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现实性遇到语文味:2016年高考语文全国Ⅰ卷评析

2016-12-01唐金龙

语文教学之友 2016年11期
关键词:现实性语文味

摘要:安徽高考在经历自主命题之后,又重新归于全国卷。作为回归第一卷,既有与安徽高考卷关联之处,又体现出鲜明的全国卷特征。现实性、语文味、学科特点的充分体现,是今年语文卷的最大亮点。当然也有遗憾之处,主要在于题型设计的高度模板化,这是需要改进的地方。

关键词:现实性;语文味;全国高考

2016年全国高考语文Ⅰ卷现实性强,语文味足。当现实性遇到语文味的时候,考试的本质内涵才能得以体现。本分析基于安徽省首次重新使用全国卷的感受。

一、现实性的充分体现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作为一个口号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体现在实际执行层面。作为高考的固化因素,是最切实的体现方式。

一是语言材料的现实关照。设题的材料具有较强的现实性,比如第14小题的语病材料,从创新创业到新能源汽车再到互联网都是现实性十足的。在选考的小说与人物传记之中,也强烈渗透着现实色彩,这是最语文的征兆。六安爷的“过瘾”,不光是动作习惯,更是心理依赖,是生活习惯。“锄”作为农具,标志着农业文明,随着时代的变迁,三农问题越发显得突出,即便不被工业侵蚀,农业也会产业化、集约化。小农耕作方式必定要退出历史舞台。在这个层面上阅读理解,会引发学生对现实的深度思考。

二是表达的现实关照。第17小题关于“中华文化体验”的表述,将传统与现实融为一体。特别要说的作文,这是表达的重中之重。

用漫画作材料,让考生就事论事,发表看法。有专家指出这一形式叫任务趋动型。漫画中的内容,是当下现实问题的一个侧面,对孩子的奖惩只有一个标准,那就是分数。这是孩子之痛,也是教师之痛、家长之痛,更是社会之痛。

比较去年的作文题,同样是就事论事。在形式上把文字变成了漫画,但实质是一样的。两相比较,今年的作文题则远不如去年。

去年的作文题是分别给父亲、孩子或警察写信。这一任务趋动,指向现实的广度与深度都是强大的。首先是书信这一形式,当下感觉人们已经不知道要写信了,这一传统的应用文真的不应该消逝。

交通文明是现代人最需要具备的品质。在当下公民的交通素养还没有达到一定水准的时候,我们已经进入汽车时代了,科技的发展远远跑在我们前面,而缺失的文明交通素养成为社会和谐的重大隐患。对“父亲”这样的交通参与者,对他有要求是必须的。再说了,父亲在孩子面前要成为榜样,同时也要尽一个公民的责任。

作为孩子,当父亲违法的时候,不是考虑听家长话,而是站在公正客观科学的立场,这似乎不是好孩子应该做的,甚至还有点“不孝”,但这正是一个好孩子的榜样。对怎样做才是好孩子的讨论,有助于考生明辨是非。

对警察也同样具有挑战性。他处理的不是家事,公权力对家庭内部事务的介入,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交通违法,不是家务事而是社会事。警察不能认为孩子反映家长是家务矛盾。

如此来说,去年的作文表达关乎的现实面广,考生表述的余地大。而今年的作文绝大多数的考生都会围绕学生考试的成绩来说事,无外乎就是成绩好被奖赏,成绩差了被责骂,进而呼吁家长、社会不能仅以分数来作为奖惩的唯一标准。不管怎么说,话题都围绕这狭小的层面,缺乏社会面的其他维度,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考生表达的现实关照度。

二、语文味的充分体现

国考应充分体现语文味,才能有效引导学生学好语文,领会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从而让我们继承中国人的文化基因,有思想有灵魂。

以文言文考查为例。安徽高考分别是文言实词考一题,文言虚词考一题,文段整体理解考一题,然后就是两句翻译。这样设题相对全国卷来说,则幼稚多了。因为考查文言实词虚词可以与翻译合并,翻译的句子中重点实词虚词,还有文言句式、词类活用等都可以得到体现。

全国卷中的句读考查则充分体现了语文本质要求。对大多数国人来说,多数时候不需要对文言文有精准的字斟句酌,只需要了解大意即可。只要大致明晓停顿,也基本上会知道语段要表达的意思。所以考查句读才是真正的考查。

还有就是文化常识。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重要的信息就存储在文化常识中,熟悉一点,我们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会顺畅一点。

全国卷坚守语文本色,在阅读材料文本的选择上顾及文化传统,与语文有相当的关联度。今年对甲骨文的考查,透过文字让考生感受历史文化的真实感,是十分高明的。

语文味的体现重在两个大阅读的选择上。早些年,多数考生选考的都是人物传记,而不选择小说,认为小说难而人物传记容易。其实,在语文视角下,两者之间不存在选择性,只有考生的个人偏好而已。

