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入境旅游流量与流质耦合度动态研究
2018-10-11,
,
(新疆财经大学 旅游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2)
2016年,在国务院颁布的《国务院关于支持沿边重点地区开发开放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文件中,国家明确强调现阶段应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沿边国家级口岸、边境城市、边境经济合作区和跨境经济合作区等沿边重点地区,完善边境旅游结构,提升旅游开放水平,为“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提供模范作用。新疆地处亚欧大陆腹地,与周围八国接壤,拥有一类边境口岸17个,二类边境口岸12个,优越的区位优势和丰富的旅游资源为新疆发展入境旅游提供了广阔的平台。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新疆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新疆旅游业迎来新机遇。国家旅游局提出:“十三五”期间,国家将加大新疆旅游资金投入力度,鼓励举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活动,开辟更多的丝路旅游航线,尽快将新疆打造成丝绸之路旅游的重要标志区和目的地。近年来,新疆入境旅游发展迅速,2000—2015年期间,新疆入境旅游接待人次和旅游外汇收入增长近7倍,显示了新疆入境旅游业的发展潜力。
一、概念研析
旅游流横跨旅游学和地理学两个学科,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共同关注。国外研究者通常使用“tourism flow”和“tourist flow”两种表达方式,前者主要侧重研究旅游流的广义方面,涉及客源地与目的地之间进行的信息、物质、资金往来和文化交流;后者强调旅游流的狭义方面,主要基于前往旅游目的地的游客数量而展开研究。20世纪60年代,Campbell从游憩与度假区之间的旅游流空间模式展开相关性研究[1],Pearce以日本到欧洲的旅游客流量和流向为研究对象,对其整体特征分析出原因[2]。N Wmase分析了31个小岛屿国家的经济增长,利用实验方法研究12个客源国旅游流量的决定因素。结果表明,从客源市场到加勒比地区的旅游流具有收入弹性,来自西班牙和美国的客流量对价格变化不是非常敏感[3]。
我国对旅游流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唐顺铁、郭来喜指出旅游流体系的定义范围:以单方面旅游客流量为定义方法存在片面性,旅游流应该是以旅游客流为主体,包含旅游信息流、物流和能流的综合性系统[4]。进入21世纪后,在入境旅游流研究方面,逐渐涌现出以马耀峰为代表的一批优秀学者。马耀峰、李永军将全国旅游流划分为5大主要旅游流区,为之后区域旅游流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5]。王兆锋以西南地区入境旅游流与航运流为切入点,得出相关性分析结论:二者相关性较大;空间结构呈一致性,耦合度较强;除西藏外,其余五省旅游流量对航空运输影响较大[6]。王公为、吴铁红分析内蒙古入境旅游流量与流质的时空分布差异性,对内蒙古入境旅游提出建议[7]。袁小玉、汤文霞从地理集中度和亲景度方面研究了新疆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结构动态分布结构,得出新疆入境客流集中度整体呈下降趋势,亲景度波动型较强且呈下降趋势,空间结构演化呈先分散后集中态势[8]。纵观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可以发现学者们普遍研究的是旅游流的狭义方面,或者是基于客流量研究宏观环境,本文主要以入境客流量为依据,研究新疆17年来入境旅游流量流质及其耦合度时空分布特征,以期对新疆入境旅游未来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提高“一带一路”战略下新疆入境旅游竞争力,以旅游促进同沿线各国交流发展进程。
二、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一)数据来源
本研究选取2000—2016年共17年的新疆及其13个地州市(将塔城地区和阿勒泰地区合并到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入境旅游人数,入境旅游外汇收入为原始研究数据,数据来源于2001—2017年《新疆统计年鉴》和《中国旅游统计年鉴》,其余数据经测算而得。
