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背景下高校人才培养

2018-10-13马振兴徐可可刘琼

青年时代 2018年26期
关键词:高校人才培养一带一路教学改革

马振兴 徐可可 刘琼

摘 要:“一带一路”战略思想的提出不仅有助于发展我国与世界各国的伙伴关系,也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与人才培养提供了重大的战略机遇。[1]在此背景下,河南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就一带一路背景下高校人才的培养展开调研,并对调研进行分析,进而得出调研结论。

关键词:“一带一路”;高校人才培养;创新;教学改革

一、背景

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逐步加深,我国多边贸易量不断激增,新的国际形势下我们需要做出新的改变。人才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国家推动的“一带一路”倡议为高等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带来了新的契机,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培养适应“一带一路”倡议高素质的人才。就“一带一路”相关人才的培养进行探索。

二、高等教育创新人才培养在中国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一)人才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关键

所谓创新型人才,是指具有创造能力,富于独创性,能够提出、解决问题并能开创事业新局面,对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作出创造性贡献的人。当下正值中国制造2025的发展环节,创新型人才的作用更能得到体现,唯有拥有大量创新型人才,我国在产业创新方面、區域创新方面、科技创新方面以及金融创新方面才能得到大力的推进和发展,才能尽快实现中国制造2025计划。

(二)创新人才是推动科技发展、企业转型的中坚力量

新中国自成立以来,一些科学技术已经达到世界高端水平,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我国诸多高端技术水平与欧美强国之间的差距还是巨大的。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3月25日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国制造2025》,同时打开了中国制造发展的大门,全国创新创业、科技发展的呼声达到了新的热潮,大众创新全民创业成为新的时代背景,创新型人才也成为了新时代不可或缺的力量。创新型实用人才更是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唯有拥有足够量的创新型人才,国家才能有足够的力量推动科技的研发,促进企业的发展。

(三)创新人才在发展国际关系与外交领域中作用巨大

“一带一路”重大战略的提出,促进了不同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技术交流。要实现中国与沿线各国的“互联互通”,建立中国与世界各国“互利互信”的伙伴关系,培养出一批具有远见卓识与卓越国际交流能力的专家学者、文化使者和外交人才是十分必要的。他们承载着加速传播中国文化,实现各国文化交融,促进经济交流,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重任。在“一带一路”的战略推进过程中,外交型创新人才的培养显得十分重要。

三、我国高等教育创新人才培养的现状

(一)我国高等教育以培养知识型人才为主要目标

从学生角度看,多数学生都以知识而非能力作为学习的主要目标或最终目标。他们只重视学习知识的过程,而忽视了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运用知识提高能力、自我创造的过程。因此,学生自身的因素严重影响了其自身创新能力的形成与发展。从社会角度看,我国目前仍以学历和文凭为主的知识型人才评价体系为标准。这样的评价体系常常容易使许多真正具备较高能力的创新人才不被器重。

(二)我国高校教学多以理论为主

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的教学体系多以理论教育为主导的,学生实践锻炼、自主研究的机会较少。学生真正走出学校,走进公司,走进科技创新前沿的实验室,近距离接触高端科技并展开学习和实践的机会较少。而对于工科学生缺少系统的实践环节对其造成的影响更大,没有系统的实践,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这些工科学生只是“半成品”,不能满足市场的要求。

(三)缺少特色化培养

在教育制度与课程设置方面,我国高校多学习和引进国外的先进教学方法和理念,却并未能与我国社会发展特色、高等教育发展现状以及高校自身教学特色与办学理念很好地接轨,严重影响了我国高校专业化团队的建设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在层次方面,我国与世界一流高校的高层次合作不足,多数高校在对外交流办学项目上并未能充分地与自身的办学特色相结合,而且,合作项目涉及的专业领域重复、片面、狭窄或单一,其中一多半涉及的领域都为语言教学或工商管理学科,不利于其他专业人才的国际交流与深层次培养。

(四)“一带一路”相关人才培养不足

1.创新创业人才匮乏

目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青年失业问题日益严重,从中可以看出学生缺乏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社会现状。由于缺少创新创业型人才,研发与市场脱节现象严重,创新创业的质量没有得到保证。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还不能充分反映出市场对人才的渴求。创新人才是人才资源中的精华,创新人才资源的开发利用推动我国区域与整体经济持续、快速、全面、健康地发展。

2.跨国合作中外语人才的缺乏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稳步实施,跨国带状经济合作区逐步形成,我国多边贸易量不断激增。由于牵扯国家和地区众多,仅精通英语外语人才已经不能满足国际市场的需求。精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本地语种人才非常缺乏,该情况对我国高校相关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四、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创新人才培养的实现途径

