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治疗小儿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分析
2018-10-19刘李文姬
刘李文姬
(鄂东医疗集团黄石市中医院推拿科 湖北 黄石 435000)
功能性便秘(function constipation,FC)指的是排除了由肠道器质性病变所致的排便次数减少、排便费力、粪质干结等临床症状的胃肠道疾病[1]。本研究对功能性便秘患儿采用推拿治疗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80例在我院儿科门诊就诊的功能性便秘患儿,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两组性别、年龄、病情、病程均没有明显的差异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和纳入标准
(1)功能性便秘的西医诊断标准:在没有使用泻药的情况下每周排便次数少于2次,每次排便的间隔天数超过2天等等
(2)功能性便秘的中医诊断标准:1)腹部胀满、大便干结、食少纳差、食而不化;2)呕吐或夜间啼哭、烦躁不安等;3)曾有伤乳食史。
纳入标准:符合中医及西医的功能性便秘诊断标准且易于沟通交流者,排除有其他严重疾病或精神异常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儿采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批号:20120621,厂家:上海信谊药厂有限公司)进行口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小儿推拿治疗,具体的治疗手法有:清脾经、清大肠各300次,补肾水、运土入水、退六腑、下推七节骨各100次,揉内劳宫3min,揉足三里50次。每日治疗1次,5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1.4 疗效评价标准
临床疗效评价:以治疗周期内各时每周患儿大便次数比较来判断治疗效果,同时参考中医证候积分评价标准。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其中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为标准。
2.结果
2.1 观察组与对照组临床疗效比较
据中医症候评价标准,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00%(38/4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7.50%(31/4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略。
2.2 观察组与对照组排便次数比较
治疗后1~2周,观察组的排便次数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性(P>0.05);治疗后3~5周,观察组的排便次数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每周大便次数比较(次)
3.讨论
功能性便秘为小儿脾胃疾病中的常见病,《诸病源候论》中道:“小儿大便不通,脏腑有热乘于大肠故也。若三焦五脏不调和,热气归于大肠,热实故大便燥涩不通也”[2]。便秘之症多为实证,常常因胃肠积热所致。
抚触对于人体特别是小儿,为一种重要的良性刺激,当有效地结合经络腧穴时,则可以很好地发挥出治疗疾病的功效。在《小儿则》中张景岳认为小儿“脏气清灵,随拨随应”。小儿属于“纯阳之体”,其生长发育十分旺盛,不仅生长快、吸收快,而且代谢与排泄也快,非常容易受到外在因素的影响。虽然病情的传变较快,但是小儿精神乐观、活力充沛,优思较少,其病因也比较单纯,因此对各种治疗的反应比较敏感,疾病恢复较快。小儿推拿为一种有序的、具有双向调节作用的良性物理性刺激,容易被小儿的形体及内脏所感知到,因此可以产生出“随拨随应”的治疗效果。由于小儿皮肤比较娇嫩,对于外界的抚触反应比较灵敏,体表的感受器感受到推拿手法的刺激后,会产生愉悦兴奋感,可促进全身血液循环,并且有利于小儿神经系统的发育,从而产生“机触于外、巧生于内”的治疗效果。在沈红岩等[3]的研究中,对功能性便秘患儿采用推拿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张军等[4]一共检索了203篇有关推拿治疗小儿功能性便秘的文献,通过Meta分析发现,对于小儿功能性便秘,推拿的治疗效果优于药物的治疗效果。
小儿推拿中的清脾土、退六腑可以清除胃肠积热,揉内劳宫、清板门、补肾水可以生津滋液,清大肠、下推七节骨、运土入水等,可以润泽肠道,从而有利于粪便的排出,小儿功能性便秘运用推拿治疗没有痛苦,且对患儿没有任何创伤。在本研究结果中,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治疗后3~5周的排便次数明显多于对照组。说明在口服益生菌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小儿推拿治疗,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同时还应该鼓励患儿适当运动,多食纤维含量丰富的食物,多饮水,并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
综上所述,小儿推拿治疗小儿功能性便秘具有确切的疗效,可明显缓解便秘症状,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