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梗死肢体功能恢复应用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观察
2018-10-16王文英
王文英
(吉林省吉林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昌邑分局食品化装品稽查分局,吉林 吉林 132000)
急性脑梗死在临床中属于一类较为常见的疾病,随着医疗技术的提升,急性脑梗死的病死率也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是依然存在部分患有急性脑梗死的病患无法避免肢体功能障碍问题的出现,这使病患的生活受到了极大的影响,本研究主要针对近一年收治的急性脑梗死病患进行研究,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运用于急性脑梗死肢体功能恢复治疗中的临床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患有急性脑梗死病患展开研究(86例),全部入选病患被分成不同的研究小组,即A组(43例)与B组(43例),A组男27例,女16例,本组病患的年龄53~77岁,平均(58.48±14.72)岁;B组有男38例,女15例,年龄55~77岁,平均(59.04±14.88)岁。对A组与B组病患的一般资料进行对比,差异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B组病患在治疗期间仅实施医院的常规护理干预,其中主要包含了抗凝抗感染、解痉利尿、保持通畅的呼吸、预防褥疮、呼吸道感染以及沁尿道感染等。A组病患在B组的基础上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具体如下:
首先,为病患进行心理康复护理,一般而言,急性脑梗死起病较急促,病患在病发后往往会出现肢体功能障碍情况,要想恢复正常还需较长的时间,为此,一些心理承受能力较弱的病患便会产生焦虑、抑郁等负性心理,在此情况下,医护人员必须帮助他们尽早接受疾病带来的生理变化,鼓励他们树立起治愈的信心,并提升护理依从性。其次,展开肢体功能康复护理,其中包含了肢体锻炼、刺激康复以及被动活动等。通过主动与被动康复训练共同结合的方式来展开康复训练。对于急性脑梗死病患来说,他们在患病后多以卧床为主,为此,护理人员需要帮助病患对其双上肢与双下肢进行活动,每天活动4~5次,10~20分钟/次,同时按摩其臀部肌肉、四肢肌肉、腰背部肌肉,这也就是上述的被动护理,在病患病情有所好转则可逐渐进行一些主动康复训练,具体以病患的身体状况为主。
1.3 评定方法
观察两组病患的恢复效果,恢复效果共分为三个等级,即显效、有效与无效,显效:经过系统化的治疗与护理干预,病患的临床症状得到有效恢复,且可自理其日常生活,患肢肌力得到较大提升;有效:经过系统化的治疗与护理干预,病患的临床症状有了改善的迹象,尽管生活不能完全自理还需要家属或医护人员的帮助,但是大部分均可自行解决;无效:经过系统化的治疗与护理干预,病患的临床症状无变化,生活仍无法自理。总有效率=(显效病患数+有效病患数)/总病患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 20.0处理此研究中的数据,计量资料以±s来表示,x2检验数据差。P<0.05,表明对比结果有显著差异,统计学有比对意义。
2 结 果
对比两组病患的恢复效果,A组病患的显效与有效例数均比B组多,A组显效有22例,B组19例,A组有效19例,比B组多3例,A组恢复总有效率95.35%,B组为81.40%,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比较A组与B组病患的恢复效果情况 [n(%)]
3 讨 论
临床中,急性脑梗死是一类常见疾病与多发疾病,具有较高的病死率与致残率,病患一旦出现此类疾病,则会因脑组织缺氧或缺血而引发肢体功能障碍,使得病患的生活质量受到不少的影响。康复医学是当前广泛推广的护理治疗手段,它可帮助病患减轻甚至消除功能障碍,并弥补重建其功能上的缺失情况,让其生理功能得到有效的改善与提升。在病患入院后可给予主动与被动相结合的方式展开康复训练。病患因于卧床而使得肢体受压,血液循环出现障碍而引发软组织溃疡与坏死,逐渐出现压疮,在为其实施康复护理干预后,可防止患肢受压部坏死情况的产生。
本研究中,B组病患给予常规护理干预,A组病患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的同时展开早期康复干预,对比两组病患的恢复效果,A组病患的显效与有效例数均比B组多,A组恢复总有效率95.35%,B组为81.40%,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由上可见,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康复护理对其肢体功能障碍恢复效果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并使其护理满意度得到提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