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新形势下如何加强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

2018-10-13涂珊

青年时代 2018年26期
关键词:队伍建设新形势辅导员

涂珊

摘 要: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等学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指导者,肩负着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任务。新形势下,高等教育对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提出更多新要求,笔者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谈谈新形势下应如何加强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

关键词:高职院校;新形势;辅导员;队伍建设

2017年10月1日,修订后的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第43号令)正式实施,要求高等学校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辅导员队伍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整体规划、统筹安排,不断提高队伍的专业水平和职业能力,保证辅导员工作有条件、干事有平台、待遇有保障、发展有空间。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辅导员的能力素质直接决定了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同时也直接影响到高职院校学生培养的目标。因此,必須充分重视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的建设。

一、目前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存在的问题

(一)配备结构不合理

一是年龄结构不合理。目前高职院校中具有长期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辅导员比例不高,许多辅导员把辅导员岗位当作升迁、转教的跳板,辅导员队伍很难形成老、中、青相结合的最佳结构;二是专业学科结构不合理。高职院校对辅导员的招聘要求是研究生学历、中共党员,专业不限制,这导致辅导员均来自各个专业,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相对较少,造成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水平有限,在学生工作过程中的说服力和影响力受到影响;三是专职配备不充足。虽然新出台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强调“高等学校应按总体上师生比不低于1∶200的比例设置专职辅导员岗位,按照专兼结合、以专为主的原则,足额配备到位”。同时规定,“兼职辅导员工作量按专职辅导员工作量的三分之一核定”。但事实上,兼职辅导员一般由专业任课教师或者其他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担任,无论是理论水平还是思想教育能力,他们与专职辅导员都有一定差距,且日常教学或办公任务繁重,因此不能保证辅导员工作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二)工作职责不明确

目前,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呈现这样一种现象:只要与大学生有关的事情,都有辅导员在协调,致使辅导员不仅要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学生事务日常工作,还要包揽许多行政事务工作,涉及的范围远远超出了他们工作的职能范围。工作职责不明确、核心职能不突出,导致辅导员很难抽出时间和精力去从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更不要说提升自身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从而大大减弱了辅导员队伍的战斗力。

(三)队伍稳定性不强

新形势下,辅导员工作任务日益繁重,他们承担的责任以及对工作的付出与他们的待遇相差甚远,巨大的压力导致辅导员心理严重失衡,相当一部分辅导员把这个岗位当作升迁或转教的跳板,进而出现流失现象严重、辅导员队伍不稳定。

(四)创新精神不足够

由于高职院校的学生生源质量普遍偏低,学生学习基础薄弱、主动性差,自我意识较强、集体观念淡薄,耐挫性差、心理承受能力较弱,这对辅导员的教育管理能力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因此在繁琐的工作事务后很多辅导员都抱着只要学生不出事,我的工作就算完成的心态。辅导员不能在工作之余很好地、自觉地进行政治理论学习,自身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也难以提高,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降低,创新精神也就无从谈起。

二、新形势下加强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建议

(一)明确辅导员的工作职责,增强辅导员工作的实效性

最新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明确了辅导员的主要工作职责是: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党团和班级建设、学风建设、学生日常事务管理、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校园危机事件应对、职业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理论和实践研究等,可见对辅导员工作职责最科学的定位就是教育者、管理者和服务者,辅导员的主要工作应该是对大学生展开思想政治教育,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把握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而不是琐碎的事务性工作。因此,高职院校必须明确辅导员的工作职责,把辅导员从繁杂的行政事务中解放出来,增强辅导员工作的实效性。

(二)建立健全辅导员选聘机制,确保辅导员队伍的数量和质量

高职院校要严格按照《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规定的1: 200的师生比例配备专职辅导员,同时实行专兼结合、专职为主、兼职辅助的配备模式,保证基本数量。但在选聘专、兼职辅导员的同时,特别是在兼职辅导员的选聘过程中需重点考虑辅导员的专业知识和思想教育管理水平,在保证数量的的同时,确保辅导员的质量,把敬业爱生、育人为本,热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事业的人才选聘到辅导员队伍中来。

(三)实现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和职业化,增强队伍稳定性

一要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培训机制。建立完善校内培训体系,制定辅导员培训计划,增加辅导员学习交流机会。结合实际,每年选送辅导员参加国家、市级辅导员培训,切实提升辅导员队伍的思想素质、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使其尽快适应新形势下的工作需要;二要建立健全辅导员双线晋升发展平台。辅导员既可按其所学专业评聘专业技术系列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职称,也可根据辅导员工作年限和工作业绩,评聘副科、正科级、副处、正处级辅导员,享受相应的行政级别待遇;三要健全辅导员考核评价体系和保障机制。高职院校要高度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客观地对辅导员的思想素质、职业能力和工作业绩等进行考评,并将考评成绩纳入对辅导员的培养、考核和奖惩中,对考评优秀的辅导员给予必要的奖励,保证辅导员的付出与收获成正比,增强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进一步实现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和职业化,增强队伍稳定性。

参考文献:

[1]王玉国.当前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05.

[2]李滟.对新形势下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4.

[3]霍雪莲.新形势下辅导员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职业教育研究,2010.

[4]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建设的几点思考.http://uzone.univs.cn/blog_3095428_ijpy8f1270upje9r1271.html.

猜你喜欢

队伍建设新形势辅导员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论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
新形势下班集体建设创新的实践与思考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
数年如一日的义务辅导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