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椎间盘镜手术俯卧30°位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并发症分析

2018-10-13杨玉山张世浩

颈腰痛杂志 2018年5期
关键词:椎板椎间盘评估

杨玉山,张世浩

(1.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创伤骨科二病区,河南 平顶山 467000;2.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医院骨科,广东 深圳 518000)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80例行椎间盘镜手术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资料,以探讨不同体位下椎间盘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并发症差异,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3-01-2015-01于我院行30°位下椎间盘镜手术(研究组,n=40)及 0°位下椎间盘镜手术(对照组,n=40)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资料。研究组中,男25例、女15例;平均年龄(44.8±3.7)岁;病变位置:L3-43例,L4-530例,L5-S17例。对照组中,男26例,女14例;平均年龄(44.6±3.5)岁;病变位置:L3-44 例,L4-529例,L5-S17例。两组上述基数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手术方法 入室后常规消毒铺巾,予以连续硬膜外麻醉;其中研究组患者使用可调节式腰椎手术俯卧位桥式托架取30°俯卧位,腰椎向背部弓,手术中心为弧形顶点;对照组患者取0°俯卧位。两组患者均参考《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指南(2015版)》[2]中相关要求及治疗规范完成后路椎间盘镜手术:使用克氏针定位,经C型臂X光机确认克氏针位于目标间隙的椎板下缘上移5 mm处,并以此为进针点;切开皮肤,沿棘突侧面向目标间隙的上位椎板行软组织剥离,置入工作通道并固定,连接椎间盘镜手术系统;清理工作通道并显露上位椎板下部、尾部椎板间隙及黄韧带;咬除1/3上位椎板及部分黄韧带,充分显露神经根及部分硬脊膜;牵引神经根及硬膜囊,显露间盘组织,观察病灶位置;切除间盘组织,清除破碎的髓核、纤维环;确认侧隐窝有无狭窄,确认无压迫后生理盐水冲洗腰椎间隙,观察有无活动性出血;撤出工作通道,常规缝合创口;术后常规予以抗生素治疗。

1.2.2 指标检测方法 两组受试者均于手术前、术后48 h时常规采集晨起空腹外周静脉血3 ml,3000 r/min下离心15 min,取上层清液置入-20℃冰箱待检;参考人白细胞介素-6(IL-6)试剂盒(由上海康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人C反应蛋白(CRP)试剂盒(由上海盈公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使用说明书,经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IL-6、CRP水平。

1.3 评估标准

1.3.1 疗效评估标准 以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JOA评分作为临床疗效评估标准。

1.3.2 生活质量评估标准 以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简表(WHOQOL-BREF)[3]作为评估依据,该量表涵盖4个领域(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及环境领域),共24个问题及2个独立分析问题,得分越高则生活质量越高。

1.4 观察指标 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期围术期指标(置管进入椎管时间、手术时间、切口直径、术中出血量)、疗效指标(ODI、JOA评分)、生活质量(WHOQOL-BREF)评估结果,分析其治疗前后相关炎症因子(血清IL-6、CRP)检测结果差异,记录其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随访2年间复发率差异。

1.5 统计学方法 将文中相关数据输入至统计学软件SPSS 19.0中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行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行 t检验;以P<0.05提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术后3个月时,研究组失访1例(2.5%),对照组无失访病例;随访2年间,研究组失访5例(12.5%),对照组失访3例(7.5%)、意外死亡1例(2.5%)。

2.1 围手术期 研究组置管进入椎管时间、手术时间及切口直径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见表1。

2.2 疗效指标 手术后3个月时,两组患者ODI评分均较手术前明显降低,且研究组<对照组(P<0.05);JOA 评分则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研究组>对照组(P<0.05)。随访2年间,两组患者ODI评分均较手术后3个月时明显升高,但研究组<对照组(P<0.05);JOA 评分则较手术后3个月时明显降低,但研究组>对照组(P<0.05),见表2。

2.3 两组术后生活质量评估结果比较手术后3个月及随访2年时,研究组患者WHOQOL-BREF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 2年时,两组患者WHOQOL-BREF评分均明显低于手术后3个月时,且研究组各时间点评估结果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炎症因子比较 术后48 h时,两组患者血清IL-6、CRP检测结果均较手术前明显升高(P<0.05),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2.5 并发症比较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3 讨论

