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的效果及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2018-10-18张跃君刘国霞

糖尿病新世界 2018年7期
关键词:血管内皮功能阿托伐他汀老年患者

张跃君 刘国霞

[摘要]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临床效果及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16年5月—2017年2月收治的年龄≥60岁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80例,均给予稳定血压、降血糖、保护心肌细胞、抗血小板聚集、调脂等治疗。其中大剂量组40例患者每晚口服阿托伐他汀40mg,常规剂量组40例患者每晚口服阿托伐他汀20 mg。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的心功能、血脂、血管内皮功能等指标,包括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一氧化氮(NO)、前列环素(PGI)、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GSH)、细胞黏附分子-1(ICAM-1)。记录随访12个月内的心血管事件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心功能、血脂、血管内皮功能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大剂量组TG、TC、ICAM-1低于常规剂量组,NO、PGI、SOD、GSH高于常规剂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个月,大剂量组发生心血管事件3例少于常規剂量组1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剂量组不良反应6例,常规剂量组发生不良反应4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可进一步改善老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提高临床效果,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关键词] 冠心病;糖尿病;阿托伐他汀;血管内皮功能;老年患者

[中图分类号] R24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8)04(a)-0055-02

老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已经是临床常见的共发疾病。与单纯冠心病患者不同,合并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其血管内皮细胞受血中高糖刺激,氧化应激反应更为强烈。此外,糖尿病引起的脂质代谢紊乱,更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陈玉宏等[1]研究发现,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血脂异常较单纯冠心病更为严重。阿托伐他汀是一种临床常用的降血脂药物,在冠心病的二级预防中广泛应用。但针对老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是否改常规剂量为大剂量口服,尚无定论。2016年5月—2017年2月该研究观察了老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应用常规剂量和大剂量阿托伐他汀的临床效果及治疗前后血管内皮功能变化,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收治的年龄≥60岁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其中大剂量组40例,包括男25例,女15例,年龄60~85岁,平均(65.7±4.6)岁,病程1~11年,平均(3.8±3.2)年。常规剂量组40例,包括男22例,女17例,年龄60~82岁,平均(64.2±4.3)岁,病程1~9年,平均(3.4±2.7)年。两组患者排除严重的肝肾功能不全、自身免疫系统疾病、近1个月内有感染或糖皮质激素用药历史、血压或血糖控制不理想、精神或心理因素导致依从性差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稳定血压、胰岛素和或二甲双胍降血糖、美托洛尔25 mg/d保护心肌细胞、阿司匹林100 mg/d或氯吡格雷75 mg/d抗血小板聚集,阿托伐他汀调脂等治疗。其中大剂量组每晚口服阿托伐他汀40 mg,常规剂量组每晚口服阿托伐他汀20 mg。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的心功能、血脂、血管内皮功能等指标。心功能指标选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血脂指标包括甘油三酯(TG)和总胆固醇(TC),血管内皮功能包括一氧化氮(NO)、前列环素(PGI)、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GSH)、细胞黏附分子-1(ICAM-1)。记录随访12个月内的心血管事件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Excel 录入整理,SPSS 22.0统计学软件调整、统计分析。其中心功能、血脂、血管内皮功能等指标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心血管时间及不良事件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大剂量组治疗前LVFE(37.84±2.36)%,TG(1.93±0.47)mmol/L,TC(4.51±0.43)mmol/L,NO(38.65±10.57)μmol/L,PGI(30.51±9.86)pg/ML,SOD(18.34±6.46)U/mL,GSH(40.55±8.96)mg/L,ICAM-1(397.60±58.92)ng/L;治疗3个月后LVFE(47.75±2.03)%,TG(1.18±0.21)mmol/L,TC(3.30±0.22)mmol/L,NO(85.72±14.26)μmol/L,PGI(76.13±11.37)pg/ML,SOD(64.81±11.62)U/mL,GSH(94.52±12.41)mg/L,ICAM-1(125.56±38.66)ng/L。常规剂量组治疗前LVFE(38.08±2.42)%,TG(1.90±0.42)mmol/L,TC(4.53±0.39)mmol/L,NO(38.14±10.27)μmol/L,PGI(31.20±9.06)pg/ML,SOD(19.84±6.93)U/mL,GSH(42.08±8.15)mg/L,ICAM-1(390.29±56.85)ng/L;治疗3个月后LVFE(45.20±2.14)%,TG(1.47±0.26)mmol/L,TC(3.62±0.28)mmol/L,NO(71.23±13.78)μmol/L,PGI(65.42±10.83)pg/mL,SOD(53.62±10.58)U/mL,GSH(84.73±11.27)mg/L,ICAM-1(174.49±40.34)ng/L。两组患者治疗前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大剂量组TG、TC、ICAM-1低于常规剂量组,NO、PGI、SOD、GSH高于常规剂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随访12个月,大剂量组发生心血管事件3例,包括心律失常2例,心肌梗死1例。常规剂量组发生心血管事件10例,其中心肌梗死5例,心律失常3例,心源性死亡2例。大剂量组心血管事件少于常规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剂量组不良反应6例,包括肌肉疼痛3例,消化道反应2例,肝功能异常1例,常规剂量组发生不良反应4例,包括肌肉疼痛、消化反应各2例。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高脂血症可引起内皮细胞损伤、增加内皮细胞通透性[2]。NO是血管内皮释放的重要的舒血管因子,具有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抗血小板聚集及扩张血管等作用,NO下降提示血管活性降低[3]。PGI由内皮细胞合成,不仅有强大的抗血小板聚集及扩张小血管作用,还能抑制炎性介质介导的细胞重构。SOD是一种重要的抗氧化酶,通过清除自由基作用使得患者免受脂毒性物质或高糖引起的细胞过氧化损伤,从而维持机体氧化与抗氧化平衡[4]。GSH也是机体重要的抗氧化因子,其通过与过量聚集的活性氧结合,避免了活性氧对细胞抗氧化系统的破坏,抑制了低密度脂蛋白向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的转化,避免了内皮细胞受到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的损伤[5-6]。ICAM-1可介导了炎性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的黏附,在动脉粥样硬化中可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泡沫细胞形成[7]。有研究发现,阿托伐他汀稳定粥样硬化斑块作用与其可降低ICAM-1有关[8]。

