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音乐教学相关问题探讨
2018-10-13李夏
李夏
摘 要:音乐教育作为美育形式的一种,对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通过对高校音乐教学现状的观察分析,高校音乐教学仍存在着问题。因此,应注重高校音乐教育的意义,梳理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对的措施和对策。
关键词:高校音乐教学;意义;问题;对策
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刘月宁指出:音乐是美妙的世界语言,具有‘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的力量。音乐教育对于文化的发展、文艺的进步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此,应充分重视音乐教学的发展。管见所及,音乐教育在学生教育发展中仍存在着一定问题,本人不揣鄙陋,通过对高校音乐教学的意义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对的应对措施,以求教于诸方家。
一、高校音乐教学的意义
音乐在人的成长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正如古人有云“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音乐教育既是审美教育的元素之一,也是高校教育文化的一组成部分,对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很大的作用。因此,应把音乐教学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正如日本教育家铃木先生说:“音乐教育的目的不是刻意培养一些少数伟大杰出的所谓天才,而是希望通过音乐教育把每一个人都提升到拥有一颗高贵的心灵与完善的人格的极优程度。”
(一)有助于提高文化素质
高校音乐教学能够提高大学生文化素养,对于高校而言,音乐教学的目的并不是为了使学生成为音乐家或者说专业的音乐人才,而是能够培养和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音乐可以有效的调节人的思维方式,并影响着人的行为。对于大学生来说,音乐可以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对知识的追求、对文化的热爱。在这里有必要对文化素养有着一个概念的界定,它是指一个人的文化能力,可以熟练的掌握和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从而改善自己的相应能力。高校音乐教学的实施,可以使大学生获得更多的自我展现的机会,在音乐交流中提高自我的表达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从而可以进一步的拓宽自己的视野,认识多元化的世界。
(二)有助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高校音乐教育对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有着重要的作用,正如赫伯特·齐佩尔博士所说:“学习音乐不仅是为了艺术、为了娱乐,而是为了训练头脑、发展身心。”音乐教学的推广以及音乐教育的深入,有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之功效,大学生在音乐教育中能够潜移默化受到心灵上的教育,从而可以促进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大学生在学校中接受的专业的知识教育,这对于他们来说是走向社会的生存技能,而音乐教学对于他们而言,不仅可以丰富大学生活,通过音乐可以洗涤心灵,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想象力,从而对大学生在形成人生观的过程中产生深远的影响。
(三)有助于培养自主意识
音乐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自主意识的形成有着很大的影响,在音乐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培养欣赏能力和创作能力,正如法国作家雨果曾说:“开启人类智慧的钥匙有三把,一是字母,二是数字,三是音符。”在高校音乐教学中,学生可以主动的参与到音乐项目中,比如学校组织的音乐节活动、文艺汇演活动等,这些活动可以锻炼学生自主能力和独立性,学生在参与活动中,会主动的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处理并解决面对的问题,在培养学生自主意识的同时也提升了组织能力和交往能力。
二、高校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
高校音乐教学具有积极的意义,在促进学生发展方面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然而,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的左右,对音乐教学产生了不利的影响,高校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逐渐显现出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观念层面认识不足
