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办高校“校园贷”风险防范与教育引导机制研究

2018-10-13王开澄

青年时代 2018年23期
关键词:校园贷民办高校

王开澄

摘 要:本文探讨和研究出合理高效的“风险防范措施”和“教育引导机制”,为避免“校园贷”等类似学生管理问题的重要途径,通过科学的教育机制,引导学生拥有积极向上的消费观念和必要的信贷风险意识,从而保证在校大学生的正常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发展,也为今后此类问题的研究提供一些的启示和借鉴。

关键词:民办高校;校园贷;教育引导机制

一、“校园贷”问题的研究现状

“校园贷”问题的研究范畴大致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是关于“校园贷”现状的研究。如卢艺芳、段昕昕的《“校园贷”现状调查及金融、法制监管建议——以河南四所高校和两所高中为例》(《时代金融》,2016年第32期),第二是将“校园贷”与高校实际相结合的探讨,如王亚军的《高校校园贷特征性研究》(《中国培训》,2017年第4期),第三是探讨解决“校园贷”问题的方法。如《校园贷問题要区别对待精准监管》,在对“校园贷”问题研究的基础上,更将其结合大学生的特征进行了探讨;纵观学界对“校园贷”问题的研究,虽然涉及了多个方面,以上研究没有专门针对民办普通高等学校“校园贷”问题的探讨。

二、“校园贷”活跃在民办高校的原因及现状调查

(一)“校园贷”活跃在民办高校的原因

民办高校指的是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学生的生源层次较差,多为该录取批次中成绩相对靠后的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有所欠缺,对大学的学习生活和自己的未来发展定位非常不清晰,普遍存在“花钱不是来受管”的意识;民办高校的学生家庭经济条件相对于公办高校学生普遍较好,家长对孩子的关心大都体现在物质层面,对学生在心理健康、行为规范方面和价值观的养成等问题关注很少,进校之后花钱比较随意,容易陷入“校园贷”旋窝的大学生因无力偿还高额利息,也更容易走入另一个恶性循环——“以贷还贷”,越陷越深。

这一系列问题使得民办高校的学生往往缺乏自制力和积极向上的价值判断,这些问题反映在消费理念上,就出现了盲目消费、享乐消费,贪图一时之乐而缺乏经济上的长远规划,进而出现经济上入不敷出的现象。特别是国家禁止商业银行为在校学生办理信用卡之后,在校大学生没有更多的途径获得商业贷款,这也是民办高校大学生为什么如此热衷于网上借款、“校园贷”能在民办高校迅速发展壮大的重要原因。

(二)民办高校“校园贷”现状调查

校园贷本来就是一种新型的金融服务产品,但随着近年来不断发生的不良信贷事件(如“裸贷”问题),在原本单纯校园中、甚至整个社会上都引起了轩然大波,且这种影响还在不断升级。全国各地上百所高校陆陆续续发生因“校园贷”引发的学生经济纠纷问题,有的甚至威胁到同学们的生命安全,而这些问题在民办高校中尤为严重。对于民办高校“校园贷”现状,笔者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其作一简单分析。

本次调查时间一个半月,分别从大学生对校园贷问的态度,民办高校大学生每月基本开支现状,校园贷使用的目的进行详细的问卷。调查期间,共发放了300多份调查问卷,回收有效调查问卷264份。调查对象主要为四川工商学院、川大锦江学院、四川城市职业学院的本科及专科在校生。调查问卷的发放对象涵盖了不同的年级和不同的专业。本次调查数据具有一定的全面性、普遍性和合理性。从大学生对“校园贷”的态度上看,绝大部分大学生对校园贷不了解或者认同,只有不到两成的大学生对使用校园表示中立或者反对。

从民办高校大学生每月基本开支现状调查来看,大部分民办高校大学生生活费在1200-2100元之间,还有一小部分学生的生活费在1200元以下只有很少一部分大学生的生活费是在2000元以上。但对于大部分民办高校大学生来说,都具有很强烈的消费欲望,这一点生活费完全不能支撑其强大的购买欲望。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校园贷成为民办高校大学生重要的市场需求。

在“校园贷”使用的目的的调查中,笔者获悉,学生使用校园贷的主要目的是购买新款手机、电脑、时髦的服装、高档化妆品、外出旅游、高档娱乐场所消费等,大部分的消费都是随心所欲和冲动的,消费能力远远超过了学生本身的经济承受水平。

三、 校园贷带来的负面影响

不法分子将目标对准高校,进行短期、小额的贷款活动,肆意赚取学生的钱财,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

(一)校园贷款会滋生借款学生的恶习

高校学生的经济来源主要靠父母提供的生活费,若学生具有攀比心理,且平时就有恶习,那么父母提供的费用肯定不足以满足其需求。通过调查走访发现,大学生校园贷还款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大约30%的学生是通过父母每月给自己的生活费用进行还款,大约20%是找班级的其他同学借钱来进行还款,还有大约20%的同学是通过自己的兼职获得资金进行还款,大约10%的同学是通过编造各种理由向父母要钱进行还款,最后剩下的就是通过其他的网络借贷平台进行还款,这也是最危险的一种。因此,这部分学生可能会转向校园高利贷获取资金,并引发赌博、酗酒等不良恶习,严重的可能因无法还款而逃课、辍学。