(二)研究方法
1.入境旅游流量
流量是衡量旅游流总体特征的指标之一,当前国内学者大多用旅游接待人数或其所占市场百分比表示某地区的流量。本研究的流量指新疆及各地州市当年入境旅游接待人次所占市场百分比,将其作为各地区的流量指标。
2.入境旅游流质
流质是旅游流所带来的收益与流量规模的比例,旅游客流量会带来一定的资金流,流质和流量组合在一起可衡量某地区旅游流质量高低,可分为四种类型:量多质优型、量少质优型、量多质劣型和量少质劣型。本研究采用李振亭、马耀峰关于旅游流质测算的方法,其表达公式为[9]:
式中,Qi表示某地区i入境旅游流的流质;ai表示i地区的入境旅游外汇收益占总体入境旅游市场外汇收益的份额;bi表示i地区的流量,即该地区某年入境旅游接待人次占总体入境旅游接待人次的份额;Xi表示i地区入境旅游外汇收益;Yi表示i地区入境旅游接待人次。Qi值的大小与流质呈正相关关系,即Qi值越大,流质越高,表示相同比例的流量规模可带来更多的资金流。Q的取值有三种情况:Q>1,旅游流呈高效状态,表示特定条件下客流所带来的资金流大于流量;Q=1,旅游流呈良性发展状态,表示资金流规模等于流量规模;Q<1,旅游流呈低效状态,表示资金流规模小于流量规模。由上式可计算出新疆2000-2016年各地区入境旅游流量和流质及其平均值和方差,分析二者规模及波动性规律。
3.耦合度模型
耦合度是衡量两个变量相关性的指标,通常来说,某一区域内旅游流量与流质呈正相关关系,也就是说流量越大,由此带来的收益也就越高,但如果该地区存在大规模流量带来较低收益或小规模流量带来较高收益的现象,可称作流量与流质耦合度偏离。
三、新疆入境旅游流量与流质演化
2000—2016年新疆入境旅游流量呈稳定增长趋势,从2000年的0.3%增长到2016年的1.45%,流量均值为0.64%,年平均入境旅游接待人数达到74.6万人次,在2009年之前流量指数较低,之后涨幅较大。但流质持续下降,从2000年的1.97下降到2015年的0.42,2016年有明显提升,流质均值达到1.18,属高效益范围。虽然流质指数不断下滑,但整体呈良性以上状态。总体来看,新疆入境旅游流量和流质演化可分为两个阶段,流量方面以2009年为节点,之前流量呈低指数、低增长的趋势,流量均值为0.28%;之后增长幅度较大,但流量指数仍不高,均值仅为1.14%。流质方面,以2005年为节点,之前下降趋势明显,但流质指数呈高效状态,均值达到1.56;之后有小幅增长,但整体呈下降状态,虽然流质指数不断降低,但其始终保持在良性范围内发展。
表1 2000-2016年新疆各地州市旅游流质
四、各地区入境旅游流量与流质演化
(一)流量演变分析
纵览2000—2016年新疆13个地州市流量演变发展,可将其按照发展趋势特点分为两种类型:增长型和下降型。克拉玛依市、哈密地区、昌吉回族自治州、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和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属于增长型,这些地州市拥有可观的发展潜力,由于统计年鉴中将边境入境购物人数也算作为入境旅游人数,伊犁哈萨克自治州自2010年以来涨幅最为明显,流量由7.11%上升至69.55%,占新疆入境市场份额的近2/3,上升幅度明显,其丰富的旅游资源和边境口岸优势为其发展注入动力。乌鲁木齐市、石河子市、吐鲁番地区、巴音郭楞蒙古族自治州、阿克苏地区、喀什地区以及和田地区属于下降型,乌鲁木齐市在2010年之前一直处于领先地位,流量均值达到53%,之后一直呈下降趋势到2016年,流量下降到15.9%,喀什地区和吐鲁番地区流量下降也较为明显,分别从10.74%下降到1.44%和从17%下降至2.57%。其余地区流量虽下降,但由于这些地区流量所占市场份额较小,所以变化不明显。
(二)流质演变分析
由表1可知,2000—2015年,乌鲁木齐市和喀什地区流质较高且稳定,领先于其他地区,均值分别达到1.46和1.40,属于高效旅游流状态,其余各地州市的流质平均水平均在0.47~1.16范围内浮动,除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和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属低效流质外,其余地州市均达到中等流质状态。以表1中方差值为基础,可将新疆各地州市流质演变分为三种不同类型的波动程度:平缓波动型(0~0.14)、中等波动型(0.16~0.29)和明显波动型(0.47~1.62)。流质属平缓波动型的有乌鲁木齐市、克拉玛依市、喀什地区、昌吉回族自治州,四个地区的方差均值为0.12,发展过程中比较稳定,其流质指数稳步提升,年份之间流质变化小,间接促进了发展的稳定性;中等波动型有石河子市、和田地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吐鲁番地区,除2016年各地区流质都有小浮动下降外,整体流质处于稳步提升状态,逐渐由良性水平过渡到高效水平;明显波动型的地区有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克苏地区、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和哈密地区,尤其是哈密地区,2016年流质高达5.75,增长近3倍。