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捏脊联合艾灸治疗糖尿病胃轻瘫52例临床疗效观察

2018-10-09张义军祁晓磊王育梅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8年18期
关键词:胃轻瘫艾灸病程

张义军祁晓磊王育梅

(1 北京市朝阳区金盏第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北京 100103;2 解放军总医院康复医学科,北京 100089;3 中日友好医院呼吸科,北京 100029)

糖尿病胃轻瘫 (diabetic gastroparsis,DGP)又称糖尿病胃麻痹症 (gastroparsis diabeticorum),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1958年即有研究者提出该并发症定义[1],主要临床症状为胃脘胀满、早饱、厌食、嗳气、恶心呕吐、吞酸等[2],该并发症不但增加患者服药负担,影响生活质量,并且还影响血糖的有效控制[3]。近些年,随着对糖尿病以及其并发症的研究,对糖尿病的防治积累了一些经验,对该并发症的发病机制有了更深的认识,但对其治疗仍然没有特效方法。笔者在应用临床西医常规治疗方案的同时,采用捏脊联合艾灸中脘及双侧足三里治疗糖尿病胃轻瘫取得比较好的疗效,作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1—2015年12月在北京市朝阳区孙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2型糖尿病并发胃轻瘫患者104例。将104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2例。其中治疗组:男18例,女34例;年龄42~68岁,平均51.58岁;糖尿病病程11~24年,平均16.54年;胃轻瘫病程3~9个月,平均6.52月。对照组:男20例,女32例;年龄40~67岁,平均52.14岁,糖尿病病程10~22年,平均17.22年;胃轻瘫病程3~11个月,平均6.28月。2组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及胃轻瘫病程差异不显著,均具有可比性(P>0.05)。

1.2 纳入标准 参考《关于糖尿病新诊断标准和分型》[4]:(1)糖尿病病程大于5年;(2) 有厌食、餐后饱胀及上腹部不适;(3)X线钡餐检查有程度不等的胃扩张,蠕动、收缩力减弱,胃排空延迟;(4)除外胃肠道器质性病变。

1.3 排除标准 (1)血糖控制较差的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如酮症酸中毒、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等)患者;(2)患其他影响胃动力的消化系统疾病 (如肝胆胰腺疾病、消化性溃疡、消化系肿瘤等)者;(3)有严重的全身或其他系统疾病,伴严重的心、肝、脾、肺、肾疾病者;(4)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

1.4 治疗方法 2组均采用西医常规方案控制血糖,对照组:口服多潘立酮片 (吗丁啉,西安杨森集团生产,生产批号:201409)10 mg/次,3次/天,7 d为1个疗程,共干预4个疗程;治疗组:采用捏脊、艾灸综合治疗,7 d为1个疗程,共干预4个疗程。具体操作方法:(1)捏脊:患者俯卧,充分暴露脊背部,操作者拇指指腹与食指、中指指腹对合,提捏皮肤肌肉,拇指在后,食指和中指在前,拇指向前推动,同时食指和中指向后捻,边捏边向头颈移动,从长强穴沿督脉向上捏至大椎穴,为操作1遍;从第4遍开始每捏3次提拿一下,重点提拿脾俞、胃俞、肝俞等背俞穴以增强刺激、加强疗效。每提捏6遍为1次治疗,每天连续治疗3次;(2)艾灸:用艾灸盒固定艾柱(艾柱选用北京国医研医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生产的五年草本艾柱)于中脘、双侧足三里穴位,每穴艾灸一柱。捏脊与艾灸疗法,每日进行1次,以患者不感觉不适,能耐受为原则,并随时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若发现不适、异常立即停止操作并及时处理。

1.5 疗效判定标准 将5个症状早饱、胃脘胀满、恶心呕吐、嗳气及食欲不振分别量化分为5个等级[5]。0级:无症状;1级:症状程度很轻或偶尔出现症状,但不影响工作及生活;2级:症状程度在1级和3级之间;3级:症状频繁并明显影响工作及生活;4级:症状严重,非常痛苦。各级评分分别为0、1、2、3、4分,计算疗效指数=[(治疗前总分值-治疗后总分值)/治疗前总分值×100%][5]。按疗效指数分为:显效:>75%,有效:51%~75%,好转:36%~50%,无效:<26%。

