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少堂语文教学理论与实践探索研究
2018-10-16梁青
摘 要:程少堂的语文味理论与实践探索,是通过创立一种新的教学语言丰富语文这一概念,其最核心、最本质、最具价值影响力的思想就是表现性教学(或抒情性教学)。文章结合程少堂的若干经典课例对这一全新的教学语言加以阐释,由此窥探语文味教学智慧的精深,感受语文味教学艺术的魅力。
关键词:程少堂;语文味;语文味教学理论;智慧艺术
作者简介:梁青,广东省广州市培正中学教师,广州市名师,程少堂语文味工作室骨干成员。(广东 广州 510080)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8)22-0030-04
一、语文界的哥伦布
日本著名平面设计大师原研哉在《设计中的设计》一书中说:“一个真正的设计师,应该能够丰富设计这一概念。”依照原研哉的观点,我们可以这样推断,一个真正优秀的语文教师或者有影响的语文教学研究者,他应该不仅能把语文课教好,而且能够丰富语文这一概念。程少堂这一生为语文而来,他创立的“语文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是中国语文教学美学话语的一场革命,他丰富了语文这一概念。
1. 2001年,语文味元年。回想一下,2001年以前中国的语文教师是怎样教学的?是不是无外乎参考教辅资料之后再来设计教学?是不是无论如何花样翻新,总也翻不出真正的新角度、新思想?那究竟为什么我们永远也走不出设计的藩篱呢?
(1)语文味教学思想的诞生。2001年3月的一天上午,程少堂在深圳市罗湖区某中学听课后,在评课中提出了一个他自己也没见过的词——语文味。这次评课后,程少堂马上撰文《语文课要教学出语文味》,这是我国学术界正式提出“语文味”概念和理念,即把“语文味”初步概念化、研究化的第一篇文章。从此,中国语文界诞生了一个充满美学味儿的新名词——语文味。
(2)语文味教学思想诞生的必然性。语文味教学思想的提出是对当代语文教育思潮的辩证整合。语文味教学思想反映了语文教学的内在规律,与新课改语文教改思想之间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当今的语文教学存在着大量不属于语文的东西,或把语文课教成其他学科知识的拼盘,或把语文课异化成其他学科的“保姆”,应试化、技术化使语文教学失去了自由、自我与自尊,机械化与模式化又使它丧失了本真与个性。一个本应是最艺术化最富有情趣的教学领域,而枯燥、乏味甚至没有语文味的语文课却比比皆是。要改造当今的语文教育,就必须纯化语文课本、语文教学过程和语文教学方式方法。需要说明的是,语文味理论所主张的“纯化语文教学”,不是有的人所主张的狭隘的“纯化”。语文味教学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有密切关联,是对中国古典美学中“滋味”范畴的创造性转化。在审美理论中,所有艺术的最高境界都与诗有关系。而根据中国古典审美理论,诗的最高境界是“有味”即有“诗味”。语文教学既然是一门艺术,它的最高境界也应该是“有味”,那就是“语文味”。语文味正是一种基于汉语言文学特点故而极具中国本土特色的语文教学的美学追求。
(3)语文味的第一代表课。2002年4月,程少堂的大型公开课《用另一种眼光读孙犁:从<荷花淀>看中国文化》轰动了中语界——这是发现语文新大陆的第一课。一线教师和业内著名学者,都不约而同用“巨大”来形容这堂《荷花淀》公开课的深远影响。著名语文教育研究专家、上海师大王荣生教授更是把这堂课的教学实录放在其主编的《走进课堂——高中语文新课程课例评析》一书的第一篇,并对这堂课给出了极高评价:“程少堂的《荷花淀》课例教学是别开生面的,给我们带来的冲击力量是巨大的,对教学改革的突破不但是一般的教学方式的变革,而是‘教学内容的创生……教师是课程资源,学生也是课程资源,这一点在这一堂课中得到生动展示。”
程少堂的《荷花淀》作为语文味第一代表课,几乎蕴含着语文味全部重要思想与理念的萌芽,由此可一窥语文味之堂奥。它一举挣脱了传统语文教学思想的锁链,是印证语文味教学思想理论的一次大胆而成功的实践,是语文新大陆的震撼发现,是中国语文教学美学新体系的奠基之作。
2. 2007年,中国语文教育理论发展史不应忽视的年份。2007年4月,程少堂的公开课《在“反英雄”的时代呼唤英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细读》(以下简称《纪念碑》)再次惊艳中语界,《荷花淀》算是有了“接班人”,甚至有一线名师称之为语文味的“巅峰之作”。
(1)语文味教学思想的研究理路。《荷花淀》的巨大成功大大激发了程少堂由此开始的“即器求道,道器合一”的求索之路。借鉴先哲,程少堂清醒地认识到,语文味教学思想要不断向前发展就必须遵循“即器求道,道器合一”的研究理路。语文味理论即“道”,语文味实践即“器”,理论离不开实践,实践是理论发展的基石。应该说《纪念碑》一课就是在这样的学理背景下,在语文味思想理论不断走向成熟时应运而生的。
(2)语文味教学模式雏形初现。对于语文味教学思想本身而言,经过“实践——理论——再实践——再理论——再实践”这一螺旋往复式地不懈探索,《纪念碑》这堂课相较于五年前的《荷花淀》,其更大的意义在于它将之前语文味教学中一些看似“无意识、无规则、无形态”的教学信息元与整体结构性要素明晰化了,它让语文味教学思想的宏观框架呈现出了清眉秀目,即:语言——文章——文学——文化。事实上,语文味“一语三文”教学模式的雏形在这堂课中已是清晰可寻。
3. 2014年,《语文味教学法》诞生。从2007年到2014年,七年,意味着什么?语文味的这七年又如何?
