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高校思政课教学中主题教育活动的意义

2018-10-13李娟

青年时代 2018年26期
关键词:思政课教学

李娟

摘 要:高校思政课教学面临着“抬头率地”、“出勤率低”、学生不感兴趣、教学效果差等被人诟病的问题,而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是破解思政课教学效果不佳的重要抓手。要使主题教育活动不流于形式真正具有现实的作用,就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讲理与讲情有机统一和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与世界视野相结合。主题教育活动则能很好地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所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意义重大,它为解决思政课教学面临的困境提供了一种有益的尝试。

关键词:主题教育活动;思政课教学;育人为本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12月7日至8日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会议中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高校的思政课作为我国思想政治工作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长期以来高校思政课教学面临着“抬头率地”、“出勤率低”、学生不感兴趣、教学效果差等被人诟病的问题,因此思政课教学方式的改革与创新成为一个必然的趋势。如何探索既能提升思政课教学效果与感染力,从而使之更好地发挥意识形态教育的功能,同时又受学生欢迎与认同,并使思政课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有更多的获得感,则成为判断思政课教学改革成败的重要标准。本文试图论证,作为高校思政课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纽带,主题教育活动是一个重要的突破口,对于破解传统思政课教学的诸多难题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一、高校思政课教学所面临的困境分析

思索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创新的基本前提是要精准地找到传统思政课教学所存在的弊病,否则可能会缘木求鱼南辕北辙,因而对于高校思政课所存在的困境要追本溯源地进行分析。一般来说,人们最为直观的感受是,高校思政课内容陈旧、形式古板、课堂气氛严肃、教师灌输式的方式使课堂毫无生气、学生不仅毫无兴趣甚至反感。导致的结果是思政课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工作毫无兴趣,而学生也对自己的学习消极应对,认为如果不是因为考试必须就不会加以重视的一门课程。究竟因为何种原因导致了本应教学相长的良性互动变成了教育学相互排斥与自我排斥的恶性循环?

出现上述困境的原因归根结底是因为大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教师往往占据主导地位,这就是所谓师生主客二元对立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如何超越这种主客二元对立的教学模式?这就需要改变教学形式,从而建立一种新型的主体间性的师生互动式的教学模式。而如何改变现有的教学形式?如何建立一种新型的主体间性的教学模式?高校思政课的教学应该有别于中学思政课教学,更加强调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主题教育活动在思政课教学改革中的应用就是一种解决问题和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方法。

二、主題教育活动开展的基本原则

作为意识形态教育,思政课的基本使命是价值观的传播和理想信念教育,面临新形势新挑战,思政课教学也应当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推动思政教育的新境界。思政课由于其价值观引导和理想信念教育的特殊使命,决定了思政课最大的特点是“现实指向性”,即思政课教学的目的并不是传授抽象的知识和真理,而是使作为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当代大学生能够将社会主义核心观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实现理论与现实的有机统一。而主题教育活动,则对于思政课的这一现实指向性以及推动思政教学的有效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何为主题教育活动?“主题教育活动的基本含义,是指把具有一定特征的某种基本思想作为核心内容,在辅导员、班主任的指导下,由学生组织开展的并在活动中使核心内容得到充分体现的一系列以‘自我教育自我成才为组织形式的动态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种有效形式和重要阵地。”[2]主题教育活动是思政课理论教育与实践教学的重要纽带,要想使其充分地发挥作用,需要遵循如下原则。

首先,要奉行以学生为本,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主题教育活动的关键是充分调动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推动学生的发展和成长。因而主题教育活动中学生的自我教育与自我成长是根本的,而教师只是扮演辅助性的角色。主题教育活动试图传递的价值观与理想信念应以潜移默化、学生认可和接受的形式加以推动,不能以命令性的强制性的形式加以灌输。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语言习惯、心理成长特点,设计较为人性化的、反映当代大学生心声的互动环节和氛围,使他们真正地认同我国意识形态的基本理念。并增进理论自信和文化自信,将自己个人的成长与国家社会的发展紧密结合,充分意识到爱国主义的当代内涵。

其次,要奉行将讲理与讲情有机统一的原则。主题教育活动中,主题的设计既要科学合理,同时也要具有生活生活气息。所谓科学合理,就是要使学生在该活动中能充分地培养自己的理性、思辨精神。而所谓的主题要有生活气息,指的是该主题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反映大学生都关注的现实问题。通过主题教育活动,使大学生们意识到思政课远不是脱离生活的教条,而是内在于生活,关注生活关注现实的一种“可爱”的理论。这有助于转变学生的思维方式,使之更好的成长与进步。

最后,要奉行培育学生家国情怀与世界视野相结合的原则。主题教育活动,既是理论的现实化,又是现实的理论化,其目的是要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与健康成长,推动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而主题教育活动不仅要使学生通过自我教育,从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增进自己的爱国热情,深深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最为一种中国人的自豪;同时主题教育活动也要使当代大学生有一种世界的眼光,在一种全球的视阈中要思考自己的人生与价值,避免陷入井底之蛙的尴尬。

综上,要使主题教育活动不流于形式真正具有现实的作用,就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讲理与讲情有机统一和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与世界视野相结合。

三、主题教育活动的重要意义

首先,主题教育活动能有效改变学生对思政课刻板、严肃的传统印象,切实感受到思政课育人为本、崇尚科学的特征。大学生在主题教育活动中所体验到的不再是冷冰冰的教条,而是能科学解释人生、社会发展规律的真理,它关心人的发展,关心人的价值的实现,具有强烈的人文情怀。主题教育活动能在一定上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生活化、现实化,使之贴近现实、贴近大学生的实际,在社会生活中展现其理论魅力和变革现实的作用。主题教育活动也在一定程度上为大学生融入现实社会奠定了基础。主题教育活动中主题的选择可以紧贴国家、社会发展的现实,鼓励学生思考重大的理论与现实问题。着力转变学生书生气的特点,使之具备一个职业人应当具备的世界观、理论素养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其次,主题教育活动创造了一种价值观引导与理想信念教育的新方式。它改变了传统的灌输式的途径,而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使学生在润物细无声的论辩、感受中接受、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样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远比灌输更为持久、有效,并且更加科学合理。习近平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3]当前,资本主义的价值观以各种形式对我国的大学生进行思想渗透,因此要有效地回击其渗透,就必须将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置于”大学生的头脑之中,增强其抵抗力。而主题教育活动则可以很好的实现这一目标,并使大学生充分地意识到我国意识形态领域所面临的严峻形势,并自觉捍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活动也因其形式的灵活多样和丰富多彩,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升和人格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最后,主题教育活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发挥思政课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能,充分体现其价值与意义。主题教育活动的设计、组织、开展、总结、引导都离不开教师的精心安排,活动中学生面临问题时与老师的真诚互动以及老师作为最终“仲裁者”的角色,都使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能充分彰显,极大地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在主题教育活动中,教师面临的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学生,而是发现困惑而积极加以探索的求知者;教师也不再是一身正气宣告绝对真理的导师,而是积极解决学生面临的现实问题的亦师亦友的同伴。因而通过主题教育活动能有效地转变师生之间的关系,实现二者之间的良性活动,这有利于推动教学相长,改进思政课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2]陈伟祥.创新大学生主题活动教育的实践与探索[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9).

[3]习近平寄语青年[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7-5-3(5).

猜你喜欢

思政课教学
问题意识导向下的思政课教学创新与实践
社会多元文化思潮冲击下的高校思政课教学探讨
推进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支撑的思政课教学供给侧改革
孟子学说中的教育思想探析
思政课教学中加强抗战教育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