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综合笔试成绩的多维度分析

2018-10-09姚小东谢晓东甘陈芳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8年18期
关键词:医师资格通过率平均分

姚小东 谢晓东 甘陈芳 刘 建

(西南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附属中医医院,四川 泸州 646000)

西南医科大学作为国内西医院内办中医最早的几所高校之一,在六十多年的办学历程中,主动适应社会需求,积极推进改革创新,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培养中西医结合人才路子。但是随着医师资格考试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医学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还存在着一些不能满足医学教育发展与改革需要的、亟待解决的问题。故此,结合近五年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师资格认证中心提供给我校《中医类别医师资格综合笔试院校学科成绩分析报告》 (以下简称《报告》)的数据,多维度地分析比较,向纵深方面查问题,以期提高通过率和教育教学质量,这在深入推进医教协同改革,贯彻落实好《医师考试发展规划(2018—2020年)》的大背景下很有必要。

1 《报告》的基本概况

《报告》的主要框架:一是考试内容由中医基础知识、现代医学及公共知识和临床知识三部分组成;二是报告对象为我校当年毕业并参加医师资格考试医学综合笔试(具有规定学历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的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全日制类考生;三是将从医师资格考试内容要求的角度对考生的学科成绩进行统计分析作为报告方法;四是报告内容由总成绩(通过率)、学科平均成绩、学科平均掌握程度、不同认知层次的平均掌握程度5个板块构成。《报告》总体特点可以概括为岗位胜任力考查的目标突出,题型的设置、认知层次的配比和考试结构的效度比较理想。

2 西南医科大学的 《报告》分析

2.1 总成绩、通过率及排位

表1 总成绩、通过率及排位 (%)

观察表1中的数据可以发现,2012年到2016年,我校考生参加全国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考试总成绩(平均分)和通过率连续5年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差值在16.49%~25.37%。2012年到2015年,我校在全国的排名(是指全国开设中医类本科专业并参加医师资格考试且考生人数在30人以上的院校中)从第12位逐年上升到了第3位。2016年的排位虽有所下降,但仍位列前10名,且通过率历史性第一次突破九成大关,达91.18%。2016年排位下降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

2.1.1 主观方面 从学校、学院、基地、教师、学生等5个维度来分析。

2.1.1.1 学校层面 近来年,随着高教的大发展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审时度势、抢抓机遇,大力加强内涵建设,特别是通过举办建校60周年系列活动、召开第十二次党代会、更名医科大学、完善基础设施功能布局等,促进了学校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但正是由于各种重大专项工作多、压力大、任务重,其他工作特别是教育教学没能得到很好的顶层统筹兼顾、全面推进。

2.1.1.2 学院层面 中西医结合专业开设在西南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中西医结合为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中西医临床医学为国家级特色专业,中西医结合临床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学院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实行“院院合一”管理体制,拥有基础和临床两大教学团队。一是近年来因招生规模、授课对象的逐渐扩大和增多,教学方法改革跟进不上等因素使得学时不断增多,同时师资队伍的数量和质量增幅缓慢,也明显落后于学时增加。二是随着医院事业的飞速发展,临床各科室超负荷运转,临床工作牵扯了临床教编教师绝大部分精力,从而导致投入教学的精力不足。三是教学管理人员队伍没有充实到位。学院虽然有一名副院长直接分管本科教学工作,但同时还分管科研、实验室、研究生等其他工作;而直接服务教学一线的管理人员更是缺编严重,难以从容应对日常的教学管理、建设和改革工作。

2.1.1.3 基地层面 据研究表明,临床技能的培养与学校的理论知识学习成绩无必然联系。这从侧面说明临床实习教学及医院住院医师培训在学生临床技能培养锻炼过程中起到了更主要的作用。我校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实习基地有9个,主要分布在川渝两地,但由于基地医院在整体实力水平、教师带教能力、重视学生程度等方面客观上存在差异,从而使得学生们要求掌握的临床知识和技能不能保证全覆盖、全一致。

2.1.1.4 教师层面 受现行职称评审条件和绩效工资改革方案影响,教师在选择岗位时普遍倾向于科研岗位。这种倾向对教学中心地位有一定冲击。同时对教学、科研能力重要性评价存在分歧,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教师在两者精力和时间投入比例上失衡,容易挫伤广大教师对教学问题研究的积极性。

2.1.1.5 学生层面 一方面在校期间由于总课时和周学时偏多,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知识融合时间总体偏少。另一方面在实习期间,学生们虽然能清醒认识到临床实习是最重要环节,但是实际情况却是绝大多数学生都想继续深造,所以往往把大部分精力用在了备战研究生入学考试的方方面面,从而疏忽了对基础、临床知识技能的学习、巩固和融合。

