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分层教学策略

2018-10-13董志刚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24期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策略

董志刚

【摘 要】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相对于小学阶段更具有一定的难度。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教学需求的变化等,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方式已经不能够很好的满足当下发展,而初中数学课堂分层教学的出现很好的弥补了传统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且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初中数学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更加的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虽然初中数学课堂分层教学有很大的优势和特点,但是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本文将对初中数学课堂分层教学的策略进行分析。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分层教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4-0189-01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教育事业也在不断的发展。初中的教学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过渡阶段,相对于小学阶段更具有一定的难度,而初中阶段的数学知识综合性较强且较为抽象,所以学习起来比较枯燥乏味,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限制。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教学目标和需求的不断变化,传统的初中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很好的满足现代教育事业的发展,初中数学课堂分层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采用了分层的教学策略使学生在数学课堂中更具有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分层教学

1.分层教学的含义和来源。

分层教学是一种教学模式,它又被称为分组教学等,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将学生根据其掌握知识的情况不同,以及能力和潜力的不同,将学生合理并科学的分为若干组综合水平较为接近的群体,并且实施不一样的教学方式,在这种根据学生的不同程度来分组的方法可以让学生在学习当中相互作用,并且可以得到很好的提高和发展。分层教学的历史悠久,一直的国外较为盛行,尤其是欧美的部分国家,大部分国家会在中学阶段实行分层教学,也有一些会在小学教学阶段的高年级实行分层教学,而在我国是最近几年才刚开始在初中教学阶段实施分层教学的教学模式。

2.分层教学的特点。

分层教学相对于我国传统教学来说,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主要强调了学生现在所掌握的知识,以及学生自身的能力水平;根据学生之间的差异合理平衡的分层次;在合理分层后的教学中以及不同层次的学生相互作用中,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够有一定的提升。

二、初中数学课堂分层教学的意义

分层教学是教学中的一种组织形式,同时也是一种教学模式,其原则就是遵循了因材施教的原则,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通过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给学生分成不同的层次,然后再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合理的教学方式,因材施教使不同层次的每一位学生都可以有更好的进步和发展。下面对初中教学课堂分层教学的意义进行分析[1]。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弥补了传统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在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普遍的教学就是统一教学,教师只是负责教材内容的讲述,但是因为学生的学习知识掌握程度和自身能力的差异,其学习的效果也不尽相同,然而这两者之间存在着矛盾的关系,并且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过于重视成绩较好的优等学生,对于成绩较差的存在着不重视的情况。而在初中数学分层教学中,是根据不同程度和能力的学生进行分层,分为不同的群体,而教师也会对不同的群体来制定不一样的教学进度和教学目标,而因为不同群体的学生的学习程度和自身能力都较为接近,所以不会存在教学只是关注优等生的情况,对于学生一视同仁,却因材施教,弥补了传统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身能力。

三、初中数学课堂分层教学的策略

1.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情况进行分层。

在初中数学课堂分组教学中,首先要面临的问题就是进行分层,也可以说是进行分组,这一部分非常关键,关系着学生的学习环境以及发展,所以说教师要进行多方面的考虑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

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和对数学知识接受能力进行分层。

学生在学习当中是存在着差异性的,而学生的学习存在的差异性并不是单方面的成绩差异而是多方面的,比如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情况以及接受能力等方面的差异,所以教师在进行分组时,要不仅仅要將学生的成绩作为分组的标准,还应该深入到学生当中去,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和学习,以及作业的情况等进行综合的分析和研究,然后教学根据大概的几个程度点进行合理的分组定位,再将不用程度的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当教师分组完成后,还应该不断的对学生进行关注,当发现其中的问题,要及时的进行改善和调整。只有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才能够保证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当中可以相互作用,促使学生进行全面发展[2]。

2.使用相同的课标与教材实行课堂教学目标的分层。

在同一个班级当中,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将学生按照程度分为A、B、C、D四个等级,这ABCD四个等级分别代表着优等生、良等生、中等生和差等生,在教学的过程中,因为A的程度最好,让A去带C进行学习,让B带D进行学习,因为BC之间程度过为接近,所以选择让A带C,B带D,最终形成互帮互助的良好学习氛围,各个层次的学生共同进步。

3.教师对教学过程分层。

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掌握情况,将不同层次的学生分为A、B、C、D四个层次,ABCD四个层次分别代表不用程度的学生,A代表着优等生、B代表着良等生、C代表着中等生、D代表着差等生,教师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层次的教学过程但是将整个过程其连接起来,让A去帮助B,在B得到帮助后去帮助C,以此类推至到D,让学生在整个过程中互相帮助,形成了良性循环,给班级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从而提升班级整体的学习能力。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中,采用分层的教学模式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教学,使不同层次的学生产生相互作用,有效的提高了初中数学教育的教学水平,同时提高了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以及学习的潜力,促使学生可以全方面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教学效率的最大化,对整个教育事业具有非常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武兰云.浅谈分层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7(87):109-109.

[2]陈宝仪.学中分化,依学施教——浅谈初中数学课堂分层教学的策略[J].考试周刊,2016(A5):71-72.

猜你喜欢

初中数学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试分析初中数学二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数的教学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