(二)若不能及时归还贷款,放贷人会采用各种手段向学生讨债,扰乱学生的正常学习和生活

一些放贷人进行放贷时会要求提供一定价值的物品进行抵押,而且要收取学生的学生证、身份证复印件,对学生个人信息十分了解,因此一旦学生不能按时还贷,放贷人可能会采取恐吓、殴打、威胁学生甚至其父母的手段进行暴力讨债,对学生的人身安全和高校的校园秩序造成重大危害。

(三)危害学生的生命安全

大学生使用“校园贷”负债累累,无力偿还,从而选择轻生的案列频发。从2016年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学生郑德幸欠下了60余万元的巨款而选择自杀,悲剧还在不断上演。

(四)不法分子利用“高利贷”进行其他犯罪

放贷人利用校园“高利贷”诈骗学生的抵押物、保证金,或利用学生的个人信息进行电话诈骗、办理信用卡等。

四、做好风险防范和教育引导机制

预防“校园贷”所带来的不良影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就大学生自身而言,学习金融、法律知识,避免掉入“校园贷”陷阱

学生主动学习一些金融常识和法律基础知识是避免陷入“校园贷”陷阱的有效方法。在众多事发案列中,很多同学在网络平台明确告知借钱违约金日息高达5%的情况下,依然前往办理借贷。而众所周知,借贷利息高于月息4%就属于高利贷,借贷利息高于银行的4倍则不受法律保护,用散布“裸照”、暴力等非法手段追讨借款更是违法行为,在此情况下仍然坚持借贷的大学生们,显然缺乏金融常识和基本法律意识。最后,大学生要妥善保管个人的身份证等重要证件,不轻易对外泄露自己的家庭住址、宿舍住址、父母联系电话等关键信息,更不能贪图小利,帮助别人“刷单”或提供贷款担保,或答应他人以自己的名义进行各种形式的分期贷款。

(二)从学校层面来讲,要加强对学生教育引导,同时建立起处理“校园贷”有效机制

首先,学校应帮助学生应树立勤俭节约的意识。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是现在很多大学生注重个人享乐、盲目攀比,缺少勤俭节约的意识,反而认为勤俭节约是一件丢人的事情。因此,要从整个社会风气、校园风气着手,引导学生形成勤俭节约风气,加强对大学生勤俭节约意识教育。

学校应该建立日常校园不良网络借贷日常监督机制,同时密切关注网络贷款、校园贷款等在校园扩展情况,辅导员、班主任、学生干部队伍也要关注同学们在经济方面的异常情况(如突然购买与平时消费水平不符的奢饰品等),做到及早发现、及早制止。同时学校还应该相关应急预案,在学生不良借贷行为引起纠纷时,及时向政府有关部门反映,请求政府机关及时依法处置,消除安全风险隐患。

(三)从市场监管层面来讲,要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监督和管理

社会和政府也要保障对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为困难学生在校的基本学习、生活开支提供保障;同时,学校也要将国家和社会的各项资助政策落实到实处,避免学生因贫借贷现象的发生。

此外,开展可以普及金融安全、网络安全知识的相关活动,如开设像金融学、网络安全学等相关的课程,学校也可以邀请金融、监管、网信安全等相关部门的专业人士给大学生普及金融、网络安全知识,组织专题讲座,帮助学生了解基本金融常识和相关法律法规。学校杜绝学生社团组织、学生个人帮助网络信贷平台推广和发展业务(如宿舍派发广告传单、校园张贴网络信贷平台海报等行为)。

五、结语

综上所述,“校园贷”之所以会在校园中引发诸多问题,是因为参与“校园贷”的在校学生不具有独立的生存能力和穩定的收入来源,诚信观念淡薄和消费不理性导致的。笔者认为,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民办高等学院应该进一步完善监管机制,为学生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其次,政府部门也需要加大对校园贷的打击力度,完善信贷行业的相关立法,保护学生利益。

参考文献:

[1]博弈视角下我国校园贷平台规范发展的机制设计[J]. 郑春梅,贾珊珊. 对外经贸. 2016(09).

[2]论校园借贷消费的法律风险及规制[J]. 瞿婵.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6(07).

[3]论我国“校园消费信贷”发展中存在的问题[J]. 张吉利.商. 2016(26).

猜你喜欢

校园贷民办高校
用法律红线整治不良“校园网贷”
从众心理对大学生“校园贷”的影响浅析
厘清“校园贷”潜在风险:大学生当心跌入人生陷阱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民办高校生存风险管理探析——从民办高校资金链断裂出现的生存危机说起
大二学生被“校园贷”夺命
浅谈民办高校中的人才培养模式
民办高校“脱困”要多从自身找原因
民办高校大学生人际关系与自我概念的研究
加强民办高校中青年教师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