以2003年和2009年为节点,阿克苏地区流质经历两次较大程度的起伏,2003—2004年,其流质由0.54直升至2.38,而后一直处于下降状态,直至2010年达到3.68,虽然未能保持,但其流质在2010年后一直处于高效状态。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以2008年为节点,流质得到提升且一直处于高效状态。
五、流量与流质耦合度分析
根据新疆入境旅游发展趋势,将2003年和2009年看作新疆旅游流发展过程中的节点,利用流量和流质耦合度模型,分为三个时间段:2000—2003年、2004—2008年、2009—2016年,计算这三个时间段内新疆各地州市的流量与流质平均值,归类到二维矩阵模型中,流量按从大到小分为:较大(>28)、大(8~28)、中等(4~8)、较小(1~4)、小(<1),流质按从高到底划分等级:较高(>1.2)、高(1~1.2)、中等(0.7~1)、低(0.4~0.7)、较低(<0.4),依照匹配度,得到三个时期各地州市流量流质对应情况。
表2 2000—2003年旅游流量和流质二维矩阵模型
(一)2000—2003年
新疆13个地州市流量与流质耦合度呈反向偏离趋势的有克拉玛依市、石河子市和昌吉回族自治州;正向偏离的有吐鲁番地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阿克苏地区及和田地区;双高型有喀什地区和乌鲁木齐市,双低型有巴音郭楞蒙古族自治州、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哈密地区和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
(二)2004—2009年
13个地州市中流量与流质耦合度呈反向偏离趋势的有巴音郭楞蒙古族自治州、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哈密地区、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和田地区、石河子市、克拉玛依市、昌吉回族自治州、喀什地区及阿克苏地区;呈正向偏离趋势的有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双高型有乌鲁木齐市和吐鲁番地区,无双低型地区。
(三)2010—2016年
流量与流质耦合度呈反向偏离趋势的有巴音郭楞蒙古族自治州、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哈密地区、和田地区、石河子市、克拉玛依市、昌吉回族自治州、喀什地区、吐鲁番地区及阿克苏地区;呈正向偏离趋势的有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双高型有乌鲁木齐市,双低型有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
将新疆入境旅游流量与流质按耦合度特征分为四种类型:量多质优型(双高型)、量少质优型(反向偏离型)、量多质劣型(正向偏离型)和量少质劣型(双低型),根据三个时间段新疆各地区入境旅游流质流量耦合特征,对表2、表3、表4的内容作如下归类:
表3 2004—2009年旅游流量和流质二维矩阵模型
表4 2010—2016年旅游流量和流质二维矩阵模型
表5 2000—2015年新疆入境旅游流量和流质耦合演化
从整体发展态势来看,2000—2016年新疆入境旅游流量与流质耦合度演化趋势朝良性发展,双低型地州市数量在减少,由4个减少到1个,但反向偏离型地州市不断增加,由3个增加到9个,双高型地州市在减少,由2个减少到1个,反向偏离型地州市的增多不利于提升整体发展水平,需引起重视。从发展过程来看,乌鲁木齐市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吐鲁番地区发展波动型较强,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巴音郭楞蒙古族自治州、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哈密地区流量与流质耦合度水平不断提升,由双低型进入反向偏离型,其流量流质指数均有所增加;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呈波动型发展,发展态势不太理想;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发展稳定性较强,一直处于正向偏离型;其余地州市发展稳定性较强,流量规模较小,但流质水平不断提升,表明这些地州市应加强拓展入境旅游市场,提升流量流质耦合度,统筹兼顾,促进区域旅游发展结构调整合理化。
