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血管内科感染因素以及临床治疗措施分析

2018-10-15娄海东

关键词:内科抗菌心血管

娄海东

(内蒙古赤峰市二二O医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近几年,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饮食习惯以及卫生问题等各种因素下,我国的心血管系统疾病成为了临床中发病率极高的病症之一,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1]。心脑血管疾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特别是50岁以上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具有高患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全世界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数高达1500万人,居各种死因首位。有数据[2]表明,心血管疾病患者在临床中发生危险感染的概率超过10%心血管内科的患者很多都是反复受到感染然后住院,这些患者免疫能力低,住院期间比较容易被感染,这对患者的疗效有很不好的影响。本研究通过调查心血管内科患者的感染情况,分析其形成的危险因素并提出预防对策。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本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384例患者,年龄在32~83岁之间,平均年龄(53.26±4.46)岁,其中男214例,女170例。其中冠心病82例,急性心肌梗死34例,高血压心脏病113例,风湿性心脏病54例,扩张型心脏病38例,其他疾病73例。通过对资料进行分析可以得知,很多患者都患有一些基础性疾病,比如冠心病、心脏病、心律失常等。

1.2 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384例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感染部位以及感染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包括患者发生的感染并发症、心功能及所服药物记录研究,分析感染因素,并制定相应的临床治疗措施。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感染相关因素均采用单因素x2检验,以率(%)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年龄、住院时间、合并疾病、预防应用抗菌药物、应用酸性抑制剂、入侵性操作均为心血管内科感染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性别对心血管内科感染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心血管内科感染因素[n(%)]

3 讨 论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象越来越严重,越来越多的患者因为心血管内科疾病而不得不住院治疗,心血管内科患者多为老年人。同时,由于老年人的机体功能、免疫力低下,容易让病原菌入侵机体,在治疗过程中出现许多并发症,加上长时间的住院治疗,容易导致患者在住院过程中受到感染[3]。此外,医疗技术的发展虽然降低了该病的死亡率,但心脏介入的治疗方法以及多种医疗设备侵入人体内部进行治疗的方法也容易致使耐药菌株的产生,使患者容易感染。

本研究结果发现,年龄、住院时间、合并疾病、预防应用抗菌药物、应用酸性抑制剂、入侵性操作均为心血管内科感染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与杨开品研究报道显示的结果相似。分析结果原因如下:①感染的人群以老年人为主,免疫力和抵抗力都比年轻人有明显的降低,营养不良现象较多,病情反复发作而导致住院时间也比较长,并且许多老年人都不止患有一种疾病,因而更容易导致病原菌的入侵,大大增加了感染的几率;②长时间住院治疗的患者多数具有较重的病情,体质相对更弱,所以越是长时间的住院治疗,与医源性的接触就越多,住院的时间越长就越容易发生感染;③各种的侵人性操作对机体正常的防御屏障产生了相应的破坏,同时可能还存在着另一方面的因素,那就是医疗器械未进行严格的无菌操作,使呼吸道感染的风险大大增加;④如果患者患有不止一种疾病的话,那么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心血管内科疾病感染率的机会也会相应的增加,因为患有多种疾病的同时,患者的身体抵抗力会加倍下降,继而很容易让病毒入侵导致感染的发生。合并有糖尿病患者的抵抗力相对较低,并且其内环境紊乱问,使细菌发生集聚以及繁殖的概率增加,因此会增加发生医院感染的概率;⑤心血管内科患者的临床症状并非十分典型,一般临床上会采用抗菌药物来预防医院感染,长期使用抗菌药物会导致菌群失调,机体菌群动态平衡被破坏,容易受到条件致病菌感染。

因此,针对心血管内科感染我们提出以下临床治疗措施:①保证患者符合出院要求时,安排患者及时出院,避免出现交叉感染现象;②在临床中,尤其对老年人,气管插管、留置导尿管、鼻胃管等使用到医疗设备的入侵性治疗比较常见,由入侵性治疗而引起感染,应该准确把握好侵入性操作的时机,对患者所产生的并发症进行了解,避免其它类型的感染,并且还要使用一次性卫生医疗用品。在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过程以及手术预后护理中,要进行无菌操作;③如果患者发生合并症,那么就要进行实时监控,并且要在必要的时间内增加患者的免疫药物,从根本上减少感染发生几率。与此同时,还要对患者采取保暖以及血糖监测措施;⑤如果心血管疾病患者在使用抗生素之后发生感染现象,那么就要及时的将感染的细菌进行检测,并且要针对患者体内所发生的耐药性、敏感性对患者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

综上所述,年龄、住院时间、合并疾病、预防应用抗菌药物、应用酸性抑制剂、入侵性操作均为心血管内科感染因素,应该采取相应的临床治疗措施,避免交叉感染、医院感染,注意无菌操作,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猜你喜欢

内科抗菌心血管
什么是抗菌药物?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内转科型
COVID-19心血管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内科护理观察
竹纤维织物抗菌研究进展
PBL嵌合LBL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呼吸内科治疗慢性咳嗽的临床治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