有研究指出,椎板间隙作为腰椎后路手术的首选入路,其间隙大小对手术效果及安全性影响较大[4]。Sun等[5]学者以CT测量结果为依据,发现不论后路内镜手术亦或椎间盘镜手术均能在俯卧30°位时降低手术操作难度,节省置管进入椎管时间,为椎间盘镜手术的顺利进行提供条件。本研究发现俯卧位30°下手术的研究组患者不仅置管进入

表1 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统计结果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统计结果比较(±s)

组别 n 置管进入椎管时间(min) 手术时间(min) 切口直径(mm) 术中出血量(ml)研究组 40 23.6±4.4 136.5±60.2 30.5±2.2 135.2±83.5对照组 40 35.9±5.2 194.2±66.2 35.1±3.6 165.8±90.6 t-13.836 4.078 6.896 1.571 P-<0.01 <0.01 <0.01 >0.05

表2 两组疗效指标评估结果比较(±s,分)

表2 两组疗效指标评估结果比较(±s,分)

注,与同组手术前比较,△P<0.05;与同组手术后3个月时比较,★P<0.05;与同时间点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时间 n ODI JOA研究组术前 40 42.6±5.8★ 15.6±3.7★术后 3个月 39 25.3±3.3△▲ 24.6±5.1△▲随访2年 35 26.9±3.5★△▲ 21.7±4.8★△▲对照组术前 40 42.5±5.5★ 15.5±3.8★术后3个月 40 30.6±3.5△ 21.6±4.6△随访2年 36 33.7±4.1★△ 18.4±4.2★△

表3 两组术后生活质量评估结果比较(±s,分)

表3 两组术后生活质量评估结果比较(±s,分)

注:与同组手术后3个月时比较,★P<0.05;与同时间点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时间 n WHOQOL-BREF评分研究组 术后3个月 39 65.3±4.5▲随访 2 年 35 59.4±4.1★▲对照组 术后3个月 40 58.2±4.1随访 2年 36 51.3±3.8★

表4 两组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检测结果比较(±s)

表4 两组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检测结果比较(±s)

注,与同组手术前比较,△P<0.05

组别 时间 n 血清IL-6(μg/L) 血清CRP(mg/L)研究组 术前 40 124.3±26.5 5.9±1.6术后 48 h 40 241.3±44.7△ 22.4±4.8△对照组 术前 40 124.2±26.9 6.0±1.5术后 48 h 40 243.6±45.0△ 22.5±4.5△

表5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例(%)]

2.6 复发率比较 随访2年间,研究组复发 6例(17.1%,6/35)、对照组复发8例(22.2%8/36),两组患者2年复发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X2=0.289,P=0.591)。椎管时间、手术时间及切口直径均明显小于俯卧位0°下手术的对照组患者,其术后3个月时疗效指标(ODI、JOA)改善效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受试者,证实俯卧位30°下行椎间盘镜手术治疗对提高LDH患者临床疗效、促进其病情转归具有积极意义。

除临床疗效外,本研究还就两种体位下椎间盘镜手术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炎症反应发生情况差异予以探究,发现两组受试者术后血清IL-6、CRP等炎症因子检测结果均较术前明显升高,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与黄金河等[6]报道结论类似。表明椎间盘镜虽作为一项微创术式,具有手术创伤小、预后良好的优势,但仍可因应激反应致机体炎症因子水平升高,患者术后应当积极接受术后抗菌、抗炎治疗,以提高治疗安全性。另外,本研究还发现两种体位下手术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未见明显差异,同田世文等[7]结论相左。该学者认为俯卧30°位下手术可降低椎管血肿、神经损伤风险,于患者预后转归有利,可能与该体位下手术工作通道不易压迫神经根,不易形成误伤相关。

椎间盘镜手术在LDH患者的临床治疗中有较高应用价值,鉴于该术式发展前景广阔,且在30°俯卧位下手术可加大椎板间隙、降低脊柱后路镜进入难度及手术风险,故仍可作为提高患者临床疗效的可行性途径予以推广。

猜你喜欢

椎板椎间盘评估
椎板间隙入路PTED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及对其术后疼痛的影响
MRI“HIZ”征结合CT 引导下椎间盘造影对椎间盘源性腰痛的诊断价值
第四代评估理论对我国学科评估的启示
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与颈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对比研究
评估依据
椎板间入路经皮内镜技术微创治疗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
全椎板切开复位技术治疗脊髓肿瘤
立法后评估:且行且尽善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症12例
椎间盘源性腰痛的影像学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