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财管专业实践教学质量评价反思与重构

2018-10-19宋保胜梅付春

关键词:教学活动教学质量财务管理

宋保胜,梅付春

河南农业大学,河南 郑州 450046

一、引言

高等院校实践教学是大学教育的重要一环,也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其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整体质量。针对高校实践教学的作用,美国教育学家M.Harkins(2002)指出高校实践教学主要是指导老师利用实验场所、实践基地和其他一些教学辅助设施指导学生对所学的理论知识加以实际应用,以检验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掌握和提高他们实际动手能力;何箭波(2016)提到高等院校的实践教学是整个教学体系的质量保证和学生的就业推手,高等院校实践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营销到高等院校的可持续性发展。讨论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时,王翼生(1998)认为实践教学质量的评价,是通过设计一系列指标对实践教学活动整个过程的边际效益进行判断,找出问题和不足,提出配置优化措施,提高教学质量,所以杨惠、陈洪鑫(2017)认为构建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是大学教育的现实诉求,也是保证和提升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社会需求契合的关键所在。当前,财务管理专业是热门专业,社会需求量比较大,但该专业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不高,出现很明显结构性供需差,说明部分高校财务管理专业教学计划与社会需求脱节,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与社会需求有差距。因此,加强实践教学,强化财务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质量监管,进行科学、有效、合理、客观的评价显得尤为必要。通过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使教学实践基地的建设与实践教学运行有序进行,对于规范实践教学内容、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创新动手能力和促进教师积极性等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

二、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相关理论界定及构建的必要性

高等院校的实践教学是大学教学的一环,是相融于理论教学之中,又介于理论教学和社会需求的交界处,通过实训场地的现场模拟,让学生对知识的理性认识转变为感性认识,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使学生的知识体系更完善,是实际动手能力得到提高的重要途径。教学质量主要是指施教者利用教学工具、教学资料等手段使受教者在接受知识、应用知识和综合素质能力方面得到提高的特质。教学质量的高低体现在诸多方面,决定着未来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甚至是教学活动成败的关键,它是学校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重要保证。因此,教学质量已成为上级主管部门和社会各界判断学校办学成功与否的衡量标准,学校管理者也把教学质量的评价、监管作为日常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一个环节,特别是实践教学质量评价监督更要到位,它直接与社会需求对接,是社会了解学校办学水平和对学校认可度的重要窗口。

高等院校财务管理专业是为社会上培养从事融资、投资、资本运营以及编制企业财务分析报告和制定单位财务决策方案,具备预测、防范和化解单位财务风险能力的专门人才。在确定培养方案时,要明确实践教学的地位,同时还要评价、判断实践教学质量的高低,相应就该制定一系列的判断标准和构建一套评价体系,对实践教学活动的双方参与者、实践教学的内容设计、实践教学活动方案的可行性以及实践基地的软、硬件环境的建设等进行判断和评价,从中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优化的措施。

高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是由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评价指标组建的一套科学、完整的综合机制,对人才培养过程进行机制化、程序化、合理化、实用化过程的一个评价和诊断,它是强调以提高学生创新动手能力为根本的一套教学控制体制。在设定和构建过程中将抽象的实践教学流程内容转化为可具体测量的评价指标,构成评价体系的主体框架架构,依据其在整个实践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程度赋予不同的权重,从而反映整个实践教学的本质属性特征,最终来判断实践教学水平的高低。

三、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质量评价运行现状

(一)调研资料收集情况

为了解高等院校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和运行情况,课题组成员选择了我国东部地区20所,中部地区20所,西部地区20所;一流大学20所,一流学科大学20所,一般大学20所,共计60所大学,调研对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调研方法采用实地访谈调研、电话、邮件等函询调研相结合的方式。根据调研的目的,结合不同的内容设计相应的调查问卷,此次调研活动共发放问卷1500份,收回有效问卷1387份,占全部发放问卷的92.47%。根据收回的相关有效调查问卷结合2007年至2017年《中国教育统计年鉴》等资料利用SPS S 19.0统计软件进整理、分析、研究。

