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5市育龄妇女微小病毒B19流行病学调查
2018-10-15齐莹王博谭美玉朱海燕李荣岳化葵盛慧明骆建云阮强
齐莹,王博,谭美玉,朱海燕,李荣,岳化葵,盛慧明,骆建云,阮强
(1.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病毒室,沈阳 110004; 2.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检验科,上海 200336;3.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总医院妇产科,北京 100048;4.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产科,重庆 630014;5. 深圳市人民医院检验科,广东 深圳 518001)
微小病毒B19 (简称B19病毒) 是具有致病性的、体积最小、结构最简单的单链DNA病毒,通常感染后会产生终身免疫。B19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分泌物或手-口接触途径传播;血液制品的输注以及胎盘传播也会导致感染[1]。其感染呈世界范围分布,一年四季均可发病,通常在春季高发;妊娠女性也是好发人群,其感染多发生在春末和夏季[2]。
孕妇感染后多数没有特异的临床症状,但是病毒却可以通过胎盘造成垂直传播,导致胎儿贫血、水肿及心肺功能损伤等,进而危及胎儿生命[3]。目前,我国育龄妇女B19病毒感染状况仍不明确,缺乏全国范围B19病毒育龄妇女感染的数据。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检测我国不同地区育龄妇女的B19病毒IgM和IgG抗体,评估B19病毒在中国各地区育龄女性中的流行病学情况,初步评估已知高危因素与病毒感染的相关性。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6年7月至12月全国5个不同地区中心城市的5家医院进行孕前筛查和孕期检查的1 401名“无临床感染症状”的育龄妇女,年龄18~42岁,平均(29.35±3.82) 岁。
5家参与研究的医院分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总医院 (n = 183)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n = 171)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 (n =336) 、深圳市人民医院 (n = 161) 和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n = 550) 。收集产前筛查优生优育检测的剩余血清样本1.5 mL,冷藏条件下统一邮寄到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进行B19病毒 IgM和IgG抗体检测。对B19病毒 IgM单阳性的患者进行跟踪随访,3个月后再次采集血液样本,复查B19病毒 IgM与IgG抗体。
1.2 B19病毒IgM和IgG抗体水平检测
应用全自动化学发光仪 (LIAISON XL,2210) ,采用抗体捕获法检测IgM抗体 (LIAISON B19V IgM试剂,意大利索灵公司):磁微粒 (固相载体) 捕获人IgM抗体,异鲁米诺衍生物结合的B19病毒重组VP2抗原识别病毒特异性IgM抗体;采用间接法检测IgG抗体 (LIAISON B19V IgG试剂,意大利索灵公司):以包被于磁微粒 (固相载体) 上的B19病毒重组VP2抗原结合病毒特异性抗体,异鲁米诺衍生物结合的抗人IgG小鼠单克隆抗体识别人IgG抗体。
简要过程如下:将样品放置在试管支架上,试剂盒放入相应试剂区。由全自动分析仪进行条形码扫描分析,并由自动加样针完成样品及试剂的加样。每批标本测定前均进行光路校正,检测中并行进行质控品检测。整个检测共进行2次孵育,期间未结合的物质被洗涤去除;加入化学发光反应的激发试剂,相关光单位 (relative light unit,RLU) 由光电倍增管测量;最终换算出标本中定标物或质控中抗体的含量。
1.3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使用频数 (%) 表示,2组或多组比较采用χ2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孕前及不同孕期育龄妇女B19病毒抗体阳性率
在受检的1 401名育龄妇女中,5名受检者为B19病毒IgM抗体阳性,阳性率为0.36% (5/1 401) 。在5例B19病毒IgM抗体阳性妇女中,3例是IgM和IgG同时阳性;另2例是单纯IgM阳性。对IgM单阳性的2例育龄妇女,在3个月后再次抽血复查了IgM及IgG抗体,检测结果均为IgM抗体转阴而IgG抗体转阳。
本研究中B19病毒IgG抗体的阳性率为15.20%(213/1 401) 。年龄≤30岁和>30岁育龄妇女的B19病毒IgG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4.56% (n = 768) 及15.89%(n = 633) ,无统计学差异 (P > 0.05) 。孕前及不同孕期育龄妇女B19病毒 IgG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6.92%、15.49%、14.79%及14.59% (表1);孕期与B19病毒 IgG阳性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
2.2 B19病毒抗体阳性育龄妇女在中国不同地区 (5省市) 中的分布
表1 孕前及不同孕期育龄妇女B19病毒抗体阳性率Tab.1 Distribution of women with IgM/IgG-positive antibodies for parvovirus B19 before pregnancy and during different stages of pregnancy