六、结论与对策
(一)结论
通过对新疆旅游流量与流质耦合度分析发现,目前新疆旅游流呈现以下特点:
1.2000—2016年新疆入境旅游流量和流质呈反向发展态势,流量持续增长,流质虽呈高效状态,但其发展趋势不断降低。
2.新疆13个地州市流量演变发展可分为两种类型:增长型和下降型。克拉玛依市、哈密地区、昌吉回族自治州、伊犁哈萨克、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和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属于增长型,乌鲁木齐市、石河子市、吐鲁番地区、巴音郭楞蒙古族自治州、阿克苏地区、喀什地区以及和田地区属于下降型,其余地州市流量发展水平有所下降,但变化不明显。流质方面,2000—2016年,乌鲁木齐市和喀什地区流质较高且稳定,领先于其他地州市,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在2004年和2010年提升明显。由于哈密2016年入境旅游人数骤降,而旅游外汇收益可观,故其流质大幅上升。除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和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属低效流质外,其余地区均达到中等流质状态。将新疆各地地州市流质演变分为三种不同类型的波动程度:平缓波动型(0~0.14)、中等波动型(0.16~0.29)和明显波动型(0.47~1.62)。流质属平缓波动型的有乌鲁木齐市、克拉玛依市、喀什地区、昌吉回族自治州,中等波动型有石河子市、和田地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吐鲁番地区;明显波动型有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克苏地区、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和哈密地区,尤其是哈密地区。
3.纵观整体,2000—2016年新疆入境旅游流量与流质耦合度演化趋势朝良性发展,但反向偏离型地州市不断增加,双高型地州市在减少。从局部发展过程来看,乌鲁木齐市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吐鲁番地区发展波动型较强,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巴音郭楞蒙古族自治州、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哈密地区流量与流质耦合度水平不断提升,由双低型进入反向偏离型,其流量流质指数均有所增加;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呈波动型发展;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发展稳定性较强,一直处于正向偏离型;其余地州市发展稳定性较强,流量规模较小,但流质指数呈增长趋势。
4.入境旅游流量与流质耦合度演化趋势是相互关联且是长期演变的结果,仅分析其中一方面是片面的,也是不准确的。将二者置于耦合模型中分析,才能较为准确地反映出某地区入境旅游流量与流质的变化趋势及相关性。
(二)对策
1.稳固领先市场
乌鲁木齐市是一级边境口岸及新疆首府,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依托霍尔果斯口岸,二者经济发展较好,旅游规模较大,但伊犁哈萨自治州流质一直处于低效状态,应合理利用地域优势,发展地方潜力,拓展对外旅游市场,合理调整及完善各地州市旅游结构,创新开发旅游产品,吸引游客消费。由于此类地区已有较高的知名度,应明确市场定位,突出地区特色,设计旅游口号,加强宣传力度,完善服务设施,“留住”游客,改善流质。
2.开发潜力市场
喀什地区、吐鲁番地区流质与流量占比发展较为理想,民族文化代表性较强,旅游资源丰富,耦合度演化趋于优良发展,针对此类市场,应合理开发及运营,打造新疆特色品牌形象,增强对外游客吸引力,完善景区解说体系,提升入境游客感知质量,提高流量的同时注重服务水平提升,增强游客满意度,提高重游率。
3.扶持落后市场
昌吉、石河子等地州市入境旅游流量一直不高,针对这类地州市,应加强开发其旅游资源,可依托其本身的特性或地位赋予文化性,创新体验模式,创造个性化、具有新疆民族文化代表性的旅游产品,打造辐射该地旅游线路,引导国外游客进行感知体验。除此之外,应加强各地州市间交流,利用互联网打通信息屏障,提高可进入性,实现旅游流与资金流的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