五选二的整体理解,选考是相等的。小说阅读理解的第(2)小题,要考生说出“锄”的寓意,这要求考生能够分析出小说要素所承载的内核,从人物、环境、情节、主题等方面概括就可以了。而人物传记的第(2)小题则明确要求考生结合材料简要概括,也就是要罗列出传主“标志性年份”所表述的内容。小说考查第(3)小题涉及到语言分析,而传记第(3)小题仍然是如此。而第(4)小题的考查也几乎相当,是就文本的主题作探讨。这样说来,选考也是在文学框架下的选择,而不是语文之外的添加。

三、学科特点的充分体现

当现实性遇到语文味之后,重要的支点是体现语文学科特点。否则,语文就不是语文了。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一是问题的切口要小。考试相对要求有客观的评价标准,最大可能的在肯定主观意志的同时保持客观公正。那么设置问题的切口就要小点,以防止过宽的解读而推动客观的评价标准。像第(10)小题的名篇名句默写,安徽卷考试就是机械的上句对下句,这是典型的死记硬背,不足多谈。全国卷则完全改变了这一考查形式,变为理解型默写,这就要求考生对诗文有整体理解,在知其所以然的基础上知其然。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设置背景性提示语时一定要切口小,让考生准确找到对应句子。今年的全国Ⅰ卷比往年又有进步,设置提示语时具体精准。第(1)题回答蚯蚓坚强专一的表现是具体的,第(2)题对当下的形势分析判断是具体的。这样考查,就是考查对名句的掌握程度,包括一些较为冷僻的字。

古诗词鉴赏更是如此。如果切口大,则主观性会太强而影响分数的认定。第(8)小题具体问四句话描写的是什么景,为什么要这样写景,这样就有抓手了。第(9)小题具体到典故的运用及其表达的情感,同样是小切口设问。

二是思维品质的考查能够充分体现。除作文外,语文考试在其他方面也要体现对思维品质的考查。第17题,图文转换。现在是读图时代,许多文字性表达都通过图表直观简明表达了,而将图表内容转化为文字表达,考查的正是思维品质。简洁、精确、流畅且合乎逻辑的文字表达,看似容易,实则不易。第16题,语段之中的三处填空,要求考生必须理清整个语段的内在逻辑关系。找到空白处的三句与其前后的关联点,第一处根据后面的内容,在不同的溶液中会有不同的颜色变化,正是花青素的PH值在发生不同的变化。第二处后面的比如是就时间来说的,从清晨到之后到最后。第三处是分析变化的原因。三处指向都十分明确,在或前或后的文字中都有对应点。

三是变换考查方式。可圈可点的是第15题,以往都是以排序形式考查语言表达的逻辑性。而今年考查虚词特别是关联词的运用,则切中要害。现在的学生语言表达松散乏力,软绵绵的没有力感,就是缺少强大的逻辑力量,根本在于不会使用关联词进行多重表达。关联词的考查,在一定程度中有纠偏的效果,也最大化地体现了语文学科特点。

病句辨析要求表达合乎语法、合乎逻辑。而成语作为祖国语言的活化石,进行运用层面的考查也是语文学科特点必须要坚守的。

总之,当现实性遇到语文味之后,全国Ⅰ卷无论是考试的选拔性,语文教学的指向性,都体现充分。

四、难免遗憾

点赞之余还是有点遗憾的。教育改革步入深水区,各种沉淀的积弊要在短时间内化解也不是容易的事情。况且,高考关注度高,牵一发而动全身,一点点变化都必须是小心再小心。这是可以理解的。

问题是总归要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破除应试加锁,就是不要固定题型。现在应试上有那么多的机械训练,基本上是缘于固定题型造成的,你具体到每一小题考什么知识点,那当然就会有无数解这个点的海量训练来巩固提高。考生的疲倦,学校的无奈便一下子暴露出来。

考试说明类的文本可以有,但不要具体到题型上,只能是原则性的要求,在知识结构上呈现则可。也许有人会担心,那样考生会无所适从,其实没必要担心,语文学科的知识结构可以明确,只是在题型上不固定而已。比如说成语运用,可以考这个知识点,至于用什么方式考,是可以推敲的。

如果每年的高考没有重复的题型,不固定每一小题会考什么点,那么机械式的操练就会减少,而节省的时间可以用来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比如多点课外阅读,多点兴趣小组,多点辩论,多点实践考察等等。

作者简介:唐金龙(1963—),男,安徽省巢湖市柘皋中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为文本解读、作文教学。

猜你喜欢

现实性语文味
浅谈小学英语口语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小学数学概念形成三部曲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现实性研究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变”与“不变”
巧创情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试析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味”的追寻
让高中语文课堂充满浓浓的“语文味”
论如何让小学语文课堂富有语文味
串一串,语文阅读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