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幼小衔接工作探究

2018-10-16景凤龙

新课程研究·上旬 2018年8期
关键词:小学一年级幼小衔接方法

摘 要:学前教育阶段和小学阶段之间存在着许多差异,如生活环境不同、心理发展特点不同、课程设置与分科教学的不同,等等。这些差异导致幼小衔接工作容易出现问题,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文章从小学一年级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幼小衔接工作出现问题的原因,提出了情感交流、因材施教、正确处理表扬与惩罚等解决幼小衔接问题的方法,以期帮助小学新生顺利完成幼小衔接,促进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给儿童一个快乐的童年。

关键词:小学一年级;幼小衔接;方法

作者简介:景凤龙,淮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安徽 淮北 235000)

中图分类号:G6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8)22-0115-03

幼小衔接,即幼儿园与小学这两个教育阶段的衔接,是学前儿童能够为进入小学做好各方面准备,可以顺利地完成角色转换,进而能够很好地适应小学生活的过程。[1]小学一年级处于幼儿园教育和小学教育的过渡阶段,很多一年级的学生在刚入学时,很难适应小学的学习和生活。小学生活与幼儿园生活在作息时间、人际关系、学习方式等各个方面都有着很大的不同,超过60%的孩子入学后存在学习适应性严重不足的问题。[2]因此,本文从幼小衔接的角度出发,以小学一年级为落脚点,分析了幼小衔接工作出现问题的原因,并且详细论述了小学一年级应该从哪些方面做才能保证幼小衔接工作顺利完成。

一、问题出现的原因

1. 生活环境不同。幼儿园同时具有保育和教育的责任,并且幼儿园的活动室、餐厅和卧室等紧密相连,幼儿在这样的环境下学习、游戏和生活很方便。幼儿园的活动场所比较宽敞、固定,幼儿在老师的带领下,知道自己的活动区域并且可以自由的进行活动。但在小学校园中,整个场地和设施属于全体学生,而且小学生人数较多,甚至有的刚入学的小学一年级新生会找不到自己的教室,这让他们较难适应。而且,小学校园的活动设施也相对有限,除了日常的体育课和课间活动,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很少有机会使用这些设施,他们不能像原来在幼儿园里一樣自由的活动,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心态,进而对小学的学习生活产生了排斥。

2. 忽略了小学新生心理发展特点。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仍然处于前运算阶段向具体运算阶段的过渡时期,他们在认知和情感方面对老师会单方面的服从,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他律阶段。教师说的每一句话,学生都会认为是不可违背的。在小学班级管理的过程中,这一点却往往被老师忽略。所以,不管是在学习还是在校园活动中,老师都会不停地重复要求,而学生就在那里似懂非懂,老师说的“一头热”,而班级管理成效却并不高。小学一年级的学生虽然具备简单的思维能力,但依然需要依靠具体事物和形象来进行认知,且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并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形成的,那么教师的言传身教就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在实际的班级管理过程中,教师一味地道德说教,而忽视言传身教,学生没有可以作为参考的行为标准,因此无法坚持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另外,作为刚入学的小学新生,他们或多或少都会有些不适应。但小学方面并未开展一系列针对幼小衔接问题的活动,对小学新生的心理变化关注较少。游戏是学前儿童的自主活动,幼儿园活动是以游戏为主,也不存在竞争。但在小学有考试等评价方式,学生之间存在竞争,这些也让新入学的小学生压力很大,而学校方面也没有及时对小学新生进行心理疏导,忽略了他们从幼儿园到小学的心理变化。

3. 班主任拥有绝对主导权,抑制小学新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论语》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又有“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刚入学的小学新生,年龄较小、自觉管理能力与独立性相对来说较差,因此,班级的管理工作者一般都由班主任担任,而班主任则会制定相应的班规,学生在班主任的组织下进行活动。例如,班主任会组织学生打扫卫生、进行课外活动。也就是说,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班主任拥有绝对的主导权,师生之间缺乏平等的沟通、学生与学生之间缺乏必要的交流,班主任的权威性不可动摇。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小学新生参与班级管理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进而影响了幼小衔接工作的顺利进行。

4. 小学课程的设置与分科教学不利于幼小衔接。学前教育阶段的幼儿以形象思维为主,教育内容涉及健康、科学、语言、社会、艺术五大领域,日常以游戏活动为主,学习简单的自然、科学等常识,进行简单的体育训练活动,不强调教学内容的系统性,而小学阶段的儿童,思维开始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教学内容以科学文化知识为主,强调教学内容的系统性;日常以课堂教学为主,进行读、写、算等能力的训练,学生活动时间较少,仅限体育课和课间时间。小学课程具有强制性和规范性的特点,知识难度和知识量的骤然增多使得小学没有与幼儿园自然过渡。小学的课程有语文、数学、英语、思想品德等科目,以分科教学为主。而语文、数学这种部分课程,在一天的教学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多次,且每个科目都有自己的教学材料和固定的上课时间、上课地点;小学的教学时间与幼儿园相比相对较长,大约40分钟,在课堂上除了要掌握系统的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培养学习习惯和课堂纪律,而美术、书法、音乐等兴趣课相对较少,且户外活动仅限课间和体育课,不能满足小学新生对知识多样化的需求和户外活动的需要。

