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的护理流程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作用分析
2018-10-19茅玲
茅玲
(江苏省省级机关医院 江苏 南京 210000)
急性心肌梗是指冠状动脉严重缺氧缺血而引发的心肌坏死。该病属于心血管疾病中的一种,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其发病率不断上升。引发该病的病因有:劳累过度、情绪过于激动,抽烟醺酒严重、突然的暴饮暴食及便秘等,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在抢救中如果没有及时的得到救助,则会导致患者死亡。在本次研究中我院采取优化护理流程抢救急心心肌梗死患者,具体的抢救过程及效果如下文分析[1]。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2014年1月—2018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均匀分为30例,对照组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区间为48~73岁,平均(59.23±8.11)岁,病发时间到入院为1~11小时,平均时间为(5.53±0..88)小时;观察组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区间为52~74岁,平均(60.77±9.15)岁,病发时间到入院为1~13小时,平均时间为(5.96±1.35)小时;两组患者对比资料无明显差异,即P>0.05。
以上选取的患者年龄均在75岁以下,经临床确诊为急性心机梗死,患者自愿参与本次研究,无其他精神疾病及家族病史。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流程,患者入院后进行吸氧,并抽血化验,给予心电监护等。最后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后送入手术室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优化护理流程的方式,具体内容包括:(1)入院前护理:医生必须尽快到达急救患者身边,运用心电图确诊患者是否为急性心肌梗死,确诊后先采用药物治疗,让那患者服用300mg的阿司匹林以扩张冠状动脉,并进行有氧呼吸,告知医院工作人员做好手术抢救准备[2]。(2)接诊后护理:接触到患者后,观察患者的面色、思想意识、体温等,连接心电监护仪,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通知院内相关科室做好抢救准备,提高抢救的成功率。(3)手术前优化护理:对患者先使用急救药物,保持正确的卧位方式,对患者做好衣物保暖准备,提前让患者进行排尿,与急诊室护理人员做好工作交代,避免工作差错的发生。
1.3 观察指标
抢救结束后,分析对比两组患者不同护理流程的护理效果,分为抢救成功率和疾病的复发率,并对患者出现的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统计,混着出现的并发症有:心率失常、动脉栓塞以及乳头肌功能失调等。
1.4 统计学方法
本文研究的指标数据都是计数资料,用(n,%)表示,χ2检验,统计结果P<0.05,统计有意义。
2.结果
2.1 对比两组护理效果,观察组的优化护理流程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的,其复发率低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对比表(n,%)
2.2 观察患者的并发症情况,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3.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6.67%,P<0.05。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n,%)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流程主要是该疾病的相关健康知识以及优质的护理方法,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抢救患者的生命,医院针对这种急诊病情开设专用急诊通道,能够节约时间,提高抢救效率[3]。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临床上表现为持续性的胸骨后疼痛,患者出现神志不清,全身难受并伴有发热现象,恶心、呕吐、面色发白,一旦发病,要尽快入院治疗。
本院研究中,采用观察组的优化护理流程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较佳,其抢救成功率为83.33%,而疾病复发为10.00%,出现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3.33%,都比对照组的更优,对照组的抢救成功率53.33%,而疾病复发率为36.67%,疾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6.67%。优化护理流程从患者发病后到治疗进行一系列的全程护理,尽可能的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监测,增加患者及家属对疾病预防知识的了解,提高抢救速率的同时还能保证急救的成功率[4]。
综上所述,采用优化护理流程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临床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可有效降低疾病的复发率和并发症的出现,提高急救的成功率,值得临床继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