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视内窥镜与易安视频喉镜全麻插管对胃肠道肿瘤术后疼痛及炎症应激反应的影响
2018-10-17朱海蓉朱晓军
朱海蓉 朱晓军
气管插管术若声门暴露不清,反复多次插管可造成气道损伤、缺氧、心血管刺激等不良事件,增加围术期麻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与病死率。据了解,在麻醉相关死亡中30%是与困难插管有关[1]。帝视(Disposcope)内窥镜和易安(E.An)电子视频喉镜的出现均大大降低了气管插管的难度,但仍无法完全解除插管本身的创伤性,本研究比较了这两种插管术对胃肠道肿瘤术后咽喉疼痛及炎症应激反应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2年3月至2017年1月我院160例拟行全麻插管的胃肠道肿瘤患者,ASAⅠ~Ⅱ级,年龄29~65岁,男性91例,女性69例,体重指数(BMI)19~23 kg/m2,其中食道贲门癌100例,胃癌40例,直肠癌20例。所有患者均为直接使用帝视内窥镜或易安视频喉镜进行气管插管。排除标准:①合并咽喉、声带疾病,反流性食管炎等;②合并严重心、肺、肝、肾疾病;③处于全身炎症状态;④为直接喉镜插管声门显露不清,插管3次仍不成功,后改用帝视内窥镜或易安视频喉镜。采用抽签法将其随机分为帝视内窥镜组(D组)与易安视频喉镜组(E组),每组80例。D组男性33例,女性47例,平均年龄(49.29±7.21)岁,平均BMI(21.44±0.38)kg/m2;E组男性58例,女性22例,平均年龄(48.48±9.04)岁,平均BMI(22.08±0.69)kg/m2。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麻醉诱导前进行Mallampati分级评估和咬上唇试验,测量甲颏距离和张口度。将帝视内窥镜或易安视频喉镜镜身远端固定在气管导管远端0.5 cm内,在气管导管套囊近端将镜身弯曲成60°,将气管导管和镜身进行充分的润滑。入室后常规监测无创血压、心电图、心率、脉搏氧饱和度(SPO2)等,麻醉诱导时面罩给氧去氮,3 min后行麻醉诱导,诱导成功后气管插管。2组均取仰卧位,D组轻提患者下颌,采用正中入路法,将内窥镜送入口腔,依次通过悬雍垂、会厌、声门,发现气管环后,将镜身固定,将气管导管送至适宜的深度,之后退出内窥镜;E组亦沿正中入路,在显示屏上观察舌根、会厌、声门的暴露,然后引导气管导管进入适宜深度,最后退出镜身。连接呼气末二氧化碳(ET-CO2)监测仪,判断插管是否成功。一次插管时间应控制在2 min内,SPO2应维持在92%以上,否则终止操作。插管完成后连接麻醉机。
1.3 观察指标
1.3.1 炎症应激指标检测 分别在插管前和插管后5 min检测血清炎症因子,以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为代表;检测应激激素,以血管紧张素Ⅱ(ATⅡ)、皮质醇(Cor)、肾素(Rn)为代表。
1.3.2 术后咽喉疼痛评估 术后观察有无咽喉不适等情况,采用视觉模拟量表评估疼痛程度,0~10分。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2组插管前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变化比较
2组插管后5 min的血清CRP、TNF-α、IL-6水平均较插管前明显上升,D组CRP明显高于E组,E组IL-6明显高于D组(P均<0.05),见表1。
表1 2组插管前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变化比较
注:*为与插管前比较,P<0.05。
2.2 2组插管前后应激指标变化比较
2组插管后5 min的血清ATⅡ、Cor、Rn水平均较插管前明显上升(P<0.05),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插管前后应激指标变化比较
注:*为与插管前比较,P<0.05。
2.3 2组术后咽喉疼痛情况比较
D组术后1例吞咽困难,3例咽喉轻中度疼痛;E组术后3例吞咽困难。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52,P=0.902)。
3 讨论
既往已有不少研究证实,帝视内窥镜与易安视频喉镜可使声门暴露更清楚,明显降低了插管难度,插管成功率高,能够避免粗暴用力对口腔及咽喉的损伤,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小,比直接喉镜更有优势[2-3]。
帝视内窥镜具有以下优点:①具有高度可塑管身,可根据人体生理曲度灵活塑形,有利于避免对口腔及气管的损伤;②配有10万像素防雾镜头,5.6英寸高清视频,6个LED灯,2.4 G无线传输,无线接收视频有利于降低医患间感染风险;③无需喉镜辅助,能准确清晰地找到声门,插管成功率高;④操作对张口度与颈部活动度的要求不高,尤其适合困难插管或颈椎保护的患者[4]。易安视频喉镜具有以下优点:①镜片尺寸和暴露角度符合亚洲人体解剖结构,视野广泛,容易清晰显露声门,提高插管成功率,并减少插管相关的合并症;②柔光视频显示屏,喉镜片为特殊塑料制作而成,摄像头和光缆为全封闭,便于消毒、灭菌、防污染。③在急救中,专利设计的侧向旋转能够满足患者在特殊体位的气管插管。
气管插管全麻后咽喉部并发症发生率高达40%~90%[5],其中以术后咽喉疼痛最为突出,常常表现为疼痛、口咽干燥、吞咽困难、声带充血、水肿、声音嘶哑等[6]。目前随着“舒适化麻醉”的提出,“舒适性插管”也越来越得到重视。帝视内窥镜与易安视频喉镜到底哪个的舒适性更好,尚未有研究对二者进行比较。从本研究看,2组术后咽喉疼痛的发生率均较低,无统计学差异,说明二者避免了直接喉镜的盲目操作,只要规范操作,对咽喉部的损伤均较轻,都是“舒适性插管”的良好辅助工具。建议从正中入路,从而可避开会厌,有利于减少对会厌及声门周围黏膜组织的机械损伤。
炎症应激反应也可作为判断麻醉刺激的指标,即使麻醉前未处于全身炎症状态,而全麻气管插管操作刺激也可使一些炎症因子加大分泌。CRP、TNF-α、IL-6等指标常被用于反映机体的炎症反应,插管后早期CRP即可升高[7],而TNF-α与IL-6作为促炎因子也可升高并促发炎症级联反应。从本研究看,2组插管后5 min的血清CRP、TNF-α、IL-6水平均明显升高,说明帝视内窥镜与易安视频喉镜均会引起炎症因子分泌增加,但二者总体上无优劣可分。气管插管刺激可使交感神经末梢和肾上腺皮质激活,从而使醛固酮和Cor释放,并且刺激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又可使Rn释放,ATⅡ升高[8]。2组插管后5 min的Cor、Rn、ATⅡ均明显升高,说明帝视内窥镜与易安视频喉镜均会增加机体的应激反应,但引起的应激状态程度相近。全麻气管插管虽是一个应激源,但通过帝视内窥镜与易安视频喉镜辅助插管,引起的创伤小,不会造成过大的炎症应激损伤。
综上所述,帝视内窥镜与易安视频喉镜在舒适性及炎症应激损伤方面的影响相近,二者均大大降低了插管的难度与风险,是全身麻醉插管的理想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