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差异的低段学生期末评价探索
2018-10-18马迎春
马迎春
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都有其差异性。在小学低段,学生的差异尤为显著,这些差异不仅表现为认知差异,更有情绪差异、生理差异、社会差异等。以生为本,就要研究学生个体间的差异,在承认差异客观存在的情况下,研究如何通过评价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适合的教育。
一、现行“游园式评价”不能满足学生差异化需求
小学低段学生的思维具有直观性。由于低段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未成熟,因此他们较难理解借助语言、文字传授的间接经验。他们需要通过大量的活动经验来加深对学科知识的学习,同时也需要用活动经验来展示自己的能力。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等西方国家提出表现性评定、真实性评定的理念后,我国也开始了对表现性评价、活动性评价的探索。
近几年,北京、上海、浙江等地的一些小学对低段学生期末考试进行 “游园式评价”,即通过寓学于乐的游园活动代替期末考试,意在让低段学生感到学习并不是件难事,以保持他们的学习兴趣。但现行的“游园式评价”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游园活动过度注重形式,苦了教师,累了学生;游园活动相互间缺乏联系,忽视了学生的认知能力;看似热闹,却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考虑不周等。“游园式评价”若没有建立在充分认识和掌握学生的基础差异和认知能力差異的基础上,甚至超过学生认知所能承受的范围,就会降低学生参与评价的积极性,使评价效率低下。
二、基于学生差异的期末评价策略探索
1.让每个学生都成为评价主体
个体间存在差异,群体间也存在差异。教育工作必须认识到个体间、群体间的差异,才能发挥师生的积极性,才能把全部的教育工作看作师生的双边活动过程和社会交往过程。每个学生都是评价的主体,也是评价者和被评价者。教师只是组织者,在其中只起引导作用。学生在评价与欣赏他人的同时,也是在向他人学习和审视自我发展的过程。如可以利用年段差异进行“跨年级评定”,利用个体差异进行“四人小组互评”等,试图让每个学生都成为评价的主体,并作出评价反馈。
“让孩子学会相互欣赏”是核心素养评价的出发点和归宿。根据评价内容的需要,在低段期末评价活动中,学生、家长及外聘专家皆可成为评价主体。教育不再局限于学校的封闭式教学,而是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于一体的系统工程。因此,在期末评价活动的筹备中,应利用群体间的差异,并寻求家长、社会机构的共同参与,让学生在和谐的家校关系和开放的学校教育中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求知。
2.让期末评价活动既熟悉又充满挑战
如何激起学生对期末评价“又爱又恨”的感觉,是关键的一步。“爱”是指让学生在期末评价中“乐学其中”,体验多元学习、多途径学习的快乐;“恨”是指在期末评价中,许多内容的答案都是不确定的,甚至是开放的,学生会因没有取得满分而感到遗憾,从而激起学生对“学无止境”的探索之旅。
测评活动不仅应将学科知识的检测寓于活动之中,还应利用活动设计将各学科知识与能力相互交融,让学生感觉既熟悉又充满挑战。例如,在期末“游园会”中设置“阅读园、表演园、动物园、祝福园、低碳园、排句园、合作园、百变园、猜谜园、生活园、连方园、操作园”12关,从学科内容到生活常识,从自主学习到团队合作,考察学生的发展与成长情况,保持低段学生核心素养的平衡性与递进性。
3.让期末评价链接未来学习
学习活动和评价活动不仅可以在校园里进行,也可以在综合性的活动中进行。为此,低段期末评价应该从学校到家庭、社会,从社会、家庭到学校,实现三位一体。这种“走出去,引进来”的综合实践活动方案,应逐渐纳入期末测评的活动方案中。在实践场地与内容的选择上,既要与学生现有的知识相关,又要超越学生的认知起点。所以,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科技馆等场所,应渐渐地出现在期末测评活动的蓝图上。
4.在评价中激发学生展示所长
学生往往对自己的特长“自信有余”,但在公众面前却“信心不足”。为此,将活动性、展示性的评价方式纳入期末评价活动中,鼓励学生凸显所长、表现自我就尤为重要。在低段,学校应对学生进行综合性、展示性的评价,除了自评之外,还应有他评。
一是个人展示。学校应为学生搭建展示的平台,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的机会。学校层面的个人展示可能是学生人生中的“第一次”,它丰富着学生的人生经历,激励着学生勇往直前。
二是跨班展示。不同学生的个性品质、兴趣爱好、能力倾向等方面都存在差异。个性化的跨班展示拓展了开放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有机会去展示自己的才能,满足表现自我的需求,增强自我认同感,不断开发自己的潜能,促进自己长远发展。由此会增强学生对校园生活的融入和情感的归属,并促进其社会认同感的形成。通过期末的跨班展示,学生可能与其他班学生找到共同的兴趣点,从而使相互间建立起一种基于共同兴趣的伙伴关系,满足交往需求。跨班展示的内容越丰富,学生与其他班学生产生的联系便越多,从而增强学生间的熟悉度和联系的紧密性。
三、让评价成为学生学习之旅的重要一站
学生有群体的发展规律,也有个体的发展规律,教育要尊重学生发展规律。从某种程度上说,教育的要义在于学生的自主发展(有差异的发展),将学生的外在动机转化为内在动机。然而,处于小学低段的学生,往往外在动机高于内在动机,这就需要教师持续不断地激励他们,关注其精神生活。一个学期最后的期末评价活动,应该是对学生精神生活的一次反馈,它不仅仅是一个学期的总结,更是下一个活动的开始,它连接着学生的假期生活和下一学年的计划与安排。好的期末评价应成为学生学习之旅的重要一站,比如在期末“游园会”中让学生到“祝福园”抽取书签、朗读美文,并将书签作为新年礼物送给学生。这样的设计不仅测查了学生的识字能力、朗读能力,更激励着学生在即将到来的假期里多读书、读好书,主动阅读。
何种评价形式能集自我教育、全体教育的功能,能将特长展示与集体荣誉感教育良好统一,能承载自我评价、教师评价和集体评价等功能?如何将教师的教育教学智慧、学科评价目标和学生差异学习方式体现在低段期末评价活动中,通过评价活动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学习乐趣、学习潜能、学习优势和劣势领域,以便在新一学期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有的放矢”?这些都是低段期末评价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
(责任编辑 张慧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