成下面表格。

③小组交流各自看法。

④全班交流。

(2)联系。

师:通过我们大家的努力,发现了这三种直直的线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那我们来观察一下,它们之间有着什么联系呢?

师:怎样从直线上得到射线和线段呢?

生1:在直线上点两个端点,就得到了一条线段。

生2:在直线上点一个端点,就得到了一条射线。

(演示线段和射线从直线中截出来,学生观察)

师:可见线段和射线都能从直线上得到。哪我们还可以说——?

生1:直线里有线段、直线里有射线等。

生2:线段和射线都是直线上的一部分。

生3:射线是直线的一半。

师:生3说得对吗?

生4:射线和直线都可以无线延伸,不能测量长度,就不能比较长短。射线是直线的一半不对。

小结:直线里可以取出线段和射线,我们就说线段和射线都是直线的一部分。

4.两点间的距离。

师:拿着金箍棒的孙悟空匆匆赶路,它要穿过火焰山,走哪一条路最捷径?(如下图)

师:连接AB两点的三条线,哪一条最短?

生:两点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师:我们就把线段AB的长度叫做A、B两点之间的距离。

师:图中A、B两点之间的距离是多少毫米?量一量。

师:(追问)量A、B两点之间的距离,实际是量什么呢?

5.角。

(1)借助画角,复习角的相关知识。

师:请你在练习本上从一个点出发画出两条射线。

师:你认识它吗?

生:这是一个角。

师:角是由什么组成的?

生:顶点、边。

师:你能将“顶点”和“边”标在你画的角上吗?并同桌互相指一指。

(2)理解角的概念。

师:角的两边是什么样的线?顶点在哪里?

生:角的两边是射线,顶点就是射线的端点。

师:请你想一想什么是角,想好了说给同桌听。

师:请你说一说同桌说了什么?

(学生汇报)

生: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师:你同意他的表述吗?你能再说说吗?

(3)借助对比,初步明确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个边张开的程度有关。

①明确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师: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与什么无关?

生: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师:你能用这节课的知识说一说为什么吗?

生:角的两边是射线。

(课件演示或黑板上延长两边、缩短两边)

师: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什么有关呢?

师:你能上来指指吗?

生1:指顶点。

生2:在角的部位画圈(角符号)。

师:怎样指就能清楚地让大家知道角的大小呢?

②比较感知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的程度有关。

课件出示:屏幕中出现一个角的两边很长,一个角的两边很短的两个角,但角的度数相等。

师:哪个角大?

生1:边长的角大。

师:(追问)这是他的想法,对于他的这个想法,你有什么要说的吗?

生:两个角一样大。

师:(追问)你是怎么想的?你怎么证明它们一样大?

生:重叠、量。

(课件演示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的程度有关,学生边观察边说)

(4)自学课本第78页例2。

师:如何表示一个角?在你自己画的角上表示出来。

(角通常用符号“∠”来表示,这个角可以记作“∠1”,读作:角1)

师:学到这儿,你有什么疑问的地方吗?我们一起来考考自己。

6.练习。

课本第81页第1题和2题。

三、结束新课,情感升华

猜谜游戏:

有始有终,有始无终,无始无终。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

师:老师有一段话送给你们和我自己:我们的现在是线段的一端,我们的理想是线段的另一端,为了实现我们的理想,让我们像射线一样从现在开始勇往直前,创建像直线一样无限美好、丰富多彩的人生。

【课后思考】

《直线、射线和角》是在学生已初步认识了线段和角(二年级)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角的度量》这一单元中的第一课时。

一、把准起点,促进空间观念发展

由于学生在二年级时已初步认识了线段和角,并对线段与直线有了一定的认识,虽然四年级学生的空间观念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仍以形象思维为主,而本课教学的线段、射线、直线和角都是一种数学化的符号,具有较高的抽象性。对于“三线”的教学,我从学生已知的线段入手,再到射线、直线,这样设计由浅入深,学生易于接受。进而通过比较“三线”的区别与联系,沟通了知识间的联系,也顺利突破了教学难点。对于角的教学,则是在过一点画射线的基础上直接引出角的概念,符合对问题研究的线索。这样对教材处理,衔接比较自然,学生学习不感到吃力,也符合对问题研究的线索与学生的认知规律。

二、创设情境,培养空间想象能力

作为概念教学课,教师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深入参与学习过程,学生在亲身体验、经历数学的过程中逐渐建立概念。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经历从直观到抽象的过程,通过学生观察、闭眼想象、画一画、说一说等活动,让学生充分感受射线的特点。特别是多次边说边手势活动,学生不仅充分感受了射线和直线的特点,而且很好地沟通了线段和射线的关系、线段和直线的关系。数学是一门想象的科学,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来边说边手势想象直线和射线的样子,通过想象来充分理解“无限长”的含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参与活动,逐步建立空间观念

射线、直线和线段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教师让学生先小组合作分类、交流分类理由,再独立填写“三线”异同,最后集体汇报交流,加深理解“三线”的异同和联系。本设计不仅注重操作活动,还注重思维活动。学生勇于探究、善于学习,同时还培养了空间观念和学科核心素养。

四、直观教学,抽象知识显性呈现

利用多媒体的直观演示,可以把一些概念直观化,使知识简洁、明了,学生容易接受。本节课中,射线和直线这两个概念是很抽象的,学生难以理解。过去只能靠语言的形象描述或借助生活中的现象作比隐喻,学生总是想象不出直线和射线中“无限长”的含义。本课中多次利用多媒体的动态功能设计了一个个动画。如,屏幕上先出现一条直线,直线向两端无限延长,借助这样动态的演示,学生头脑中就会出现“无限长”的图景。讲射线时,将线段的一端向外延伸,帮助学生想象向一端无限延长的情景。这样,通过交互技术实现数学隐性知识的显性化,让他们深刻地理解和掌握了线段、射线和直线概念的涵义与区别。

猜你喜欢

端点射线线段
画出线段图来比较
“直线、射线、线段”检测题
例谈求解“端点取等”不等式恒成立问题的方法
不等式求解过程中端点的确定
『直线、射线、线段』检测题
怎样画线段图
我们一起数线段
数线段
赤石脂X-射线衍射指纹图谱
话说线段、射线、直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