二、解决幼小衔接问题的方法

为了减小学前教育阶段与小学阶段之间的“坡度”,保证幼小衔接工作顺利进行,我们不仅要正视这两个阶段之间的差异,还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1. 积极主动的引导幼儿园小朋友熟悉小学环境。从学前教育阶段到小学阶段,是孩子们的第一个人生转折点。不管是在生活方面还是在学习方面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小学相对于幼儿园来说,是一个全新的环境。小学的教室布局不同、老师要求不同、同伴关系不同、教学形式也不同,这么多的不同让一年级新生很难适应。因此,让刚入学的小学生适应小学的第一步就是要让他们熟悉小学环境。幼小衔接工作不能仅仅依靠幼儿园单方面的工作,正如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国家教委合作进行的“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研究”结果表明:幼小衔接应该坚持双向原则,儿童进入小学应该为入学做好准备同时小学也应该为儿童做好准备,也就是国外学者所说的“有准备的幼儿园”和“有准备的学校”。因此,小学一年级的教师要加强与幼儿园大班教师的交流与合作,应该主动走进幼儿园,主动与幼儿园大班的教师互动交流,充分了解幼儿园大班幼儿的生活学习习惯和已经具有的知识、技能,等等。另外,应该主动邀请幼儿园大班的幼儿去参观小学,让他们在直观上对小学有一个认识,还可以分派小学生来到幼儿园,让他们向幼儿描述小学的生活,激起幼儿对小学生活的向往。

2. 情感交流、因材施教、正确处理表扬与惩罚。我们要将幼小衔接贯穿于整个一年级,除了让小学新生具备初步的知识经验和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要重点落实情感交流、因材施教、正确处理表扬与惩罚。

首先,一年级的教师要积极与小学新生进行情感交流,了解他们内心的想法。这种交流不能仅仅限于聆听,更重要的是耐心、平等的与他们交谈,并能够站在小学新生的立场上,及时地帮助他们解决来自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让学生感受到来自老师的尊重和关心。教师应允许学生犯错误,当学生犯错误时不能一味地对他们进行批评、指责甚至是惩罚,而是积极与他们交谈,允许他们发表自己的意见,了解他们犯错的原因并及时纠正。只有积极地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真正了解每一个学生,从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其次,一年级教师应做到因材施教,拥有灵活多变的教育机制。教师在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时,应该细心观察,充分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这样才能在日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做到因材施教。面对具有特殊问题的小学新生,教师更应该及时地与学生家长沟通,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了解,并且在以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耐心、细心地与学生交流,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更为全面的教育。

最后,正确地处理表扬与惩罚,促进学生对良好行为的模仿。为了减小幼小衔接的“坡度”,必須正确地处理表扬与惩罚。当学生做出正确的行为时,教师要及时给予表扬,强化这种行为,这样才能在学生群体中树立良好的榜样,促进小学新生对良好行为的模仿。当学生犯错误时,教师要积极正面地引导,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必要时再适当采用惩罚的方法。但在惩罚时要时刻牢记不能恶语相加,一味地指责。

3. 充分发挥小学新生的主体性,增强班级凝聚力。第一,设置班级共同的奋斗目标,培养班级凝聚力。为了让这个共同的奋斗目标得到小学新生的认可,那么这个共同的奋斗目标就不应该是教师自己设置的,而应该是学生和教师共同、民主地制定班级共同的奋斗目标。有了共同的奋斗目标,学生的努力和教师的工作就有了明确的方向,这样才能得到小学新生的认可,充分发挥小学新生的积极性,进而在共同努力的过程中形成班级的凝聚力和学生的集体意识与归属感。

第二,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班级管理中。设置班级共同的奋斗目标是为了让全班同学拥有共同努力的方向,而实现班级共同奋斗目标则是全体学生共同努力的结果。在实现班级共同奋斗目标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鼓励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其中,充分发挥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不忽略任何一位学生。

4. 减小小学与幼儿园教学之间的“坡度”。幼儿园和小学是两个教育阶段,各自具有各自的特点,两个教育阶段的教材也各具特色。小学教材与幼儿园教材的分离太大也是出现幼小衔接问题的原因之一。幼儿园教育和小学教育应该联系紧密,相互支持配合教学工作,并要注意在这两个阶段的教育衔接问题。首先,要求幼儿园教师和小学一年级教师具有这两个阶段的教师资格证;其次,在编写小学校本教材时,不仅仅组织专家,还应当邀请幼教一线的教师共同编写,这样才能保证编写后的教材符合两个教育阶段儿童的特点,使小学新生仍对教材感到熟悉;最后,小学一年级的教师要主动与幼儿园教师加强沟通与合作,教师可以互换岗位,从而更深入地了解新生不适应小学生活的原因和儿童在不同教育阶段时的特点,以便在教学工作中更好地进行幼小衔接工作。

三、总结

幼小衔接阶段是儿童成长的特殊阶段,保证幼小衔接的顺利完成对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以及终身成长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减小幼儿园与小学之间的“坡度”,促进学生学业和身心健康发展,顺利完成幼小衔接,教师应该正视幼小衔接阶段出现问题的原因,引导小学新生熟悉环境,积极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注重因材施教、正确处理表扬与惩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小学新生以最佳的状态尽快适应小学生活,爱上小学校园,顺利完成幼小衔接,成为一名身心健康、积极向上的小学生。

参考文献:

[1] 虞永平,王春燕.学前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 陈宇,你能做最好的班主任[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

责任编辑 黄 晶

猜你喜欢

小学一年级幼小衔接方法
浅谈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
简谈大班幼儿跳绳能力的培养
作文启蒙教学要从一年级抓起
农村幼儿园“幼小衔接”的“五步走”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赚钱方法
捕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