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肠造口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因素分析
2018-10-15李火连
李火连
(黄石市中心医院,湖北 黄石 435000)
与其他部位肠造口术相比,回肠造口术具有并发症少、粪便转流彻底以及操作简单等优点,并且还能使直肠癌患者的吻合口瘘发生率降低,被广泛运用在临床上。但是有研究发现,因为经回肠造口排出的粪便其消化酶类含量丰富,对皮肤具有较强的腐蚀性,增加了术后出现并发症的风险,从而降低患者生活质量[1]。因此,本文对影响回肠造口术后出现并发症的相关因素进行了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4年2月~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行回肠造口术患者195例为研究对象,年龄29~76岁,平均(52.4±14.6)岁,其中90例为女性、105例为男性,疾病类型:10例为家族性肠息肉、14例为外力致肠破裂、17例为溃疡性结肠炎、20例为肠梗阻、134例为直肠癌。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回肠造口术,其中100例行端式造口、95例行袢式造口,并且对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收集,包括术后时间、术前合并症、有无ET指导、造口类型、体重、性别以及年龄等。
1.3 统计学分析
运用SPSS 16.0软件分析数据,运用卡方检验分析单因素方差,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本组的195例患者中,69例术后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35.38%,其中10例为造口旁疝,占14.49%,12例为造口黏膜脱垂,占17.39%,7例为造口回缩狭窄,占10.14%,2例为造口局部坏死,占2.90%,38例为造口周围皮肤炎症,占55.07%;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后时间、造口治疗师(ET)指导以及患者年龄的影响回肠造口术后并发症的重要因素,见表1。
表1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3 讨 论
通常情况下,造口周围皮肤炎症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包括过敏性皮炎、粪水性皮炎等,其中比较常见的是粪水性皮炎,其原因主要为因为回肠造口排泄物具有较强的腐蚀性,能够对造口周围皮肤造成侵蚀,从而出现破溃、红肿、剧烈疼痛以及糜烂等症状,并且排泄物没有经水分吸收,排泄物量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护理难度[2]。沙丁冉[3]等在研究中报道,粪水性皮炎的危险因素包括支撑棒干扰、底板圈剪裁大小或形状不当、坐位时造口周围皮肤不平以及造口外露黏膜高度过低等,并且术后8~90 d内容易出现粪水性皮炎。在本次研究中,发现38例造口周围皮肤炎症患者中,35例发生于术后1年内,占92.11%,并且其影响因素与ET指导有关,与上述文献报道基本一致。同时,在回肠造口术后并发症中,造口黏膜脱垂居于第二位,其次为造口旁疝,并且营养状态、造口黏膜缝线固定不牢、年龄、皮下组织切除过多、腹压过高以及造口位置不佳等因素是影响造口黏膜脱垂的重要因素,而导致造口旁疝的因素则与造口狭窄、切除分离肌肉过多、造口位置、腹压升高以及手术缝合等有关。杨多等在研究中发现,造口术后患者随着生存时间的延长,患者对造口管理经验丰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造口周围皮肤刺激的发生率,但是腹壁造口后,打破了腹腔内压作用于腹壁的平衡,不管采取怎样的造口构造,均会影响压力承受力,在长时间的作用下,从而导致造口旁疝和脱垂。此外,年龄也是影响造口旁疝的一个重要因素,其原因主要为老年患者术后因为剧烈咳嗽,增加了腹压,再加上患者腹部肌肉软弱,从而导致造口周围组织萎缩、缺损等。
综上所述,回肠造口术后具有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并且影响因素较多,所以怎样有效预防并发症,改善患者自我效能,提高预后生活质量还需要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