(一)教学科研与实践活动相结合

1.多学科融合

鼓励通过具体有目标的研究课题或实践项目引进同一学校间不同专业、不同学校间不同专业的各类型学生,完成学科交叉型、多学科融合型课题,拓宽学生眼界,加强学科间交流,有益于创新思维培养及学科融合思维的培养。

2.“以赛代课”教学方式

鼓励或要求学生去参加专业性学科竞赛,或参与已有的各等级竞赛,或学校学院新建比赛,通过有目的的竞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教师通过指导学生参与比赛,达成原有的教学目标。即将在教室里的课程改成赛场。

对教师而言,“以赛代课”考验教师教学水平,在指导竞赛过程中,通过对学生想法与需求的深入了解,加深教学体验,将专业技能的提升迁移到教学水平的提高。

3.本科生任务导向型教学

项目导向型教学是一种通过组织学生实际参加项目规划、实施和管理,来完成本科教学任务和教学目的的新兴的教学模式。与以赛代课模式相近,通过具体任务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想法,同时创新教育模式,更多的培养实用性人才,从重理论教育到理论与实践并重。

(二)创新和完善教学体制、机制

1.鼓励实验新型教学模式与培养方案

“尊重高校专业设置主体地位,高校可自主设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内所有专业(国家控制布点专业除外)。”

2.广泛吸收教师与学生意见

加强完善学校民主式管理和监督机制,严格落实《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规定》,切实保障教职工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和监督的权利,所有涉及学校学生发展及培养教学方式改革的重大事项要提交教职工代表大会讨论,而后才能下定論。

(三)“一带一路”对人才价值观层面的需求

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人的因素无疑是最重要的。一带一路建设成功的重中之重是人这一要素。中国相比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青年人口所占的比重多、数量大,年轻人的创新思维和开拓进取精神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首要优势。因此,一带一路建设布局中,对高等院校培养出的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下是应着重注意的三点要求与方式。

1.以爱国教育为核心

爱国主义思想是大学生最为基本的品行要求和价值观,在当前全球化及一带一路战略影响下,国内高校学生在国际化交流中容易接触到外来糟粕思想,因此有必要加强爱国思想教育,鼓励他们把祖国社会的需求同自身的发展联系起来,把爱国主义教育真正落到实处,增强大学生对国家对党的道路自信和理论自信,树立爱国主义情怀。

2.注重思想德育教育

根据我们的调研,调研对象普遍反映当前大学教育对大学生的德育教育存在不足,不能仅仅依靠大学生的自觉主动学习,要把当前大多数大学生以毕业薪酬为衡量工作好坏的思想彻底扭转,向老一辈工人工程师学习,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加强职业素质教育

物资生活的水平提高速度极快,但素质的教育却未能达到理想状态。人才一定是身体与精神双方面都达到高水平才能称作是优秀人才。在我们调研一些公司人力部主任的过程中,他们认为态度要比能力重要,能力是可以后期培养的,但态度却不易改变。高校在培养人才的同时,需要加强人才的职业素质教育,素质低下的“人才”不但不能为国家做出该有的贡献,反而会起反作用。

(四)加强与国外大学的多学科、全方位交流

学校层面:拓宽国际交流方式,加大国际交流范围。

学术层面:促进学术交流,鼓励共建课题。

五、结语

人才是推动社会进步、企业转型、科技发展的中坚力量,人才的培养需要高校的努力。高校要树立人才培养的全球化观念,即以全球性眼光审视人才培养的标准、内容、层次、机制,加强顶层设计和体系性变革,同时注重对人才的素质拓展、创新精神的培养,为国家提供更多有能力的爱国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段世飞.“一带一路”背景下高等教育人才培养需求展望.[J].1671-5918(2017)04-0032-02.

[2]张琳.“一带一路”背景下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职业,2016(09).

[3]翟振元.“一带一路”建设与国家教育新使命[N].光明日报,2015-08-13.

[4]袁利升,李冉,董汝萍.高职会计专业“以赛促学”实践能力培养模式探讨[J] 2096-0603(2016)07-0074-02.

[5]徐朝胜,叶爱芹,权悦.以竞赛为平台提高大学生实践动手和创新能力的探讨.[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3.

[6]李良宝,鲍婷,翟凤勇.张楠.普通高校本科生项目导向型教学模式研究——以工程管理专业为例.工程管理学报.2013年02期.

[7]徐飞.一带一路背景下广西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路径研究——以广西财经学院防城港学院为例.[J]贺州学院院报.1673-8861(2016)02-0061-04.

[8]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进一步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完善高校内部治理结构的意见教改办〔2014〕2号.

猜你喜欢

高校人才培养一带一路教学改革
高校师生/党群共建路径设计及实践探索
中国梦融入高校人才培养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