1.6 血糖测定 应用德国罗氏(ACCU-CHK) (监械(进)字第2012第2401580号)血糖仪测定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

1.7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完成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2组疗效比较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4.2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疗效比较 [例(%)]

2.2 治疗前后2组各症状比较 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各症状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见表2。

表2 2组治疗前-治疗后各症状的配对t检验结果

2.3 治疗前后2组各症状变化值比较 治疗前后,2组在临床症状的变化值有统计学差异(P=0.00),2组早饱、餐后2 h血糖的变化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3和图1。

表3 治疗前后2组各症状的变化值t检验结果

图1 治疗前后2组各症状变化情况

2.4 不良反应 此次观察中2组均未发生不良反应。

3 讨论

糖尿病胃轻瘫是临床上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胃动力障碍是由多方因素引起,确切的发病机制目前还不清楚,争论很多,多数认为该症发生与高血糖、微血管病变、神经功能障碍、胃肠激素异常、胃肠平滑肌病变及代谢紊乱等相关[6],消化道动力障碍是本病发病的病理基础[7]。治疗上,西医一般控制血糖同时给予促进胃肠动力药物,临床症状亦有所改善。中医没有糖尿病胃轻瘫之病名,可参考“痞证”“痞满”“呕吐”等证论治,《黄帝内经》即有“消瘅”“发满”并论,提示“消瘅”日久即可导致“发满”。《杂病源流犀烛》中有“……呕吐哕,脾胃虚弱病也……”,[8]表明恶心、呕吐、嗳气、腹满等症状群与脾胃虚弱相关。冯长根等[9]认为“久病必虚”,病程较长的糖尿病患者容易发生糖尿病胃轻瘫,其主要病机是“消渴”日久阴损耗气,从而导致中气虚弱、脾胃升降失调。

本次临床观察中,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笔者认为,糖尿病胃轻瘫病机属虚实夹杂,本虚标实。“消渴”阴虚燥热日久迁延导致脾胃虚弱、胃气上逆,治疗当健脾胃、降逆气,本研究在西医控制血糖方案基础上给予捏脊联合艾灸,疗效显著。通过捏脊联合艾灸调阴阳而改善脏腑功能,从而健脾和胃降逆,使患者症状得到改善并降低空腹血糖。背乃人体阳位,捏脊疗法直接调节背部督脉并足太阳膀胱经,督脉乃为阳脉之海,而足太阳膀胱经第一侧线循行所过脊柱两侧为脏腑背俞穴,故通过捏脊可振奋阳气、改善脏腑功能;灸法即艾灸疗法,采用艾条、艾柱等在穴位上熏灸,借其热力及艾叶的温通效用来防治疾病。清·吴亦鼎《神灸经纶》有云:“……灸取于火……能消阴翳,走而不守,善入脏腑……能通十二经、入三阴、理气血,以治百病效如反掌。”中脘穴为胃之募穴、八会穴之腑穴,属奇经八脉之任脉,有健脾和胃、利水降逆之效能;足三里穴乃足阳明胃经合穴,具健脾化湿,生发胃气之功。故艾灸中脘及双侧足三里能够健脾和胃而降逆气,从而缓解糖尿病胃轻瘫之临床症状群。

现今,糖尿病患者越来越年轻化,发生糖尿病胃轻瘫也越来越多,艾灸联合捏脊疗效可靠,操作简单,患者容易接受,能够减轻患者服药负担,且无不良反应发生,是糖尿病胃轻瘫治疗的有效方法。

猜你喜欢

胃轻瘫艾灸病程
国内艾灸应用现况调查报告
艾灸保健知多少
枳实消痞汤口服联合足三里、上巨虚、三阴交针刺治疗胃癌术后胃轻瘫的临床观察
经口内镜下幽门肌切开术治疗胃轻瘫研究进展
夏天怎么做艾灸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急性胰腺炎病程的影响
手术科室用血病程记录缺陷评析
针灸配合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膝关节滑膜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邱保国教授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经验
艾灸配合按摩治疗尿潴留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