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30度角扩皮潜行固定器控制PICC扩皮出血的效果评价

2018-10-19居晨霞庄美华王晓雯潘雪芬

天津医药 2018年10期
关键词:度角皮下组织操作者

居晨霞,庄美华,王晓雯,潘雪芬

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术(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指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长期通路装置。此装置减少了频繁静脉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且其留置时间较长,能为患者提供中期至长期的静脉治疗,在肿瘤科、血液科等科室广泛使用。超声引导结合改良赛丁格技术(modified seldinger technique,MST)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PICC的成功率,但其引起的局部渗血率一直高于传统盲穿法[1]。Leung等[2]发现,穿刺点持续渗血和渗液(>3 d)是PICC置管术后出现的最常见的并发症(24.1%)。临床实践中发现,PICC操作者大多以个人经验来控制扩皮的角度及深度,由此造成扩皮角度及深浅不一,导致伤口出血量及出血时间长短不一。由于目前缺乏一套统一的、能精准控制扩皮角度及深度,从而减少扩皮伤口渗血的操作规范,笔者根据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设计并研制出了30度角扩皮潜行固定器,在固定14号扩皮刀的同时严格控制扩皮的角度及深度,防止切割到过多皮下组织及深层血管。进一步的效果评价显示,该固定器能有效减少术后即刻、第2天的出血量,临床应用效果好,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6年2月—10月在常州市第四人民医院肿瘤科住院且需行B超引导下PICC置管术的患者60例。纳入标准:(1)需要周期性化疗或营养支持的肿瘤患者。(2)出凝血常规和血常规均在正常参考值范围内的患者。(3)心肺功能正常的患者。(4)体温正常。(5)同意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6)经过评估,能在右侧贵要静脉进行穿刺置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研究对象随机分配到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30例。

1.2 扩皮及置管方法 本研究借助于本中心自主研制的30度角扩皮潜行固定器进行,利用该设备进行PICC置管前的精准化扩皮。置管操作由我院静脉治疗中心有PICC资格认证的操作者完成,置入的导管均选择美国巴德公司生产的4Fr三向瓣膜式单腔PICC导管,所有患者的置管程序均严格按美国输液护士协会(Intrvenous Nurses Society,INS)有关PICC操作规则及静疗小组制定的经B超引导下结合MST行PICC置管流程进行。对照组将导丝拔到血管一侧,扩皮刀在另一侧,刀刃向上,轻轻向前推进纵向扩皮。试验组在以上操作基础上,具体操作如下:(1)扩皮前计算出预扩皮深度。(2)扩皮时将固定器放在穿刺口下方,注意操作时左手不要用力按压固定器。(3)将刀背0.8 mm垂直放置于30度角扩皮潜行固定器扩皮潜行轨道内。(4)将扩皮刀以30度角方向潜行至所需深度,以150度转角点在刀槽内滑行的长度作为扩皮深度的参考数。(5)送入穿刺鞘,经穿刺鞘将导管送入预定长度,确定管道通畅,用4 cm×4 cm无菌纱布折叠4层压迫穿刺点,然后用透明敷料固定,见图1。

Fig.1 Operation schematic diagram of traditional and 30-degree angle skin spreading method图1 传统扩皮方法与30度角扩皮法操作示意图

1.3 30度角扩皮潜行固定器的研制 该固定器根据勾股定理研制而成,材质为金属,由30度角直角三角形(斜边8 mm,高度4 mm,三角形斜面有一扩皮潜行轨道,带有0~8 mm刻度)与长方形操作台(高4 mm,长30 mm,宽20 mm)两部分组成,见图2。为保证扩皮角度及潜行方向,固定器的三角形斜面中间设有一扩皮潜行轨道。

Fig.2 Positive and side diagram and size indications of a spreading latent fixer图2 扩皮潜行固定器的正、侧面示意图及尺寸

1.4 固定器的扩皮方法 (1)MST微插管鞘套件中有14号扩皮刀,刀尖距刀背0.8 cm处有一150度转角,操作中将刀背0.8 cm边长垂直放置入潜行轨道中(刀背0.8 cm与轨道0.8 cm完全吻合),并在150度转角点处划一横线,为扩皮时刀背潜行深度的参照线,见图3。(2)采用高频高档多普勒彩超探测仪测得表皮与真皮的厚度。(3)扩皮刀背8 mm,根据勾股定理,30度角对应高度是刀背长度的1/2即4 mm(即150度转角点到皮肤的垂直距离)。(4)扩皮深度计算。扩皮潜行深度由勾股定义计算,扩皮深度=(4 mm+高频彩超测得表皮与真皮厚度)×2-8 mm,见图4。

Fig.3 The size and shape of the leather blade图3 扩皮刀的尺寸及形状

1.5 出血量判断 穿刺口出血量多少的判断参照以往研究中使用的标准[3],具体如下:以浸湿4 cm×4 cm无菌纱布程度为参照。少量出血:浸湿面积≤1/2张纱布;中量出血:浸湿面积大于1/2小于1张纱布;大量出血:浸湿面积≥1张纱布。

1.6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定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等级资料组间比较用Kolmogorov-Smirnov Z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本研究共纳入60例研究对象,对照组、试验组患者年龄、性别组成、凝血功能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均衡可比性,见表1。

