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城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构建和谐发展大教育
2018-10-18万东旺
万东旺
2016年,宁夏石嘴山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打造“山水园林·尚工逸城”城市品牌战略。这是彰显城市承载力、影响力、生命力的重要载体。要建设和谐石嘴山,就必须构建和谐均衡发展的教育。因为和谐均衡发展的教育,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不断追求的目标。
宁夏石嘴山市大武口区是石嘴山市政治、经济、文化、商贸和信息的中心。在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础上,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自治区、石嘴山市关于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有关文件精神,采取有力措施,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大力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不断缩小城区和农村及周边学校之间的发展差距,在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工作中取得了良好的成效。近年来,大武口区虽然在和谐均衡教育发展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如曾被教育部评为“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地区”,但与国内教育先進地区相比,在和谐发展、绝对均衡发展、优质均衡发展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
一、大武口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现状分析
2013年10月,大武口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顺利通过国家教育督导团的评估验收。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始终围绕巩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验收指标体系和9项差异系数,使辖区内每一所中小学校基本达到了指标要求。为进一步巩固和提高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育质量,拓展优质教育资源,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大武口区自2011年7月就开始探索“联校发展”“集团化办学”的发展思路,直到2017年5月才将“联校发展”正式提上议事日程。
1.城乡教育不均衡的情况比较突出
城市学校、隆湖农村学校以及城区周边学校在教师素质、学校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优质资源学校主要集中在城区,隆湖和周边地区的优质学校很少,这引发了农村学生向城区优质学校流动,加剧了城区学校“大班额”的产生。同时,城区优质学校大多集中在城区中心,不仅占地面积过小,而且缺少拓展空间,这使学校发展受到限制,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带动面不广。
2.校际教育资源不均衡的现象明显
由于学校与学校之间在办学条件、管理水平等方面存在差距,故校际教育教学质量差异明显,使大部分学生涌向优质学校,导致了“择校风”难以根治。如有的中学闲置着几十间教室和部分功能室,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而有的学校却存在较为突出的“大班额”现象。
3.教师队伍学科和年龄结构不合理
一是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从年龄情况来看,中青年优秀教师较少,特岗教师较多。由于年轻教师经验不足,专业素养有待提高,对教育教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二是教师学科结构不合理。由于城区周边学校的音体美教师几乎都调入了城区学校,使得城区学校音体美教师过多,而周边和隆湖地区的音体美教师出现短缺。
三是教师职称结构不合理。企业学校的教师“到站”就能评上职称,但当将学校移交到市区后,其教师职称就占据了学校大多数岗位的指数,而在城区工作几十年的教师却评不上职称,这影响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四是教师交流比例仍然较低,交流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部分学校教师配置结构不合理,如交通便利、基础较好的城区学校有教师超编现象,而隆湖地区和周边地区学校却有教师缺编现象。
4.义务教育经费和公用经费投入偏低
区财政虽然落实了教育经费“三个增长、两个比例”的要求,但增幅依然较低,保障能力比较脆弱,不能满足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需要。除此之外,按照标准化学校建设的要求,有些学校的计算机、电子白板等设备需要更新,交互式触摸屏需要大面积更新配置,资金缺口较大,信息化设备更新速度远远落后于教学需求,使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滞后于宁夏平均水平。
二、推动大武口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思考与构想
