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导语的作用
2018-10-10王正
王正
摘 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导语,就像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和歌唱奠定了基础。这第一锤就应敲在学生的心上,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导语应体现中心,与主要内容紧密相关,好的导语让学生能很快进入教学情境、激发兴趣、主动释疑,形成良好的教学准备状态及学习活动的顺向心理定势,从而迅速进入预定的教学轨道。
关键词:语言结构;好奇心;兴趣;心理调节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15-058-1
导语是一节课最开头的部分,是课文的引导。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导语,就是教师用来将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导到本课的内容上来所使用的语言。导语的主要作用是引出当堂课的主要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之自然进入课堂学习,形成良好的教学准备状态,从而迅速进入预定的教学轨道。
一、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罗丹说,艺术就是感情。语文教学这门艺术同样也离不开感情。我们应利用导语的情感因素来奠定课堂情感基调,去叩击学生的心扉,引导他们进入课文情景,使情与景偕,情与理融。
教学《爷爷的芦笛》第二课时,我是在深情的笛子曲《梦里水乡》的衬托下,和学生一起背诵第一自然段,当学生沉浸其中时,我这样开始导语:想像中的爷爷的芦笛声是那么婉转悠扬、大海如诗如画,海边的生活简直浪漫无比、其妙无比,令强强神往;(指名女生读出“平时的大海”后)白天的大海风平浪静,海水是那样的柔和温润、笛声又是那样的清脆,现实中的一切和想像中的一样,强强别提多高兴了!大海可不总是风平浪静,也会有狂怒的时候,在这样的夜晚爷爷的芦笛声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部分。以情进入,“一石两鸟”,既入课快,又把课堂教学直接指向文章的重点部分。
二、曲径通幽花木深,万籁寂闻钟磬音
亚里士多德说: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始。好奇心是小学生最显著的心理品质之一,出奇制胜乃孙子兵法之道。疑问是探索新知的导火索。课的导语应“暗含埋伏”,调动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于漪老师在讲《记金华的双龙洞》时是这样设疑铺路的:上课后她没有说话,而是在黑板上写了3个“如( )其( )”,要求学生填写。学生积极填了两个“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而第三个却想不起来。就在学生左思右想急于求解时,于老师点拨“如临其境”,顺势引入课文:我们学一篇让我们“如临其境”的好文章——《记金华的双龙洞》。设疑让学生有探究欲望,这种疑问会让学生集中思维和注意力,教师再加以引导,学生就会沿着线索积极地去思考,从而找到答案。又如在教《只有一个地球》一课时,我在黑板上板书“有一个地球”。学生见老师写错了,便齊声喊道“写错了,写错了!书上的标题是《只有一个地球》。您少写了一个字。”我故作满不在乎的样子说:“唉呀,只少写一个字,意思还不是一样吗?”“不一样”,学生抢答道。“那作者用‘只有的用义何在?”我又故作一脸疑惑地问,引导学生阅读全文抓住中心。学生带着要极力辩倒老师的目的阅读文本,探索欲望自然加深。教学《天鹅的故事》时,我又“故伎重施”: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这是一位老人亲身经历的故事,这个故事影响了他的后半生,他从喜欢打猎到再也不打猎。到底是哪些场景深深地震撼了老人的心,让他30年都无法忘怀呢?让我们快打开书,边读边画出最感动你的场景。
“由疑则思,进而解疑”这个过程会让学生充分体验“梦里寻他千百度”的执着和“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惊喜。久而久之,会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
三、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这话很有道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本身产生兴趣,开课的导语就应与教材内容紧密相关,牢牢地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
上海特级教师贾志敏执教的《推敲》这样导入:我们的祖先真聪明,发明了火约、指南针,还创造了许多有趣的文字。比如说“木”字,在以前这样写,再比如“休”这个字是一个人正靠在树木边上;还有“步”字是两个脚叠加在一起。汉字有意思,词语更有意思。如“左右”一词,怎么理解?(生举左手,生再举右手)但如果将词语放到句子里,“我左右不了你”,意思就大不相同了。再比如说“东西”一词,哪些是东西呢?(生回答语文书、教棒、粉笔……)老师是东西吗?(生:你不是东西!)这不是骂人吗?(生笑)你看,汉语是多么有生命力呀!就连外国人也觉得汉语特别有意思。再如“斟”、“酌”,本来都表示“倒酒”,但两个字放在一起就表示“研究”的意思了。再看一个“推”、“敲”。如果你要推门?你怎么推?(生演示)这需要手向前发出力;如果你要敲门,你怎么敲?(生演示)这需要用手去撞击。但“推敲”放在一起就表示“斟酌、研究”的意思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推敲》这篇课文。
语文的学习重在一个“趣”字,教师导得有趣味,学生自然学得主动,学得活泼,学得有趣。贾老师的导语从有趣的中国汉字、词入手,从“木”到“休”,由“左右”至“东西”,学生时而点头称是,时而议论纷纷,时而捧腹大笑,时而精彩作答。这不仅让学生们在享受愉悦的同时学到了许多的语文知识,而且还通过这样的学习,增强了孩子与汉语言文化的亲和力,与语文的亲和力,并更加有意识地突出了文章的主题——推敲、斟酌语言文字。可谓一举三得。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说过:课的开始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和歌唱奠定了基础。上课也是如此,第一锤就应敲在学生的心上,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我想,这就是导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