(1)理论型的实践家或实践型的理論家。作为一名学者,程少堂的人生追求是“两只翅膀的翱翔”,即要理论与实践相濡并进,做理论型的实践家或实践型的理论家。程少堂的语文味教学理论从诞生那一刻起,就是伴随着实践而来的。之后,他又通过大量的语文味教学实践反复印证并指导着自己的理论,同时又不断丰富发展着自己的思想理论,然后再把新的思想融入自己新一轮的实践当中加以证明,随之又再产生新的思想。理论与实践的两翼就是这样在语文新大陆上空翩然鼓动,舞出一片旖旎风光。
(2)语文味教学法的诞生。在语文味教学思想发展到第二个七年之际,由程少堂主编、程少堂语文味工作室成员集体撰写的《语文味教学法》诞生。该书是中国语文教育史上第一部由一线中小学语文教师集体撰写的语文教学法专著。它的出版无论是对于中国语文教育发展史来说,还是对突破当下的中国语文教学的困境来说,均具有积极的意义。作为语文味教学法的创立者,程少堂在他为《语文味教学法》所写的序言中写道:“目前已经有不少部语文教学法了,我的目的并不是要仅仅在它们之中再加上一部。”是的,语文味教学法相对于已有的中国语文教学法,是贡献,是发展,同时也是发现。
程少堂的语文味就是对语文概念的发现与丰富,也因此,我们称程少堂为“语文界的哥伦布”。
二、构建一种革命性的中国语文教学美学新体系——以语文味和文人语文为核心
1. 语文味。程少堂认为,所谓语文味,即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在主张语文教学要返璞归真以臻美境的思想指导下,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生存智慧和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为宗旨,以共生互学(互享)的师生关系和渗透师生的生命体验为前提,主要通过情感激发、语言品味、意理阐发和幽默点染等手段,让人体验到的一种富有教学个性与文化气息的,同时又生发思想之快乐与精神之解放的,令人陶醉的诗意美感与自由境界。
语文味这一内涵丰富的学术概念,如果通俗地表达就是在扎实的基础上,把语文课上得有趣儿些、有味儿些、好玩儿些,也就是美些。
2. 文人语文。借鉴中国近代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陈衡恪关于文人画的定义,程少堂将文人语文的概念定义为:所谓文人语文,即由文人所教授,含有文人之趣味,在教学过程中不过多考究教学技术技巧,而于课之外能看出许多文人之感想的表现性(抒情性)语文教学。这一定义,首先强调执教者的文人身份和文人趣味,强调执教者主体精神的张扬。
在以语文味和文人语文为核心的中国语文教学美学新体系中,文人语文是语文味衍生出的阴概念,是语文味教学思想的进一步表述,它和语文味概念之间既互动、互补、互渗,也可以互释。
3. 语文味教学法。语文味教学法是语文味衍生出的阳概念,是语文味思想的显性化表达,它在语文味定义基础之上,针对教学实践作了更为充分、清晰、生动的阐释:语文味教学法是以语文味教学理论为指导思想,以教学过程中师生共生、共创、共享、共鸣、共融、共进为教学宗旨,以既要就语文教语文又要跳出语文教语文,使教学成为真、善、美、乐相统一的过程等为教学原则,以“一语三文”教学模式和其变式为主要教学方式,以语言、文章、文学、文化为教学内容要素和教学过程结构,以融合文本思想内容与师生生命体验打造新的教学主题为教学重心,以营造教学审美意象与意境、建构教学艺术作品为教学追求,同时又充分具备语文教师和学生通过语文教学来抒情言志并实现价值推送之功能的一种“有温度”的表现性教学法。
语文味教学法和以往的语文教学法有着本质的不同。首先,传统教学法是再现性教学法,语文味教学法是表现性、抒情性教学法。其次,传统语文教学法只教学课文主题,而语文味教学法强调在文本思想内容与师生生命体验相熔铸的基础上,打造既来自于课文主题,又大于、高于课文主题的新的教学主题。再次,传统或其他语文教学法大多规定的是“怎样教”,即主要规定的是教学方法的程序,语文味教学法规定的是“教什么”,即是从教学内容角度对语文教学过程进行规范与制约。最后,传统教学法基本上是对文本进行平面扫描,语文味教学法则要求对文本进行多层面(语言——文章——文学——文化)的立体式扫描,从而在保证语文教学层次性的同时,保证了语文教学内容的丰富性、立体性和深刻性。