B19病毒IgM抗体阳性的育龄妇女样本例数较少,分别是北京、重庆、上海各1例 (分别处于孕中、孕前和孕晚期) ,沈阳2例 (分别处于孕早期及孕晚期) 。其中1名来自沈阳的孕早期抗体双阳性孕妇是在孕7周时检测出B19病毒抗体阳性;在怀孕第18周时超声结果提示“胎儿水肿,伴胎儿心内膜垫缺损”。另一名来自沈阳的孕晚期孕妇是在孕32周时检测出B19病毒IgM及IgG抗体阳性,于孕38周时顺产。
B19 病毒IgG阳性的育龄妇女共213名,在北京、重庆、上海、深圳及沈阳分别占研究人群的比例见图1;在中国5个不同城市的育龄妇女中,B19病毒IgG抗体的阳性率存在统计学差异 (P < 0.01) 。
2.3 B19病毒既往感染与高风险因素相关性分析
既往报道,B19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包括学龄前和学龄儿童的母亲、幼儿园的保育员以及中小学学校教师。本研究中B19病毒的既往感染 (即血清IgG阳性,IgM阴性) 与已报道的高风险因素无明显的相关性,见表2。
图1 中国5市育龄妇女中B19病毒 IgG阳性率Fig.1 Rates of IgG-positive antibodies for parvovirus B19 in reproductive-aged women from five different cities
表2 B19病毒既往感染与高风险因素相关性分析Tab.2 Association between past parvovirus B19 infection and high-risk factors
3 讨论
孕妇感染B19病毒后,病毒可以通过胎盘引起胎儿宫内感染。尽管大多数情况下的宫内感染不影响胎儿结局,但部分先天性B19病毒感染会导致自然流产、胎儿水肿、严重的胎儿贫血以及死胎等不良后果。目前,临床对于疑似B19病毒感染的患者多进行病毒IgM及IgG抗体检测。在B19病毒感染7~10 d后特异性IgM抗体即达到可检出水平,14~18 d后抗体滴度达到高峰,通常体内IgM抗体可持续1个月到数月;而IgG抗体多在感染后14 d左右达到可检出水平,之后缓慢上升,4周后达到高峰[4]。美国妇产科医师协会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Obstetricians and Gynecologists,ACOG)[5]指出,全世界范围内育龄妇女的B19病毒血清IgG抗体阳性率为50%~65%,IgM抗体阳性率在1%~3%左右。
在本次多中心研究中,研究对象来自于包括东北、华北、华东、华南和西部地区中心城市的5家三级甲等医院,研究资料反映了中国不同地域B19病毒在健康育龄妇女中的自然感染情况。本研究获得的B19病毒血清IgG阳性率是15.20%,IgM的阳性率是0.36%;上述有关数据不仅低于国外水平,也低于国内早期报道的B19病毒血清流行病学数据[6-7]。既往研究使用的检测方法主要是通过PCR检测B19病毒核酸,或者ELISA测定B19病毒抗体。尽管PCR方法具有高度敏感性,但是与ELISA方法一样,可能存在假阳性的结果。本研究采用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可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准确性和特异性更强[8]。B19病毒检测方法的不同可能是造成感染率不同的原因之一;而IgM阳性率低的另一个原因可能与本次研究标本收集的持续时间较短,没有涵盖B19病毒主要流行的冬春季相关。
ACOG指出,胎儿B19病毒宫内感染的风险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与感染时孕周有关,孕早期和孕中期B19病毒感染会增加自然流产风险。血清学结果证实,孕20周前感染B19病毒的孕妇,胎儿丢失率约为8%~17%;而孕20周后急性感染者,胎儿丢失率下降至2%~6%[9]。本研究对沈阳市2例B19病毒 IgM及IgG双阳性的孕妇进行了随访,1例在孕早期检测出急性感染的孕妇,在孕18周时超声提示“胎儿水肿”,进行了引产处置;另1例孕晚期急性感染的孕妇,B19病毒未对孕妇及胎儿造成明确不良影响。另外,IgM单阳性的2名育龄妇女,3个月后的血清复查结果均为IgM抗体转阴而IgG抗体阳转,符合B19病毒的抗体血清转换规律。
B19病毒感染多为终身免疫,血清IgG阳性率会随其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加。但是,本研究未发现≤30岁与>30岁育龄妇女的B19病毒IgG抗体阳性率存在差异 (P > 0.05) ,可能是分组后样本数较少所致。本研究结果显示,孕前及不同孕期育龄妇女的B19病毒的IgG阳性率无明显差异,但是不同地区B19病毒的血清IgG抗体阳性率有明显差异。沈阳市的育龄妇女中B19病毒IgG抗体阳性率明显低于其他城市,而北京市育龄妇女的B19病毒IgG抗体阳性率最高,本研究结果与国内既往报道[10-12]的相关结果相似。提示在我国各不同地区,B19病毒的血清阳性率可能有很大差异,但是差异的原因尚不清楚。
有文献[13-14]报道,妊娠期微小病毒B19感染与孕妇接触人群有关,有明显的职业倾向,与学龄前及学龄儿童接触较多的孕妇妊娠期感染的风险增高;感染的高危人群包括学龄前和学龄儿童的母亲、幼儿园的保育员以及中小学学校教师。在B19病毒感染的爆发流行期,急性感染率能达到10%~13%,而2016年下半年可能处于该病毒感染的非流行期,本研究仅有5例受检者为B19 病毒IgM阳性;无法进行B19病毒急性感染与风险因素的评估。本研究通过育龄妇女血清IgG阳性率,分析了B19病毒既往感染与各地区育龄妇女家庭成员中是否有其他儿童、是否从事保育员或教师工作的关系,结果显示,B19病毒既往感染和所研究人群与婴幼儿及儿童接触机会的多少无相关性。无论如何,扩大样本量,进行不同时间、不同地域以及不同人群 (包括婴幼儿及儿童) B19病毒的检测,并进行风险因素评估,将提供更为科学准确的数据。
综上,中国不同地域B19病毒既往感染率存在明显差异。约85%的中国育龄妇女是B19病毒的易感者,这部分人群易发生急性原发性B19病毒感染,尤其在B19病毒感染的爆发流行期,会对胎儿造成严重危害。因而需要对孕妇B19病毒感染给予足够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