该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前心功能、血脂、血管内皮功能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大剂量组TG、TC、ICAM-1低于常规剂量组,NO、PGI、SOD、GSH高于常规剂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个月,大剂量组发生心血管事件3例少于常规剂量组1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剂量组不良反应6例,常规剂量组发生不良反应4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结果提示, 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可进一步改善老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提高临床效果,降低心血管事件的發生。

[参考文献]

[1] 陈玉宏, 韩刚.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血脂检验的结果研究[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6, 37(1):98-99.

[2] 江小萍, 曾凡鹏, 刘首明,等. 三七总皂苷对血脂异常动脉粥样硬化病人血管内皮功能及单核细胞NF-κB表达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6,14(7):682-685.

[3] 敖勇,罗杨,杨建,等.丹参注射液对冠心病患者血清LPO、SOD、NO及MDA的影响[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2016,36(1):139-140.

[4] 冀永春, 韦程程, 杨秦,等. 丹参多酚酸盐对冠心病病人血清Cys-c、MPO、MDA、NO及SOD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7, 15(14):1689-1693.

[5] 张文斌, 马振国, 徐斯驰,等.血清γ-谷氨酰转肽酶在冠心病中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 2016, 22(12):2289-2292.

[6] 王静娜, 侯瑞田, 金凤表,等.通心络胶囊对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病人氧化应激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7, 15(21):2727-2729.

[7] 胡微, 富丽娟, 胡江乔,等.冠心病患者血清炎性因子、黏附分子含量及其对病变程度判断价值的研究[J].海南医学院学报, 2016, 22(24):2947-2950.

[8] 申文祥,李琚平,牛锁成,等.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前后患者血浆黏附因子浓度变化的观察[J].临床医学,2017, 37(1):17-18.

(收稿日期:2018-01-03)

猜你喜欢

血管内皮功能阿托伐他汀老年患者
高血压患者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及与血管内皮功能的关系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新活素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尼可地尔联合曲美他嗪治疗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
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
腹腔镜治疗老年胃十二指肠穿孔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养血清脑颗粒与尼莫地平联合应用对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