(二)高等院校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和运行情况的约束描述

1.实践教学质量评价的目标缺乏综合性。目前,社会上大多数单位需要复合型人才,所谓的复合型人才,它包括专业知识的复合、业务能力的复合、思维方式的复合等多方面,不仅是专业技能方面要有突出的能力,还需在相关领域具有较强的技能。这就要求高校在人才的培养上,要全面综合进行教育引导,使毕业的学生不仅在某个专业领域有一定的深度,而且在知识层面上又有一定的宽度。根据调研的结果,发现有71.63%的高校构建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目标比较单一,注重的是实践教学教师教学质量的结果,而对整个实践教学的过程监管、评价不到位,忽略了实践教学的本质内涵;重点放在了任课老师的“教”的结果,而对学生“学”的过程未做评估、判断。实践教学的初衷是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和操作能力,使学生熟练地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有些考虑的比较全面,但整体上综合性不够。

2.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指标设置不全面。科学、准确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指标是构建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基础,是评判实践教学质量高低的依据。各高校应根据自身的发展轨迹、培养模式、办学特色对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指标进行科学的、权威的、统一的制定,方便对实践教学过程进行监控与评价。根据调研数据显示,如表1,在调研的样本中有72.34%的高校能结合实践教学活动设置较为齐全的评价指标;只有47.51%的高校设置的评价指标能较好地契合实践教学活动;设置的评价指标真正能执行到位的也占42.38%;最终37.46%的高校设置的评价指标能发挥作用。说明现阶段大多数高校都能按要求制定的财务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但有些高校设置的指标不明确,与实践教学活动相脱节,指标的运用缺少操作性,评价内容缺乏层次性信度和效度,对实践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方面的评价标准不统一,效果欠佳。由于评价指标的不明确,使得在校学生实践教学监管力度不够,导致学生操作技能的课程学习与工作要求脱节,无法满足企业的需要。

表1 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指标设置情况表

3.实践教学质量评价的主体没有呈现多元性。多元性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得到的结论一般比较科学、全面,因此在制定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时,主管部门应该征集实践基地、任课老师、教学督导和实训学生的意见与看法,参考各方面反馈的意见和建议,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高校教学部门一般是由学校教务部门主管,他们在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中处于主导地位,实践教学质量的评价主要由教务部门、督导教师受课学生为评价主体,但很多高校的财务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活动与理论课不在同一地点进行,大部分高校的实践教学活动是在实践基地和外联企业进行,学校教务部门老师、教学督导很少到实践教学现场,无法对这部分实践教学活动进行评价,而实训基地的管理者、外联企业的有关人员了解这部分实训情况,但未列入教学质量评价的主体中来,制定出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其全面、科学、可操作性并没有得到用人单位等方面的认可。根据调研结果,只有24.69%的高校设置评价主体是考虑到了实训基地、外联企业代表和社会用人单位。这样,考核质量评价体系的主体不全面,缺乏相应的科学性而流于形式,起不到应有的监督管理作用。

4.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方法不科学。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方法是高校教务部门对实践教学的教师教学计划、大纲、内容、方法以及时间条件等环节进行价值判断所采用的措施和手段。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能够中肯实践教学活动评判,得出准确的评价结果,提出针对性较强的整个方案为下一步完善实践教学活动提供正确的依据。调研数据显示,目前有61.38%的高校实施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方法采用定性化分析,有38.62%的高校采用定量化分析。致使实践教学质量评价定性化分析只能凭借专家经验的评估,加上有些专家不能亲临教学一线,掌握不了动态实践教学过程,评价结果的主观性强、随意性大,权威性不足,提出的整改方案执行性较差,达不到效果。在考核方法上,许多高校采用抽查、值班巡视、实验结果验收,批改实验报告、阶段与期末实验现场考试等表面资料,没有考虑学生能力的提高和用人单位的需求等,与社会需求不合拍。由于评价方法的不科学,形成的评价结果缺失可信度和有效度,构建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