2.1.2 客观方面 历年来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合格分数线都比较高。2012年377分、2013年377分、2014年365分、2015年373分,自2016年起国家医学考试中心规定将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通过分数线固定为360分。可以看出国家分数线虽然有所下降,但对我校的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考核通过率影响甚少,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我校通过考生的分数居于高分段位的比较多。相反一些兄弟院校由于处于低分段位的通过考生比较多,2016年合格线的下降则直接提升了其他兄弟院校的整体通过率,从而对我校在全国的排位有一定影响。

2.2 学科平均成绩及掌握率对比 表2数据显示,近五年我校考生的中医基础知识、现代医学及公共知识、临床知识三大学科平均分和掌握率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从2012年起,我校中医基础知识的平均分和平均掌握率逐年上升,但增长幅度不大。现代医学及公共知识的平均分和平均分掌握率有升降起伏,但波动较小。临床知识的平均分和平均分掌握率虽逐年提高,但在2016年有所下降,较2015年降幅分别为0.76、0.27个百分点,究其原因,可能与前面所述的学生考研人数上升较快有较大关联。

表2 学科平均成绩及掌握率对比

2.3 以认知层次划分的平均成绩及平均掌握率 从表3的数据不难看出,2012年至2016年我校考生在不同认知层次划分的平均分和平均掌握率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且是知识成绩高于技能成绩。这一点可以充分说明我校考生理论知识掌握情况相对较好,但在自身技能层次与理论水平相比仍存在不足。技能层次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优势相对较小的原因可能有以下2个方面。

表3 以知识层次划分的平均成绩及平均掌握率

2.3.1 教师传道授业水平不齐 临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没有很好地将课本知识与执业医师考试相关要求紧密结合起来,且正如前面所述的临床教师医教研压力过大,没有潜下心来进行教学研究和自我教学水平提升,讲授临床技能知识的技巧便不能及时更新。同时还一定程度存在年青医生授课带教的现象,这些教师由于刚参加工作不久,临床教学经验都显不足,其效果大打折扣。

2.3.2 学生知识掌握程度不一 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考试笔试中共有五门科目涉及技能层次的考试,分别为中西医结合内科学、外科学、妇科学、儿科学和针灸学。这几门临床课的课时有限,而课程的内容多、涉及的知识面广,因此要求学生在有限的教学课时内比较充分地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难度相当大。

3 基于上述分析结果的对策建议

《报告》客观、真实地反映了我校中西医结合专业毕业生参加执业医师考试的基本情况,也说明了我们在认识上、行动上存在很大不足。因此,针对上述系列的原因分析、症结查找,结合实际制定相应措施、加强整改落实刻不容缓。

3.1 注重思想发动政策引领 医师资格考试是《执业医师法》规定的行业准入制度,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1]。全校上下要一盘棋,在思想上高度统一认识,切

实以《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中医学专业》 《医师考试发展规划(2018—2020年)》为遵循,以新一轮专业认证为契机,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抓手,全面深化中医学类专业教学质量改革,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切实提高学生培养质量。

3.2 修订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和实施方案,举足轻重。结合学校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进一步完善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方案。将中医类别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要求作为重要参考要素之一,将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三驾马车”摆上同等重要位置,加强学生的中西医结合临床诊疗、终身学习和创新实践能力培养。3.3加强课程间的交叉融合 学校要充分结合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要求对课程进行整体优化设计,坚定走逐步淡化学科界限之路,重视课程间的逻辑联系和内在规律[2]。加强各相关课程内容特别是人文社会科学与中医学和西医临床医学之间的交叉渗透。只有构建起合理的课程体系,才能更好地实现中西医结合专业各门课程与执业医师考试要求的承接配套。

3.4 及时更新教育教学理念 学生的综合素质、自主学习和独立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重点,这就需要我们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摒弃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灌输式教学”为代表的传统课堂教学方法,积极推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逐步从单一的教学方法转向启发式教学、探究式、研讨式的教学方法[3]。

3.5 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对学生实践能力的严格要求是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重要目标。因此我们要坚持“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原则,结合学校正在推进的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加强学院直接对实践教学基地的遴选、管理和指导工作。只有构建起了数量充足、关系稳固、水平较高的教学基地平台,才能不断提高学生临床实践能力。

3.6 逐步稳妥推进“导师制” 实行本科生导师制是高等医学教育特别与师承教育的契合点。坚持“厚基础、强经典、重实践”原则,引入中医师承教育的优势资源和方法,选拔一定比例的优秀学生在第三学年选定学业导师进行临床跟师学习,也可以在导师指导下参加部分科研创新活动。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科研创新能力,也可以延长拓宽学生接触临床实践的有效面。

猜你喜欢

医师资格通过率平均分
从医师资格考试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推进成效
瓦里安VitalBeam直线加速器Portal Dosimetry验证通过率低故障维修
直肠癌患者术前放射治疗应用Tomo和Monaco计划系统的剂量学差异及Gamma通过率对比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计划不同剂量区间三维γ通过率分析
新时代下如何提高高职机电类专业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通过率
这样做合理吗
教你学会平均分
平均分一半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医师资格考试委员会成立
农业部对执业兽医师资格考核发出补充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