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新途径

2018-10-15武芳

新校园·上旬刊 2018年6期
关键词:实训基地产教融合高职院校

摘 要:完善的实训基地体系是高等职业教育实施和发展的重要保障。本文针对目前实训基地存在的主要问题,探索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和校外实训基地拓展相结合的方式,以深化产教融合,培养适合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技能专业人才。

关键词:高职院校;实训基地;产教融合

十九大以后印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面向产业和区域发展需求,完善需求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强化了需求引领。面对新时代新要求,针对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与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本文以内蒙古化工职业学院“化工实训基地”为例,探索实训基地的建设与实践,以期增强实践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一、实训基地建设的重要性

1. 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实践教学是职业院校培养学生实践和科研能力等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实训基地是实践教学过程中的实践训练场所,其按照“从易到难逐步接近工作实际”的原则,构建了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与专业技能、综合实践能力与综合技能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2. 有助“双师”能力提升

“双师”型教师指既有教师资格证又有职业资格证,既能胜任理论教学又能指导学生实践的教师。在高职院校中“双师”能力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在实训基地建设中,教师需要按照市场分析、行业分析、职业岗位群分析,综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需求,对实训基地建设进行改革,以提高自身的实践和应用能力。

3. 加强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

实训基地的建设需要加强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企业可将生产发展需求和对人才的要求及时反馈到学校,学校可依据这些信息,调整和改进教学,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学校的科研成果和办学信息与社会、企业相沟通,能促进科技转化为生产力,深化产教融合,提升学院的社会服务功能。

二、实训基地存在的主要问题

实训基地存在实训场地不足、实训设备技术落后等问题。经过多年的建设,高职院校实训基地情况已有大幅改善,但与学院迅速扩大的办学规模相比,仍然严重不足。受资金的限制,现有的实训基地现代化程度不够,实训项目仍以简单操作和模拟为主,技术滞后,难以跟上现代高新企业发展的步伐。

三、实训基地建设的新思路

1. 校內实训基地建设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要采取仿真与实操相结合的教学手段。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认识设备结构,学习工艺流程,了解工业过程,对工业生产各个环节有基本认识,实现直接灌输向创新输出的初步转化;改革陈旧设备有利于提高师资水平,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生产性虚拟仿真可以通过现场、仿真、DCS联动,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2. 校外实训基地拓展

高职院校依托周边企业,通过校企合作,采取“订单班”“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方式,深化产教融合,拓展高职院校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先进的实习实训场地,从而实现学生与企业的“零距离”接触。“订单班”人才培养方式是校企之间定向培养和输送的一种契约协议,采用学工交错的德国式“双元制”课程模式迅速提高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同时有效拓展了学校实训基地。我院2017年与鄂尔多斯源盛光电有限公司、新奥新能能源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开展“订单班”人才培养方式,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了充足的实习、实训和实践岗位,并大力加强了与新产业的对接,使越来越多的学生从事高新技术产业。“顶岗实习”是《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的“2+1”教学模式,采取集中或分散等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到企业的实际工作岗位上从事生产实践,对提高学生能力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校外实训基地的拓展不仅扩大了学校实训基地的规模,提高了实训基地的技术水平,营造了真实的职业环境与职业氛围,避免了学校教育与企业对人才需求脱节的问题,还有效缩短了员工培训期和适应期,实现了校企互惠、互利、共赢。

参考文献:

[1]徐建中,徐琼霞.现代化工实训基地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辽宁教育研究,2008(9).

[2]董英英.高职院校顶岗实习订单班培养模式探索[J].科技视界,2015(1).

作者简介:武芳(1984— ),女,内蒙古人,硕士,化工工程师,研究方向:化学工程。

猜你喜欢

实训基地产教融合高职院校
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我国高职院校实训基地主要类型及其存在价值初论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加强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 培养新型技能型人才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
中俄联合计算机应用实训基地实施策略与路径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