5.实践教学质量评价结果缺乏有效应用。实践教学质量评价结果的反馈是高校教务部门对整个实践教学评价活动的结果进行总结报告,并且把总结报告通过相应的程序反馈给实践教学活动当事人的一种机制。反馈报告中应反映实践教学过程中的一些积极的做法,也应当指出不足之处,提出改进的意见和建议。将实践教学质量评价结果应用到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机制完善、师生激励与约束机制建设、实践教学机制改进等方面,是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建设的基本内容。目前,大部分高校对实践教学质量评价结果的应用缺乏重视,形成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结果束之高阁,很少应用于评价体系完善上,评价结束后很多任课教师并不知道自己在实践教学活动中得失情况,也不清楚如何对以后的实践教学改进,从而引发恶性循环,导致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成为摆设,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

四、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应遵循原则

(一)全面综合性原则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要不再局限于某一专业,而是呈现出社会需求多样化、综合化的特征,大学教育则是以社会需求为出发点,致力于培养应用型复合人才,所以,高校应结合社会实际需求,从复合性的角度安排实践教学内容,构建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应遵循全面综合性原则。但目前的高校教学目标却仅仅局限于某一方面,比如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忽视了学生的综合性发展。在实践教学中确立多元化的考核评价目标,学生专业实际操作技能水平仅是考核评级目标之一,还要对学生的工作态度、处理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进行考核评价。即学生专业技能应该与职业综合素质相结合发展,在实践教学中要加以培养,应将二者协调关系纳入质量评价体系中,设置对应指标进行考核。

(二)可执行性原则

任何的制度、条例、体系的构建一定是基于某种目的,因此要遵循可执行性,这样才能切实可行,体现制度、条例、体系设置的初衷。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设置也应该结合学校实际实训情况和社会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以实际可以执行为指导思想,以高校现有的内外资源为依托进行构建,避免出现流于形式情况出现。基于此,在构建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时,高校主管部门应以发展的眼光制定评价体系,在制定评价体系过程中要考虑到其实际可执行性,需要对其进行可操作性分析,通过调研、预见、模拟和修正来保证其日常的运行,即选取的考核评价指标、考核的内容和方法的确定要结合实际,不要太过于太理论、太形式,这样不便于操作。

(三)可持续性原则

社会经济的发展、外部环境的变化,促使人才市场的需求具有动态化的特征,这要求高校教学也应该与时俱进,保持与市场需求的同步性。因此,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不应该一成不变,应依据市场需求对实践教学大纲制定、教学计划实施、实践教学场所的保证、教学效果的测评等全过程进行研判进行科学修改,以保证系统的全面性、连贯性和可持续发展性等。构建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应该遵循可持续性原则,在制定时,要有科学的理念,要眼光放长远,不能频繁变更,让执行人无所适从;要坚持持续提高质量的观念,在执行中发现不足的地方,要召开专家小组进行探讨修订,保持其生命力;体系运转要实行循环式的监管,从不同角度测试发现问题,以保证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的螺旋式上升和实践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四)多元参与性原则

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涉及到诸多方面,包括各参与主体人、相关组织机构、实践基地、外联单位以及各自行为和相互关系等。为达到各方面利益的有机统一,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必须进行系统性分析,可根据系统结构分出层次,进行层次性考察,使得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结构清楚,使用方便,实现系统性和层次性高度一致。一般来讲,体系的参与者越多,相应体系可能越全面、越完善,得到的结果可能越准确。相对于单纯的教师与学生面对面的理论教学而言,大学的实践教学涉及到的范围比较广,接触面比较宽,普适性和应用性比较强。因此,构建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时应考虑评价主体的多元性,让整个参与实践教学环节的相关人员组成评价主体,实现受课学生和任课老师双向评价、社会外联实训单位和教学督导联合评价、家长与企业双向评价、毕业班调查评价以及其他相关评价等。