在高校音乐教学方面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对音乐教学认识的不足,存在认识偏差。音乐教育作为美育的一种,作为艺术教育的一种形式,对于大学生的全面平衡的发展很重要。然而,由于传统观念因素的影响,学生家长会简单的认为,音乐教学无非就是唱唱、跳跳,没有什么可深入学习的东西;对于大学生而言,搞好自己的本质专业和学术才是最为重要的;在教育实践中,高校偏重于理工科和人文社科类,重专业知识的学习,而忽略了大学生的审美情感。因此,在这些传统观念的影响下,音乐教学往往没有得到重视,发展的比较缓慢。在对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的调查中,“其中有27.5%的学生选学音乐课是为了补习中学阶段所学,有49.5%的学生是为了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还有23%的学生想学习一些音乐知识,用以方便以后工作,迎合社会潮流,应付各种场合的需要”[1],由于学生认识的偏差,导致学生在音乐教学中没有得到真正的提高,造成一定的资源浪费。
(二)音乐课程设置不合理
目前,大多高校音乐课设置不合理,比较常见的课程为音乐鉴赏、流行音乐赏析、中外各民族各时期的作品欣赏,更多的是以欣赏为主,缺少理论性的学习和技巧性的钻研,对于音乐的深度解析以及相关知识的拓展更是鲜有涉及。但是,“普通高校学生与音乐专业学生基础毕竟不同,特长与天赋、兴趣和爱好以及教学对象和教学目的都不同,教学内容却雷同,这里面存在着一定的误区”[2]。有的高校在音乐教学方面,音乐选修课大多是专业的老师兼职代课,并没有根据学生的具体要求和需要开始相关课程,而是根据兼职老师所从事的专业方面而开设课程,缺乏系统的、完整的相应教材,这就造成了相关课程之间没有连续性,课程较为散乱,出现了音乐选修课的学生对于音乐教学产生抵触情绪。有些高校想当然的认为开设一些公共艺术教育科目便可以取代音乐教学课程,甚至存在着用其它科目的代课公共音乐教学的做法。
(三)教育机制和教师分配存在问题
在高校音乐教学中,师资力量也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从事公共音乐教育的教师大多是由专业的音乐老师兼职,由于教育机制存在一定问题,这些老师往往更加注重自己专业的研究,要写论文、评职称,而对于公共音乐教学的注重程度不够。大多高校在音乐教学教师配置上存在不合理,如在对48所普通高校公共音樂选修课调查中,公共音乐课教师总人数为145人,其中专职教师42人,兼职教师113人,校均教师3人,学生和教师的比列为2510:1,担任音乐教学老师的学历普遍较低。[3]这就导致了高校音乐教学只有量的发展而没有质的改变。
三、高校音乐教学的问题解决对策
针对高校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推动音乐教学的进一步发展。本章节从转变音乐教学的观念、合理布置课程和完善师资队伍等三个方面,期望对存在问题解决提供一些思路。
(一)转变音乐教学理念
在高校音乐教学上,一定要从思想上认识到其重要性,转变对音乐教学的观念,创新音乐教学的理念。“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从思想上、观念上进行根本的转变,切实提高对音乐教学认识,树立起美学教育的思想观念。对高校而言,在办学宗旨上,要树立为公共艺术基础教育和社会进步服务的理念,为“中国梦”的实现铸就和培养人才。对大学生而言,要进一步认识到音乐教学对自我的促进作用,一个人思想意识的形成直接影响着他的行为方式和处世准则。而对于学生家长、对于社会来说,应重视音乐教学的发展规律,营造良好的音乐学习氛围,无论是“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都要要试着去学习、去理解。只要这样,高校音乐教学才能进一步发展,才能够切实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二)科学布置和完善课程
高校音乐教学发展离不开一套合理的、科学的课程设置。音乐教学的对象是大学生,作为教学客体的学生,他们思想认识、行为理念都在趋于成熟,有着自己的想法、观点和认识,所以在高校音乐教学课程中要充分考虑到他们的意见。当然,对于从事相关专业的教师而言,对于其熟悉的业务应进行推广和介绍,让更多学生认识到不同老师的授课特点和专业方向。平衡教学客体和主体之间的关系,找到一个切合点,从而可以带动更多的学生选择不同的课程,从顶层设计的开始,到统筹谋划的实施,更是要注重课程的合理设置。这也对音乐教学内容有着更多的要求,尽量要突出大众性、普适性、时代性和民族性。应同时满足专业和非专业学生的不同的需求,做到“因材施教”,紧跟时代的步伐,创新音乐教学的形式,从音乐教材和音乐课程双方出发,从而满足学生在技巧、理论、心理三者的完美结合。
(三)改善教育机制和师资水平
改善教育机制和提高师资水平可以更进一步促进高校音乐教学的发展。高校教育机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励和促进教师队伍的发展,然而对当下教学质量确有著一定的影响。在现有机制的诱导下,大多高校教师往往会把精力集中在课题申请、项目资金申报、论文发表和职称评定上,却忽视了教学中的备课,课件往往几年不更新一次,上课也是匆匆应对。因此,应进一步完善考核机制,把教学的质量、教学的时间纳入考核的标准,由于音乐教学的特殊性,更应充分加大其授课分值,提高其在考核标准中的比例。同时,高校应该加大人才队伍的建设,引进高学历的人才,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提高音乐教师的比例,在工作上给予音乐教师一定政策支持。而作为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搞好学术研究,充分重视相关专业的理论前沿,创作出更多音乐文化成果。
四、结语
高校音乐教学对于学生的发展、文艺的进步和文化的繁荣至关重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显然,高校作为社会人才的输出基地,音乐作为文艺的一个元素符号,高校的音乐教学责任重大。本文探讨了音乐教学的意义、问题、对策三个方面,期望为高校音乐教学的发展提供一些思路。
参考文献:
[1]刘嵬嵬.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现状的调查与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6.
[2]王小天.高校公共音乐课的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09(6).
[3]刘玲.全国普通高校公共艺术课程教学建设研讨[J],艺术百家,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