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教学运用于高职数学课的教学设计
——以概率第一次课为例
2018-10-15陈婷
陈 婷
(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 武汉:430064)
1 信息化教学学情分析
在社会科技飞速进步与发展的今天,在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信息化教学是大势所趋。
信息化教学是教师通过信息技术的方式实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知识为桥梁,运用为主旨”的教学模式,通过合理运用信息化手段拟提高高职数学教学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
《应用数学1、2》是我校教改以来各个专业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必修课,学习总共为期一年两个学期。目前,根据不同的专业所需的必要的理论知识、典型的应用领域与方法案例的不同,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构建,将高职数学的内容分为三大模块:基础模块《应用数学1》、专业模块《应用数学2》和拓展模块。目前以前两个模块为主, 其中基础模块也就是《应用数学1》课程在第一个学期进行,主要包括一元函数微积分学;专业模块《应用数学2》在第二学期进行,主要包括微分方程、向量与空间解析几何、无穷级数、线性代数初步、概率统计初步等,授课教师根据各个学院制定的人才培养目标不同,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授课;拓展模块主要包括数学实验(Matlab 软件等)、数学建模,主要体现数学应用,拓展学生思维方式,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知识运用,目前只是在学生社团“数学建模协会”中部分实现。这也是我校的高职数学课程改革之后的发展方向。
在学生学习《应用数学1》过程中,通过问卷调查以及师生交流会,笔者发现部分的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处于被动学习状态;部分学生认为数学没用,不能立即与专业联系,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不高;还有一部分学生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2 教学设计思路
首先,课前建立蓝墨云班的班课,教师通过在蓝墨云班的电脑端,建立任务资源:概率论发展简史.PPT、概率的故事、PPT以及影视作品片段节选;然后教师在手机端导入资源发布任务:请同学们使用手机端阅读这些内容,以其中某一个感兴趣的片段、故事或者历史阶段在课堂上展示5分钟,内容是关于概率起源或者与概率知识相关的小故事。在同学自主学习过程中,既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通过部分主动学习同学的课堂分享,锻炼了这部分同学的逻辑思维与语言组织能力,还可以带动其他同学一齐做好进入课堂学习的准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贯穿“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知识为桥梁,运用为主旨”的教学理念,让学生体会到概率概念中蕴含的数学思想和思维模式,能运用概率概念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并能进行相应地解决;通过概率的相关故事及其起源,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文化的魅力;根据不同专业实例结合举例,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体验数学严谨的思维,为今后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奠定基础。
3 教学目标以及教学方法
本次课的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随机实验、随机事件及其相互关系以及概率的概念,掌握古典概型、几何概型的算法。结合专业相关的实例,提高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分析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感受数学文化的源远流长。教学重点是学会事件的表示以及简单问题的概率计算。
课堂教学中始终贯穿“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知识为桥梁,运用为主旨”的教学理念。以课堂展示5分钟的模式,调动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互动,引导学生讲授、讨论形成概念。教师通过设计的问题,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再发现,并且能适当运用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实现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发散思维,体会到了数学的实用。
在解决教学重点与难点的方面,笔者主要采用授导式教学模式:笔者将背景知识、微课视频、上课教案、课前导学测试、课堂测试等教学资源上传到蓝墨云班平台,以便学生可以随时进行课前预习,反复巩固知识,从而实现自主学习。平时在教学APP、QQ、微信上也可以进行师生互动,随时随地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及时答疑解惑,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是一种比较好的方式,同时也是一种对课堂教学很好的延展。
4 教学实施过程
整个教学活动按照以下几个步骤进行:自主探究(课前)——阅读理解、学生间互动(课上5分钟)——问题驱动(教师引导)、小组讨论(师生互动)(15分钟)——概念深化(微课视频)、方法示范(结合专业实例)(15分钟)——在线测试(10分钟)——习题讲解(10分钟)——课堂小结(5分钟)——课堂巩固(课堂作业)(20分钟)——学习小结(师生互动)(10分钟)
4.1 课前准备
课程之前通知班级同学按照已经分好的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轮流排定小组同学进行课上5分钟展示,及时关注蓝墨云班发布的任务:
(1)指定进行5min展示的同学们分工合作,课前结合老师发布的学习课件上网搜集相关的知识,通过自主学习找到有兴趣的知识点拓展,完成制作成PPT或者小演讲形式的稿件。准备过程中有任何疑问可以在QQ、微信等向老师进行咨询,老师在线答疑、解惑。
(2)所有同学在蓝墨云班手机端上阅读教师发布的资源,结合课本自主学习,完成教师的导学测试题获得经验值(课程结束时,教师也可以根据教学APP上学生累计的经验值作为平时成绩评定的一个依据)。
通过课前环节教师不仅可以实现课前与学生互动,还可以通过学生们完成的测试情况,根据学生在导学测试中易混、易错概念制作微课视频或者上网搜索相关知识的微课视频,更合理、有效地将微课程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更大程度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4.2 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从“5分钟展示”开始,一直到“学习小结”结束,笔者运用了思维导图的形式,按照顺时针方向对此环节内容展示见图1。
5 课后反思
概率第一次课使用了多种信息化手段辅助教学,互联网资源:结合现代高职学生的特点,有效利用网络资源,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搜集资料、整合资料以及阅读理解等能力。通过课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可以让学生及时有效了解课程要点,充分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课前通过蓝墨云班电脑端将课前、课上以及课后相关的资源上传,通过任务发布,课堂测试开放,课后作业发布,分阶段实现知识预热、解惑、答疑、强化、运用、内化这一完整的知识学习链条。通过学生的导学测试、互动交流,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学习的盲区、误区,教师可以更好选择或者制作微课视频,并运用于课堂教学,延展了教学的时效。相对于电脑,目前几乎所有学生都使用的是智能手机,使用手机端教学任务等发布,更符合目前高职学生的使用习惯,可以更好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较好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图1 本节课的课堂教学流程导图
通过QQ和微信等聊天工具可以与学生拉近距离,更好了解学生的学习等方面的动态和习惯,为更好的进行课堂教学营造良好的氛围和基础。
6 结束语
高职数学教学中运用信息化教学技术是现代化职业教育发展的大势所趋,在这种新的环境中,优势不言而喻:可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培养学生合作、共享资源的精神,没有时间、地点的限制,可以帮助不同基础的学生实现按需学习,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知识为桥梁,运用为主旨”教学理念。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不能有效监督是否是学生本人参与到课前以及课后的自主学习中;对一些自主性较差的学生,采用分层教学结合信息化教学技术也许效果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