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脑梗死患者使用早期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研究
2018-10-19河南南阳油田总医院473132祁鑫
河南南阳油田总医院(473132)祁鑫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6年1月~2017年3月200例老年脑梗死患者分组。实验组男67例,女33例;年龄64~79岁,平均(71.24±2.13)岁。对照组男65例,女35例;年龄63~79岁,平均(71.13±2.45)岁。两组基本情况差异不大。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使用早期康复护理。①心理早期康复干预。注意观察患者心理动态,并及时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说明脑梗死发生的原因、康复方法。针对抑郁情绪引导患者日常生活中多培养兴趣爱好、多倾听喜欢的音乐放松情绪。②良肢体位。采取不同体位交替应用,如仰卧、健侧卧位等,2小时变换1次,并协助患者翻身,穿着干净舒适衣物,预防压疮。每天为患者进行患肢按摩,顺序从近端关节到远端关节,以改善淋巴回流和血液循环,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③早期康复训练。指导患者开展关节活动训练,训练颈部、肩关节和肘关节功能,关节活动幅度从小到大,直至关节可完全屈曲或伸直。并训练躯干关节活动,开展上肢外展、外旋活动,逐渐过渡到平衡训练、步行训练、躯干扭转训练等,可逐渐增加训练角度。并培养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如饮食、大小便和穿衣。④认知和智力训练。通过播放电视节目、看书、读报和听收音机等视觉、听觉刺激逐步促使患者恢复智力认知和语言功能。
附表1 干预前后肢体运动、神经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指标改善情况相比较(±s)
附表1 干预前后肢体运动、神经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指标改善情况相比较(±s)
注:每组前后比较,#P<0.05;两组组间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时期 生活自理能力 运动功能评分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实验组 100 干预前 38.45±12.14 54.11±11.28 21.25±2.21干预后 78.24±13.11#* 85.01±13.26#* 10.15±1.11#*对照组 100 干预前 38.44±12.10 54.14±11.16 22.91±2.10干预后 70.02±11.21# 67.27±12.12# 14.68±2.01#
附表2 两组脑梗死康复认知、康复配合程度、护理满意度、出院时间相比较(±s)
附表2 两组脑梗死康复认知、康复配合程度、护理满意度、出院时间相比较(±s)
组别 例数 认知(分) 康复配合程度(分) 护理满意度(分) 出院时间对照组 100 83.41±2.24 82.13±3.24 80.41±2.13 17.61±2.13实验组 100 95.34±4.01 95.45±4.24 93.51±3.55 14.62±1.24 t 8.144 9.254 8.241 10.723 P 0.000 0.000 0.000 0.000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脑梗死康复水平;显效:肢体运动、神经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指标改善幅度大于70%;有效:肢体运动、神经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指标改善幅度大于30%;无效:肢体运动、神经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指标改善幅度小于等于50%。康复水平为显效、有效百分率之和。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处理数据,输入数据后分别进行t检验(针对计量资料)、χ2检验(针对计数资料),P<0.05为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两组脑梗死康复水平相比较 实验组脑梗死康复有效率92%(显效56例,有效36例)高于对照组72%(显效39例,有效37例),P<0.05。
2.2 干预后肢体运动、神经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指标改善情况相比较 干预后实验组肢体运动、神经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指标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见附表1。
2.3 两组脑梗死康复认知、康复配合程度、护理满意度、出院时间相比较 实验组脑梗死康复认知、康复配合程度、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出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见附表2。
3 讨论
为加速脑梗死患者康复,早期康复训练可利用残存细胞功能的可逆性,促使脑梗死灶缩小和提升残存细胞兴奋性,促进病灶周围组织或健侧脑细胞代偿和充足,促使新神经通路的形成,从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躯体功能[1][2]。本研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使用早期康复护理。结果显示,实验组脑梗死康复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脑梗死康复认知、康复配合程度、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出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肢体运动、神经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实验组肢体运动、神经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指标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老年脑梗死患者使用早期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确切,患者疾病康复认知度和配合度高,可有效改善神经功能,提高肢体运动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提高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