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数学节的内涵、价值和实施策略
2018-10-18王玉东
王玉东
[摘 要]绿色数学节是时代赋予教育的要求。它主张数学节是一个生态的系统,学生是系统的核心;主张数学节要顺应学生的天性,引领学生核心素养的智慧生长。绿色数学节的实施要努力实现三个走向:活动内容走向“生态”,活动形式走向“自然”;活动组织走向“和谐”。
[关键词]绿色数学节;学生;核心素养;活动范式
一、绿色数学节的内涵和价值
1.绿色数学节的内涵诠释
绿色数学节,就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数学活动为平台,以核心素养为旨归的节日。绿色意味着数学节是一个有机整体,注重各要素之间的和谐统一;意味着学生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学生参与的过程应是核心素养智慧生长的过程。绿色数学节具有主体性、趣味性、发展性的特征。
2.绿色数学节的教育价值
(1)绿色数学节有利于数学文化的扩充
弗赖登塔尔认为,学习数学的过程就是再创造的过程[1]。绿色数学节是为了解放学生的双手和大脑,让创造发生。无论是用数学图形设计美丽的图案,还是用装水的碗制作碗琴;无论是数学想象画,还是数学绘本创作;无论是数学节口号的撰写,还是数学节节徽的设计,无疑都丰富了数学文化,促进了数学文化的发展。
(2)绿色数学节有利于数学课程的优化
将儿童置于课程的中央,这是对课程和儿童的深刻理解[2]。只有将数学节课程化,才会彰显其特有的魅力。绿色数学节是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的特色课程,是对学科课程的补充、延伸与创新。绿色数学节的课程结构是动态的,会因人而异,因地制宜。
(3)绿色数学节有利于学生素养的生成
绿色数学节打破了学科之间的界限,使学生成了跨界的思维者、跨界的探究者。绿色数学节营造了一个个情境,童话的、生活的、问题的,使学生置身于现实的、有意义的情境中,获得知识,发展素养。这一切,与核心素养的整合性、情境性、可迁移性特征是相吻合的[3]。
二、绿色数学节的实施策略
1.活动内容走向“生态”
(1)时间轴,传统与现代巧妙融合
数学文化博大精深,仅以中国来说,诗歌、对联、字谜中就蕴含着丰富的数学内容,将这些融入数学节,可以开拓学生的眼界,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古代名题,如韩信点兵、李白打酒、鸡兔同笼等都可以开拓学生的眼界。古代对联,也暗藏着许多数学知识,如“一岁二春双八月,人间两度春秋;六旬花甲再周天,世上重逢甲子”。古代玩具,如七巧板、华容道、孔明锁等,都非常有趣。现代数学既是对古代数学的传承,又是对古代数学的发展,乃至超越。一方面,数学玩具层出不穷,如魔方、百变魔尺、智力拼图等;另一方面,数学游戏异彩纷呈,如走迷宫、火柴棒、数独等。此外,《数学西游记》《数学花园漫游记》等数学读物的大量出版,也让数学阅读成为可能。
(2)空间轴,家校与社会无缝链接
杜威认为,知识是“液态”的。这对数学的启示是:数学就像水分一样,渗透在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土壤中。因此,在现实生活中,每个学生都会遇到许多数学问题,只有用数学的思维、数学的方法、数学的逻辑才能使这些问题得到圆满解决。比如,教室的生物角怎么设计才能既美观又经济,每天上学走什么路线最省时间,如何使用峰谷电才能既省电又方便。而对这些问题的解决,都会经历一个从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的过程。尽管这个过程比较复杂,但却是有用的数学,有利于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当然,数学在工业、农业、军事、尖端科技上也有着广泛的运用,让学生认识到这一点,有助于他们加深对数学内涵的理解,并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
(3)生命轴,自我与世界深度对话
黄克剑认为,教育就是受教者在施教者的指导下,自主地对自我生命和个性的“成全”。绿色数学节的内容不仅包括外在的生活世界,而且包括内在的心灵世界。它可以是学生对数学的认识和想象,也可以是学生对数学的批判和超越。绿色数学节中,低年级孩子创作数字想象画、数学绘本;中年级孩子撰写数学日记和数学童话;高年级孩子编写数学情景剧,续写数学故事。这样的过程,其实是学生发挥想象的过程,是学生自我反省的过程,也是学生实施创造的过程。在这里,学生是自由、放松、快乐的,学生的认识活动变成了一个自产生、自组织和自发展的过程[4]。
2.活动形式走向“自然”
(1)玩,顺性而为
游戏可以捍卫学习与生俱来的美好,使教师可以少教,但学生可以多学;可以使学生对数学少些厌恶和无益的劳苦,而独具闲暇、快乐以及坚实的进步。绿色数学节尊重学生天性,坚持快乐的原则,将“玩”作为数学节的核心。在绿色数学节中,跳动的骰子、善变的魔尺、疯狂的陀螺是学生乐此不疲的项目,数学从未与游戏如此亲密,数学让人着迷,让人疯狂。
(2)探,顺势而导