2.2 2组患者不同时间点出血量对比 试验组术后即刻出血量、第2天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第7天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Fig.4 A schematic diagram of the use method and depth calculation of the skin spreading fixer图4 扩皮固定器使用及扩皮深度计算的示意图

Tab.1 Description of typical characteristics in two groups of patients表1 2组患者的基本特征描述 (n=30)

Tab.2 Com parison of local hemorrhage after skin spreading between two groups of patients表2 不同组别患者扩皮术后局部出血情况比较(n=30)

3 讨论

PICC的应用减少了频繁静脉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因此在临床上广泛应用。超声引导下改良赛丁格技术的应用使得PICC术的并发症进一步降低[4-5],但由此引起的穿刺伤口的渗血率及渗血时间长于传统的盲穿法。其原因是由于该方法涉及扩皮过程,由于操作者的熟练程度及手法等因素的不可控,扩皮切口的角度及深度不同,导致患者伤口渗血的量及时间亦不相同,而伤口不易愈合则容易造成感染[6]。因此,临床操作中急需一套可以量化的标准来规范该操作,尽量减少切口的渗血量和渗血时间,缩短伤口愈合时间,减轻患者的痛苦。

人体上臂皮肤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构成。表皮是皮肤最外面的一层,平均厚度为0.2 mm,真皮由纤维、基质和细胞构成,较致密,厚度约为表皮的10倍。在皮肤的表皮及真皮层内存在着皮肤微循环,其由两个平行的血管丛组成,浅层位于皮肤表面下1~1.5 mm,深层位于真皮与皮下组织交界处。扩皮只要突破皮肤真皮层时就能顺利放入血管鞘,同时还能防止切割到过多皮下组织而伤及深层血管丛,所以精准扩皮在PICC穿刺“第一关”时能起到有效阻止穿刺口出血的作用。PICC置管穿刺口经扩皮后引起持续渗血、并造成血行感染的问题已得到许多学者的重视[7],医务人员通过局部冰敷[8]、明胶海绵覆盖后加压包扎[9]等方法来减少PICC置管后的渗血。较少有研究者根据皮肤的解剖特点,精准化扩皮,从而达到减少切口渗血的目的。在临床实际操作中,因操作者经验以及患者的皮肤厚度的差异,导致医生不能准确控制扩皮角度及深度,从而使扩皮不能一次完成或扩皮范围过大。对于穿刺口扩皮深度没有统一的标准,有文献认为手术尖刀扩皮范围为 1~5 mm[10],也有文献建议扩皮范围 2~3 mm[11]。通常操作者为了能达到一次送鞘成功,会下意识地扩大切皮范围,甚至有时会切至4~5 mm[12]。反之,扩皮过浅会导致扩皮鞘不易通过皮下组织,造成二次扩皮的现象,从而加大了皮下组织及毛细血管的损伤。扩皮过深,又会引起伤口持续出血和伤口不能愈合的现象。所以,合理的扩皮深度是杜绝穿刺口持续渗血的首要措施。本研究利用高频高档多普勒彩超探测仪测得表皮与真皮的厚度,配合自行设计的30度角扩皮潜行固定器,通过公式计算后能精准控制切口的深度,避免由于个人经验判断造成的误差。

本研究中选择30度角做为扩皮的角度主要基于以下几个原因,首先,临床操作中,一般选择15~30度角作为扩皮的角度,因为在这个角度范围内,操作者可以很好地控制扩皮的深度及范围,太高的角度(如45~60度)不利于操作者控制扩皮深度,容易造成扩皮过深,扩皮范围过窄;其次,本设计是基于勾股定理研制而成,选择30度角方便操作者根据勾股定理快速算出扩皮深度,简便易行。

穿刺口的卫生状况是影响伤口预后的重要原因,伤口局部渗血较多时,如不及时更换敷料,可使病原菌大量繁殖,造成穿刺口局部感染,而皮肤表面微生物也易通过穿刺口进入血管内,并沿着导管到达导管末端,造成导管相关性感染[13]。同时穿刺点持续渗血与感染性静脉炎的发生呈正相关,也会带给患者焦虑及恐慌的负面情绪。穿刺口感染及静脉炎不仅会给患者带来痛苦,增加换药次数,更是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及护士的工作量。本研究中,操作者为静疗小组3名核心成员,统一接受固定器下扩皮方法的培训,保证了数据的可比性。根据2组数据显示,试验组较对照组切皮即刻及第2天出血明显减少。

综上所述,PICC置管术后出血不仅是患者本身因素,更重要的是操作者的技术和方法,30度角扩皮潜行固定器是PICC置管工具的创新,能使操作者在术中准确控制扩皮的角度及深度,减少了传统扩皮后穿刺口持续渗血的现象,适合各类医疗机构需要在B超引导下结合MST技术行PICC置管的患者使用,特别适用于PICC置管初学者,避免了操作中的随意性。且该固定器临床使用简单、安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度角皮下组织操作者
高频超声对带状疱疹早期诊断的临床研究
超声检测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的操作者内及操作者间可重复性研究
找东西
浅析汽车制造业人机工程标准
操作者框架在车辆传动系旋转耐久试验中的研究与应用
45度最美丽
4640万
鼻唇沟皮下组织蒂推进皮瓣修复鼻部基底细胞癌17例
注意:乘法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