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下持续股神经阻滞用于全膝关节术后镇痛效果观察
2018-10-19徐江叶陈志强
徐江叶 陈志强
(新疆博乐市第五师医院 新疆 博乐 833400)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对膝关节治疗方法不断完善,对其术后产生疼痛的治疗措施也明显增多,降低术后疼痛可改善患者治疗依从性,确保预后效果[1]。本文针对持续股神经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镇痛效果进行评比,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选2016年1月—2018年6月,我院40例需实施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不同治疗方式将患者划分两组,各组20例。
对照组:患者20例。年龄46~81岁;
研究组:患者20例。年龄47~82岁;在资料方面,两组没有较大差距,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标准与剔除标准
纳入标准:(1)均需实施膝关节置换术。(2)符合手术治疗指征。(3)自愿签订知情同意书。
剔除标准:无法完成治疗;配合度不佳;有精神疾病;合并血液传染性疾病;有意识障碍。
1.3 方法
麻醉处理前进行准确评估,并进行相关宣教,向患者说明麻醉方法,告知配合要点以及可能发生的事项。两组患者麻醉前均无用药,入室后予以吸氧,对心率、血氧、血压、呼吸等指标进行监测,实施常规的麻醉处理,术中不予以镇痛药应用。术后:
对照组:实施静脉自控镇痛,应用0.5mg舒芬太尼进行静脉注射,于独立外周通路连接镇痛泵,泵内用药是4μg/kg舒芬太尼,配制出药液100mL。
研究组:实施持续股神经阻滞镇痛,协助患者处于仰卧,将肢体合理放置,利用超声多普勒彩超,将探头水平放置于患者腹股沟韧带下方1~2cm局部,要求清晰获得股动脉、静脉以及股神经横断面等图像,之后将超声探头朝外移动,直至获得髂神经与缝匠肌之间筋膜,通过平面技术辅助,经大腿内侧皮肤置入套管针,沿超声扫描平面的内侧和皮肤保持30°角置入穿刺针,到达髂筋膜和缝匠肌间隙,实施回吸操作,待无血时将适量生理盐水注入,对扩散状况进行观察,待生理盐水扩散于髂筋膜的间隙,将10mL浓度2%的罗哌卡因注入,注意在药物注入过程操作穿刺针到达股神经,采用水分离技术,进行局部扩大处理,置入硬膜外导管接近股神经,将适量生理盐水注入并进行扩散状况观察,若扩散状况无异常,妥善固定导管,反之则需要对导管位置进行适当调整直至扩散程度满意,固定好将镇痛装置连接,装置内药液是100mL浓度2%的罗哌卡因。
1.4 观察指标
对患者应用VSA评分,对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进行对比。同时,观察患者治疗后是否有头晕、嗜睡等不良症状发生。
1.5 统计学方法
2.结果
2.1 对照组与研究组术后疼痛评分对比
研究组术后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距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表1 对照组与研究组术后疼痛评分对比()
表1 对照组与研究组术后疼痛评分对比()
小组 例数 VAS评分对照组 20 1.75±0.08研究组 20 0.82±0.05 t 44.086 P<0.05
2.2 对照组与研究组术后不良症状发生率对比
研究组患者不良症状发生率15.00%低于对照组的35.00%,两组对比,差距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2。
表2 对照组与研究组术后不良症状发生率对比(n,%)
3.讨论
导致膝关节疾病进展至终末期的因素较多,会造成患者机体产生一定疼痛,从而影响其膝关节功能[2]。术后疼痛属于急性伤害性疼痛,实施手术治疗,会对骨与周边软组织产生损伤。开展良好的围术期疼痛控制可调节患者心理紧张情绪,利于患者早日开展功能训练,实施全膝关节置换术对关节稳定性有一定帮助,使膝关节功能正常,从而在临床中应用率越来越高[3]。但是,随着应用率增加,术后发生疼痛的机率发生率也越来越高。所以,做好镇痛有着重要意义。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采用超声引导下持续股神经阻滞,利于医师对神经结构观察,从而进行穿刺操作,而保证局部麻醉在股神经周边快速扩散,从而达到降低并发症发生率。通过此次研究中得知:研究组术后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发生嗜睡、恶心呕吐以及头晕等不良症状发生率15%低于对照组的35.00%,这更加证明了持续股神经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术镇痛效果理想。
综上所述:超声引导下持续股神经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可有效改善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还可降低对机体损伤,提高预后效果,获得患者与家属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