2017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指出,要完善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的体制机制,要着力解决义务教育城乡发展不协调问题。这就需要统一城乡学校建设标准、城乡教师编制标准、城乡义务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加快建立义务教育学校国家基本装备标准。大武口区根据中央和国务院“试行学区化管理,探索集团化办学,采取委托管理、强校带弱校、学校联盟、九年一贯制等灵活多样的办学形式”这一政策的要求,依据《宁夏回族自治区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实施方案》(宁教督〔2017〕245号)的要求,对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进行了认真的剖析和规划,绘制了教育和谐公平发展、优质均衡发展的简要蓝本,有望在2018年至2019年基本实现辖区内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目标。
1.城区内学校联盟发展的可行性分析
虽然大武口区内所有的中小学校办学基础设施条件基本均衡,达到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国家验收的标准要求,但各校的在校学生、办学效益、办学规模和社会效益却呈现明显的差距,形成了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并存、“吃不饱”与“装不下”共存的两极分化态势。从城区学校发展情况和取得的综合社会效益看,明显存在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优质和薄弱学校并存、资源不够和资源闲置共存的情况,同时也出现了“择校热”“入学难”“大班额”等人为因素下的教育“不和谐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在中央政策的许可下,大武口区适时进行集团化办学、联校发展、强校带弱校、学校联盟发展等教育机制改革。如今,这些改革措施的实施已经具备了资源基础、师资基础和学校服务覆盖范围基础。
2.城区内学校联盟发展的基本构想
学校联盟发展工作必须做好顶层设计,应因地制宜,统筹考虑,对中小学按照“划片布局、区域联动、整体推进”的原则,既要满足群众子女上优质小学的需求,也要解决群众子女上优质中学的困难。鉴于此,大武口城区中小学联盟发展应该建构“大片区、大联动、大学区”发展的格局。经过划片整合和生源调整,以东西走向的朝阳街和南北走向的贺兰山路为坐标,使城市区形成四大中学学区鼎立态势的东学区、南学区、西学区和北学区,以促进四大优质中学生源布局均衡、师资配置均衡、发展空间均衡和社会效益均衡。
在发展城区中学四大学区的同时,应加快市区内小学全部落实学区制的步伐,将小学学区按照中学大片区接轨对应,坚持学生“就近入学”的原则,严格落实“学生户口、家庭房产、划定学区、对应学校”的“四统一”规定,消除人为择校现象。在整合城区教学资源的基础上,待时机成熟后可以尝试发展集团化办学,即以四大中学区为龙头,按照北京市集团化办学的先例,建立四大办学集团,成立四套集团化办学领导班子,使大学区内的中小学联校共同发展,形成中学大学区对应小学学区、中小学直通招生的格局。
三、实施大武口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效益分析
如果上述措施能够得到有效落实,对于促进城市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构建和谐发展大教育、满足群众对优质资源的需求将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
1.有效拓展优质教育资源
按照四大办学集团(四大学区)布局,有效整合城市区中小学的闲置资源,将均衡城区适龄人口划片入学和就近入学,盘活富余的办学资源和教师资源,弥补优质资源的不足和学位供给紧缺。到2019年,辖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将达到100%,初中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98%以上;流入本地的适龄随迁子女100%安排在公办学校就读,小学巩固率达到99%以上,初中巩固率达到96%以上。
2.合理布局生源,减轻择校压力
集团化办学使城市区形成了四大中学学区鼎立态势,促进了四大优质中学生源布局均衡、师资配置均衡、发展空间均衡,在严格执行划片招生、就近入学政策的前提下,可以消除人为因素下的不良择校现象,从源头上杜绝大班额的产生,确保小学、初中就近划片入学比例分别达到100%、95%以上。从2018年秋季起,小学招生平均班额在45人左右,初中平均班额50人左右,基本消除66人以上的超大班额。到2020年,将基本消除56人以上的大班额,建立起防控大班额问题工作的长效机制。
3.学区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
大武口区结合乡村教育振兴战略、城镇化发展、“全面二孩”政策、学龄人口变化、高考政策调整等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科学制订了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标准化学校建设总体规划。以学校网点布局调整为重点,合理规划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建立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薄弱学校倾斜的长效机制。在维持四大学区均衡发展的进程中,为保证生源均衡划片、教师均衡配置、班子均衡搭配、设置均衡配置,以四大学区统领相对应的小学学区,不得出现新的跨学区、跨集团招生与就学的新问题,缩小了城市区小学、中学的發展差距,有效地促进了市辖区教育的和谐发展与公平发展。
总之,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是一项有利于义务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系统工程,它是比均衡发展更高位、更惠民、更公平的义务教育发展的高级阶段。如能科学实施,必将对义务教育事业健康和谐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如不谨慎推进、科学落实,也有可能产生消极的影响。所以,只有确保能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科学合理地稳步推进,从基础设施建设、师资力量配备、教育设备配置、学校科学管理、生源划片调整、学校布局调整、经费保障机制等方面实现优质保障,才能绘制出大武口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美好蓝图。
(责任编辑 张慧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