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聊聊我写作文的故事

2018-10-15付步雄

新作文·小学作文创新教学 2018年10期
关键词:文学创作范文写作文

付步雄

写下这个标题是十分谨慎的。

用“我写作文的故事”而非“我的文学创作”,是因为一直对“文学”和“创作”心怀敬畏,不敢妄称“喜欢摆弄文字”为“文学创作”。

青葱岁月里,我也是一枚文学爱好者,特别迷恋自由诗,背过写过不少诗歌,也发表过几块豆腐块,曾经也萌生过写中篇小说的念头。这么多年过去,文学之路越来越窄,甚至杂草丛生、无路可循。倒是近些年一直在“案牍中劳形”,游荡于各种公文和文体中,文学创作的激情荡然无存。因此,充其量只能算是一个“文字打手”。

从教以来,我都坚持“我手写我心”的原则,鼓励孩子结合生活实际,用贴近生活的语言,真实反映客观现实。但是,教低年级的时候,发现一个问题:孩子们喜欢对课文进行“偷梁换柱”,缺乏自己的观察和想象,没有自己的生活语言。

举个例子:教学完《火烧云》后,我布置了一个小练笔活动,要求孩子们发挥想象,描述天空中的云还像什么动物,且跟课文一样,写出动物的形态。

课文中有这样一段:“一会儿,天空出现一匹马,马头向南,马尾向西。马是跪着的,像等人骑上它的背,它才站起来似的。過了两三秒钟,那匹马大起来了,腿伸开了,脖子也长了,尾巴可不见了。看的人正在寻找马尾巴,那匹马变模糊了。”

很多孩子投机取巧,抑或是懒得思考,写到练习本上便变成了:“一会儿,天空出现一只大象,象头向南,象尾向西。象是跪着的,像等人骑上它的背,它才站起来似的。过了两三秒钟,那头象大起来了,腿伸开了,脖子也长了,尾巴可不见了。看的人正在寻找象尾巴,那只象变模糊了。”

仅仅是把“马”换成了“象”,其他的照抄,这肯定是有悖写作规律的。孩子们写作的这种现象,让我想起了我刚学写作文时的事。

刚上三年级,第一篇作文是写人的。一位姓范的老师给我们提供了一篇范文,其中有一句是:妹妹长得十分好看,脸蛋红得像个苹果。

回家后,我写爸爸,结果套用老师范文中的句子:爸爸长得十分好看,脸蛋红得像个苹果。作文讲评当天,范老师点名批评我,并且用十分鄙夷的语调嘲笑我的作文。范老师扬起我的作文本生气的样子我至今依然记得。这无疑是给一个幼小、脆弱的心灵蒙上了一层灰尘,甚至是撒了一把盐。更有甚者,堂哥在窗户外面等我,清晰完整地听到了范老师对我的斥责和讥讽,这也成了他经常嘲弄我的“笑料”。

难堪、羞愧,以及对作文的恐惧,一直像阴云一样笼罩着我小学生的某个时段。此间,虽然爸爸想尽很多办法教我写作文,但是效果甚微。

持续两三年“阴云”终于在五年级的时候散去。五年级的时候,遇到一位姓叶的女老师,教我的语文。有一次,叶老师布置我们写一写“我的同桌”,并且强调要写出同桌的特点,让别人读后,便知道是写的谁。

在描写外貌时,我认真观察同桌后,写下:我的同桌身材瘦小,面黄肌瘦,枯黄的头发就像秋天路边的野草。写完后,老师把我的文章当作范文在全班朗读,并表扬“枯黄的头发就像秋天路边的野草”这一句写得十分传神。这次,我才相信,原来我的文章也可以被当作范文而不是“坏文”,自信心有了,写作文的动力就有了。此后,我每次作文都认真对待,只有一个目的:希望我的作文能再次被老师当作范文朗读。确实如此,后来的作文经常被老师表扬。

说实话,直到今天,以我们成人的眼光来看,“枯黄的头发就像秋天路边的野草”这一句外貌描写都是精彩之笔。

然而,一个由惧怕作文到热爱写作文的学生的作文之路并非由此坦顺通畅。

正因为小学五年级的叶老师激发了我的写作激情,每当空余时间,我便勤于笔耕,见到什么,想到什么,都要用笔记录下来。到了初二时,竟然写了厚厚的一本,取名《田埂凹凸》,并且满怀希望地递给当时教我语文的章老师修改,热切期待得到他的鼓励和表扬。在煎熬中等待了一个月后,当我去问章老师“我的作文集,您看了吗”时,章老师在一堆杂物中找到我的《田埂凹凸》,翻开一看,那作文集干干净净,没有半点批改的痕迹。

这次遭遇,无疑又给我的文学热情浇了一盆冰水。但此时,倔强好胜的我,笃定信念,一定要用自己的勤奋与刻苦,去编织那个美丽的文学梦想。后来上师范,我博闻强记,笔耕不辍,师范二年级的时候,又写了厚厚的一沓文章,大部分是现代诗歌。因为有了前车之鉴,所以不敢贸然将我的文集送给任何一个老师修改,因此,文学创作也只有在逼仄的羊场小道上徘徊不止。

师范三年级,遇到一位好老师,名叫江玉华。她的文学素养、她的教学魅力让我折服。某一天,我忐忑地将自己的作文集送给她,请她为我指点迷津。两个星期后,江老师把册子还给我,我打开一看,顿时一股暖流在心中回旋,因为每首诗歌江老师都认真细致地进行了修改和点评,各种红色的修改符号就像一个个跳跃的小精灵。江老师鼓励我多写作,多读书,多投稿。多年后,在教肖复兴的《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时,我能深切体会到肖复兴看到叶圣陶先生给他修改作文后的惊讶与感激。这件事,在我的文章《教师节,想起江玉华老师》中记录着,并且在《罗湖教育》上发表。

我的作文写作自然也并非一帆风顺。经历了“跌宕起伏”的遭遇后,文学,也就只是青春韶华中一个色彩斑斓的泡影而已。

2003年,我在一所农村中学任教,一个孩子将他的作文集递给我。我十分欣慰,并且认真批阅,提出修改意见,不断鼓励他。当时,我也在当地的《崇阳报》上发表了一篇文章《伤痛》,记载着当年的章老师对我的态度,文章中有这样一句:每教一个班,我总是用近乎哽咽的声音给学生讲起我心中的疤痕,并且期待着每个傍晚一个个当年的“我”递给我厚厚的作文本。

回到学生习作的话题来,对于孩子,无论学习什么,都是从一张白纸开始,没有谁是天才,都是从零起步。在他学习的过程中,遇到的老师至关重要,可以点燃、唤醒他的理想,也可以浇灭他的激情。

因此,无论是孩子“套文”也好,还是语言枯涩也罢,我相信,那都是孩子们的真实水平,作为老师要做的,就是点燃和激发他们心中的写作热情,而非打击和贬低。

猜你喜欢

文学创作范文写作文
写作文的烦恼
曹文轩的文学创作作品
小丁写作文
春色几许(简谱)
《我爱写作文》的魅力值
“距离”在文学创作中的意义
论老舍文学创作中民族意识的多重性表现
写作文等
高考模拟题精选之书面表达题参考范文
学滑板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