程少堂认为,如果可以把语文味看作是“道”,那么由语文味之道就生出了“文人语文”和“语文味教学法”这一阴一阳两个概念;再分别由“文人语文”这个阴概念生出教学境界、教学主题、体贴、真善美乐统一这四个关键词,由“语文味教学法”这个阳概念生出“一语三文”教学模式、价值推送、语言把玩、幽默点染这四个关键词,它们共同支撑起以语文味和文人语文为核心的中国语文教学美学新体系的大厦。
三、一种新的教学语言的智慧艺术呈现
程少堂的语文味教学最核心、最本质、最具价值影响力的思想就是表现性教学(或抒情性教学)。表现性教学是“有我之境”的教学,因而是语文教学中的“热美学”。
1.“有我”的美学之境——渗透生命体验。语文味教学法所强调的生命体验,是指那些能够激活人对生命的热情,激发人对真、善、美的进一步追求,促使人的潜力得以充分发挥之所爱、所恨,或所追求的人生价值,以及在这些追求、发挥与爱与恨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生命哲学高度的人生感悟。更简单点说,所谓生命体验,是指教学主体(师生)在追求和社会发展要求相一致的自我实现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生命哲学高度的人生感悟。把这些人生感悟渗透进教学过程,变成教学资源和课程内容,就是所谓渗透生命体验。
【例】人间惆怅客亦是“我”。程少堂的生命底色里有一种色调:忧郁。因此有老师评价他“富有诗人气质”。其实,这种惆怅的忧郁气质,与他人生经历中的孤独有关。
听过程少堂讲《锦瑟:中国诗歌美的“四个代表”》的老师一定不会忘记他与这位“人间惆怅客”之间人生经历上的诸多契合,于是他在讲李商隐的生平时,会让人感到似乎就是在讲他自己的内心经历:他讲义山父亲去世,从此成了孤儿,便讲自己父亲去世,从此便感到自己成了孤儿;讲令狐楚对义山大为怜爱,白居易对义山推崇备至,便隐隐感到他对知遇之恩的渴望、感激与珍惜;讲义山的无路可走而终被玉成,便是他对义山或者说是对自己的孤獨感与成就感的咀嚼与回味;讲义山“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忽觉他那一堂堂充满语文味的课例又何尝不是如此;讲义山之无题诗的主题历来争议不断,因此而成为中国诗人里“最独特”的一个,便想到语文味的理论与实践尽管也引发过一些争议,但这却丝毫不影响他的“独持偏见,一意孤行”;讲“770年杜甫死后墓志铭是元稹写的,831年元稹死后墓志铭是白居易写的,846年白居易死后墓志铭是李商隐写的”,不禁想起他“提前为自己写好的墓志铭”……
课行至此,屏幕上赫然投影出了一句话:“中国历史,在知音与知音之间,回环相与地传承,即使他们之间隔了湍湍沸沸的一个时代,却不影响他们站在彼此的对岸,用灵魂大声呼应。”诗、人、课如此这般的水乳交融,完美合一,此非“有我之境”不能至焉。教学的“有我”之境即是“诗”之境、“美”之境、“和”之境。
2. 高雅的文化品位——打造教学主题。通过将课文主题和师生的生命體验相结合相熔铸,来打造既来自于课文主题,又大于、高于课文主题的新的教学主题,即形成整个语文课堂教学过程的中心思想或核心内容,这是语文味教学法的核心思想与灵魂。
【例】打造英雄主题,创造英雄之作。程少堂可以被称为语文味教学里程碑式的教学力作《在“反英雄”的时代呼唤英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细读》,其教学主题可谓一箭双雕。
文本的说明对象是一尊外表冰冷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按照传统教学,无非就是介绍说明对象、说明顺序、说明方法,等等。这些机械的死知识,以机械对冰冷,怎能出新意?更遑论激起内心的热血了。语文味教学完全不同。在执教者眼中,这尊纪念碑是有温度的,只要你用情凝视它,就能激荡出动人心魄的万丈豪情。标题中的“英雄”与“反英雄”,两相对比,颇具冲击力,引起观者和听者的情感狂澜。倘若执教者内心没有骄傲的英雄情结,没有不同的生命体验,是断不能从一篇说明文里自然挖掘出如此高远、深刻、大气的教学主题来的。执教者是借这座人民英雄纪念碑来抒发自己的英雄豪情,同时他也召唤、激发着每位听者内心的英雄情结和不朽意识。