杜威指出,知识的学习是探究活动的“副产品”[5]。而探究,也是新课程改革中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课堂上的时间是有限的,学生很难有足够的时间来探究一个思维含量大的问题,而绿色数学节为学生开放了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可以深入地、全面地研究问题,使得“数学成为自己思考的产物”。绿色数学节中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探究活动,让学生揭开了数学神秘的面纱。比如“怎样滚的远”,学生就可以通过调整斜坡的角度,发现倾斜角度与小球滚动距离之间的关系;又如“竹竿的高和影子的长”,学生可以变换竖竿子的高度和时刻来进行探究。这些“现实问题”的解决,对于培养学生探究精神意义重大。
(3)创,顺心而行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将创新意识列为十个核心概念之一。绿色数学节,为学生打开了数学的一扇扇大门,使学生在数学的世界里自由地穿行。在綠色数学节中,“我心中的数学”想象画,让数学染上儿童的色彩;“我是小主编”手抄报制作,让数学与人文、数学与美术完美联姻;“数学大讲坛”,让学生像教授一样讲述自己的数学见解;“数学情景剧”,则是学生对数学的戏剧化表达。真所谓:心自由,行无限。
(4)赛,顺力而举
数学就是要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而比赛独具的趣味性和挑战性,有利于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绿色数学节开展了一系列的比赛活动,这些活动降低了甄别功能,更具通俗化和草根化。“我是神算子”分为口算、笔算和巧算三大板块,难度系数不大,学生只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就可以获得相应的称号。“数学嘉年华”涵括数学谜语、数学常识、数学趣题等,采用积分制的方式,人人参与,人人获奖。“一站到底”分为必答题、抢答题和风险题三类,采用团队参与的方式,参与的过程惊险、刺激,使学生获得了独特的数学体验。“未来数学家”则是数学应用和能力竞赛,让数学优等生向着数学高峰攀登。
3.活动组织走向“和谐”
(1)情境相融,让每一面墙壁说话
绿色数学节非常注重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浓厚的数学氛围中感受数学的神奇。“数字娃娃”:数学节那天,十个学生分别身穿标有数字0-9的卡通外衣,在学校门口摆着各式各样的造型迎接大家。“数学脚印”:在学校的通廊地面上,贴着大大小小的脚印,每一个脚印上都是数学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学生们沿着脚印,就可以经历数学发展的大致历程。“达人秀台”:数学小达人们向大家展示自己能力的小舞台,有的打快板,有的玩魔方,有的搭积木……教室里,缤纷数学黑板报、数学之星展示墙、数学体验巧手角,让学生们置身于数学世界,流连于数学花园。
(2)点面相应,让每一粒种子落地
绿色数学节是面向所有学生的数学节,每个学生在数学节中都能得到发展。学校力求做到:点有突破,线有延展,面有铺陈。所谓点有突破,就是要关注“一些人”的数学天赋,如数学大讲坛、数学达人秀、未来数学家等项目就充分彰显了他们的数学特长。所谓线有延展,就是要关注“一群人”的数学能力,体现的是团队的力量,如数学情景剧、一站到底、数学手抄报等,学生们和谐交往,智慧对话。所谓面有铺陈,就是要关注“所有人”的数学热情,如“巧算24点、玩转魔方、我是神算子”等,尽管各年级的项目可能有所不同,但所有的学生都有自己的项目,人人都能参与,获得发展。
(3)动静相宜,让每一个生命舒展
周彬认为,人总是在静与动之间寻找着平衡,这既是个人生理健康的需要,也是个人对社会期待的回应。绿色数学节,努力实现学生动和静的和谐统一。数学节的内容规定了数学活动的动静选择,纸笔类的活动需要学生静思默想,实践类的活动则需要学生亲力亲为。活动区的设置也动静有别,比如“探究区”侧重静,“体验区”侧重动,“游戏区”则是动静结合。时间安排上也注重动静的交替,让学生的左右脑能够交替使用。“无形”的内部活动与“有形”的外部活动有机组合,让数学节充满着错落有致的美,让学生的数学素养和谐生成。
三、结语
绿色数学节生态的数学内容是学生核心素养的肥沃土壤,自由开放的活动方式是学生核心素养的灿烂阳光,和谐协调的组织形式是学生核心素养的爬升支架。绿色数学节回归自然、尊重生命,是学生核心素养生成的理性追求和应有范式。
参考文献
[1]弗赖登塔尔.作为教育任务的数学[J].陈昌平,译.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
[2]窦桂梅,胡兰.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1+X课程”建构与实施[J].课程·教材·教法,2015(1):38-42.
[3]陈六一,刘晓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要素分析与界定反思[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6(5):57-60.
[4]王长沛.再谈绿色数学教育[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4(1):32-38.
[5]杜威.我們怎样思维·经验与教育[M].姜文闵,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责任编辑 张慧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