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定位下及传统解剖定位下行深静脉穿刺置管术的比较
2018-10-19陆琴燕俞跃杰鲍晨曦
陆琴燕 俞跃杰 鲍晨曦
(1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嘉兴市中医医院超声医学科 浙江 嘉兴 314000)
(2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嘉兴市中医医院重症监护科 浙江 嘉兴 314000)
在本科室临床急危重病患者抢救治疗过程中,需要及时、有效的建立静脉输液通道,对于抢救是否成功将会产生直接的影响。近几年的临床研究证实,中心静脉给药、中心静脉压监测、中心静脉血气监测等在急诊抢救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1]。本文就超声引导下与传统解剖定位下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Subclavian deep vein catheterization SDVC)在临床应用中相比较,研究两种方法对危重患者抢救的影响。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中资料来源于本科室2012年8月—2014年10月收治的急危重症患者128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A组(62例)在B超定位下行SDVC,B组(66例)在传统解剖定位下行SDVC。A组中有男39例,女23例,年龄16~87岁,平均(45.7±14.2)岁,抢救病种为:急性脑出血、严重创伤、休克输血、心肺复苏者31例,重度烧伤补液者3例,急性中毒血液透析者6例,慢性重病长期监护补液者22例;B中有男42例,女24例,年龄21~92岁,平均(49.2±14.2)岁,抢救病种为:急性脑出血、严重创伤、休克输血、心肺复苏者38例,重度烧伤补液者2例,慢性重病长期监护补液者26例。以上统计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仪器
采用仪器为Mindray M7 series彩色超声仪,探头频率5~lOMHz。
1.3 方法
1.3.1 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 患者取左或右侧锁骨下静脉,以锁骨下路法穿刺。在穿刺过程中患者取去枕平卧位,垫高肩部,头向对侧偏,两侧上肢手心向上平放在身体的两侧,穿刺点在锁骨中点下缘1.5~2cm处,穿刺方向指向胸锁关节上lcm到喉结下lcm处[3]。
1.3.2 研究方法 将以上研究统计对象按照深静脉通道建立方法分成:A组 在B超定位下行SDVC,穿刺前予B超定位,穿刺过程中予引导;B组 在传统解剖定位下行SDVC。而后对这两组患者的穿刺置管一次性成功率、不良事件发生率、抢救成功率等观察指标进行对比分析。
1.4 数据处理
研究中所得到的相关数据采用SPSS14.0统计学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处理分析,针对计数资料和组间对比分别进行t验和χ2检验,在P<O.05时,视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穿刺置管一次性成功率
经统计:A组患者穿刺置管一次性成功率较B组显著升高(P<0.05)。(见表1)
表1 两组间穿刺置管一次性成功率比较
2.2 抢救成功率
经统计:A组患者抢救成功率较B组显著升高(P<0.05)。(见表2)
表2 两组间抢救成功率比较
2.3 不良事件发生率
不良事件发生率的比较:两组间穿刺中发生动脉损伤、治疗过程中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导管堵塞的比较上有差异:A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间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3.讨论
深静脉穿刺置管术(DVC)作为危急重症患者的抢救措施已广泛应用于Emergency rescue、Vascular surgery、Anaesthesia、Blood purification、OTC nutrition及静脉穿刺输液有困难等多学科中。作为ICU最常规的静脉用药通路,一个稳定、可靠的中心静脉导管是保障抢救、病情监测、治疗的基础。DVC可选择的血管主要有右侧颈内静脉,双侧股静脉,双侧锁骨下静脉等。由于股静脉、颈内静脉导管于ICU护理较为困难,易发生脱落、血栓栓塞、导管相关性感染等,故本研究选用双侧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SDVC)。
人体锁骨下静脉较为粗大,直径约为1.5~2cm,与锁骨下动脉伴行,在常规穿刺点穿刺较完全,且患者处于平卧位,穿刺不适感轻。于ICU日常护理中影响较小。但临床上由于解剖变异、反复多次穿刺后血管变形、重度烧伤等,导致深静脉置管难度增加,穿刺过程损伤增大,临床不良事件发生率高。因而本研究采用超声引导下SDVC来降低穿刺风险。统计数据相比较,A组在提高操作首次成功率、提高治愈率、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上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超声引导能极大地提高穿刺成功率,与文献报道相符合[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