3. 高迈的人文格调——实现价值推送。从语文味教学法的思想看,语文教学中的价值推送是使语文教学过程变成“有温度”的教学的有效手段。
【例】嘉肴香飘千载,语文味风华绝代。程少堂运用语文味的头脑和眼光,独辟蹊径,于《虽有嘉肴》这短短70字的小文里挖掘出令人击节的内蕴主题“一段风华几千年”。
程少堂从《虽有嘉肴》这段清新朴素的文字里,一方面抒发了自己刚健有为的人生价值追求,另一方面又将这种健康向上的价值观顺势推送给学生,用儒家的君子之风感召着风华正茂的一代新人,整堂课格调高迈。
语文教学中的价值推送主要通过文化教学环节进行。通过价值推送,让语文教学增强灵魂的冲击与荡涤的力度、强度,引导学生形成用文化眼光与科学价值观深入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意识与习惯,强化语文教学提升境界、增长智慧所需的应有的深度、厚度与张力。
总之,渗透生命体验、打造教学主题、实现价值推送是语文味教学作为表现性教学的三大基本特征。这三大基本特征并非各自孤立、截然割裂,而是具有内在深层的关联性和逻辑性,彼此相映生辉。比如,教学主题的生成一定渗透着生命体验,价值推送又必然与教学主题高度一致。
4. 在庄子的怀抱里缱绻缠绵——从“和”与“游”走向“至乐”。程少堂在长期实践、研究中发现,语文味教学的“至乐”与庄子笔下的逍遥游之“至乐”一样,均来自于“和”与“游”,即语文味定义中的“思想与精神的自由和解放”。语文味教学用庄子式的幽默点染作引子,创造出使语文教学各要素之间彼此相“和”的教学环境与氛围,从而使语文教学主体的心灵臻于“游”境——即教学主体达到个性与精神解放的最佳状态,进入共享“至乐”的高峰体验。
【例】把玩菜单,要素“和”,逍遥“游”。程少堂的又一另类课例《生活处处是语文——以〈广东地方风味菜单〉为例》把真、善、美、乐相统一表现得淋漓尽致。首先,通过学生高声齐读、方言朗读(并用《国歌》变奏的方式指导学生揣摩情感的变化)、引用契诃夫的话指导诵读这三种方式把玩菜单,掀起了整堂课的第一个高潮。为菜名杜撰故事的环节,则让学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尽情遨游在思维的天空里,童真童趣一览无余,惬意酣畅。教学中教师懂得放低自己,善于装傻藏巧,真心尊重、体贴学生。整堂课师生一起把玩菜单,情感融洽,花火四射,教师、学生、文本等要素之间不分彼此,完全相“和”,课堂上幽默不断,笑声不断,已然进入了至乐的“游”之境。
把玩,就是接近于游戏状态的心灵审美运动。“把玩”“游戏”既是一种思想理念,也是审美的艺术境界,这是执教者对语文教学持有的生命状态和精神高度。程少堂用自己的课堂践行着他的语文味思想:课堂里只有多一点幽默,才能有“和”的氛围,抵达逍遥之“游”境,教学主体才能共享“生发思想之快乐与精神之解放”之“至乐”。
程少堂的课随心所欲而不逾矩,他顺应语文内在规律,却不受成规所缚,以逍遥姿态“游”语文;他的视野开阔,立意高远,思维跳跃性、时空、跨越性较大,所以带给我们的冲击力是巨大的,其艺术魅力是永恒的。
参考文献:
[1] 程少堂.语文味教学法[M].北京:现代教育出版社,2015.
[2] 程少堂.程少堂教育理论与实践探索[M].深圳:海天出版社,2006.
[3] 程少堂.程少堂讲语文[M].北京:语文出版社,2008.
[4] 许书明.当代名师智慧课堂教学艺术·中学语文卷[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
[5] 张岩.荒原中的舞者——程少堂语文教育思想研究[M].北京:现代教育出版社,2013.
[6] 程少堂.建构一种新的教学法:语文味教学法[J].中学语文教学,2014,(2).
责任编辑 黄 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