五、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路径

(一)确定合理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目的

确立高校实践教学目标不仅受国家的教育政策、指导方针和当今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影响,还要考虑到高校的定位、办学理念、办学条件以及办学资源等诸多方面。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性要求较高,这就要求构建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时,要结合财务管理专业的特点,明确评价的目的,确定体系服务方向。因此,一是,要确定实践教学质量评价的终极目标,即服务于社会需求,促进社会经济和谐发展,为此,要从学校层次制定相关文件明确确定,以示重视;二是,要围绕终极目标,结合学校规划以及学校现阶段的师资力量、实训教学设备的购置、实训经费的投入等制定阶段性目标;三是,为保证目标能落实到位,把各项具体目标尽量分化,层层落实,责任到人;四是,及时到教学单位回访,了解目标制定是否贴合实际,纠正偏离目标的教学行为。

(二)确定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主体的多元性

构建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主体的多元性是一个涉及到多方面的过程,单一的评价主体比较片面,难以全面了解实践教学情况数据,得到的评价结果比较片面,不准确。因此,要确保质量评价的有序开展,需要主管部门、实践教师、学生、实践基地、外联单位以及社会用人单位等多方参与,从不同的角度对实践教学进行全方位的监控。构建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主体的多元性,第一,由学校出台规定,明确参与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主体资格,围绕主体资格设置相应条件,以保证评级结果科学、准确、有效;第二,针对校内的评价主体,学校或基层单位要给予一定的待遇或奖励,保证参与的教师或学生积极性和责任感;第三,聘请校外人员参与时,尽量找了解实践教学特点的,具有一定学历教育的,以保证评价结果可用;第四,学校出面组建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主体委员会,结合上级部门和学校政策,及时修改、修订评价指标,定期开会、学习交流,保证自身水平提高。

(三)确定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指标及评价的标准

实践教学质量评价的指标和标准是评价的依据和标尺,评价指标和标准制定的是否准确,决定实践教学评价质量的高低和实践教学水平的提高。因此,在设置实践教学评价指标和制定标准时,第一,要遵循国家相关政策、制度、标准,结合参与教学活动的任课老师、受课学生以及外联实训企业等方面的意见与看法,设置合理的评价指标及相应评价标准;第二,需充分考虑实践教学的特点,秉持语言通俗易懂,依据所划分的实践教学不同阶段的不同特点来分别设置;第三,依据不同的实践阶段,设置不同的评价指标和相应的评价标准。对实践教学的初步认知阶段,该阶段主要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状况以及对相关技能及其操作的基本认知,设置的指标和评价标准主要围绕实践基地的完善、人员的搭配等方面;第四,具体实施阶段,该阶段是实践教学的核心阶段,主要了解参加实践学生在理论知识的运用、专业技能操作等情况,这个阶段设置的评价指标包括实践教学教材的选用、实践教学的课程设置、实践教学的内容、实践教学方法等。

(四)确定实践教学质量评价的反馈机制

实践教学质量评价的目的就是要反映在实践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然后进行针对性的改进,进而提高学生就业率,所以,实践教学质量评价的反馈是体系中的关键。第一,制定相关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反馈制度,以学校文件形式下达,每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活动结束,必须有反馈建议;第二,建立实践教学质量评价的反馈机制,设置相应的部门进行专一负责收集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信息,召集专家讨论,形成实践教学评价结果,并将其反馈给各参与主体,便于各个受益主体分析其实践教学的效果,总结经验教训,通过反馈机制了解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矫正、改革以及创新;第三,确定反馈主体,即实践教学活动各方参与者,保证反馈意见全面准确;第四,每个基层教学部门,必须有实践教学质量评价反馈建议对接人,保证反馈建议顺畅到达教学单位。

猜你喜欢

教学活动教学质量财务管理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关注学习过程 提升教学质量
财务管理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强化医院财务管理是医改的重要环节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论新形势下酒店财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