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药物干预联合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的临床效果

2018-10-08姜秋兰伍东月

系统医学 2018年12期
关键词:节育左炔烯酮

姜秋兰,伍东月

青海省人民医院妇科,青海西宁 810000

子宫内膜异位症多以手术实施干预,可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但术后复发却始终无法得到较好的控制,为此,采取何种有效措施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实施术后干预,最大程度上控制病情复发成为了临床研究的重点[1]。该院通过选取2015年3月—2017年4月接诊的64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通过随机对照组分组,结合其病情特征,给予观察组术后孕三烯酮、醋酸亮丙瑞林微球联合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辅助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控制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研究病例均来自该院接诊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①纳入标准:行开腹手术或者腹腔镜手术,并通过术后病理组织检测确诊;年龄在18岁及以上;术前6个月无激素类药物用药史;自愿参与该研究,并签订知情同意书。②排除标准:合并有生殖道良恶性肿瘤、子宫腺肌病、代谢性、内分泌等疾病;精神异常,无法配合治疗;对该研究使用药物有过敏史,或者属于易过敏体质;病历资料不全,无法判断效果;拒绝参与该研究。根据上述标准,该研究共纳入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患者64例,按照随机数字排列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 32例,均为女性,年龄为(27.22±3.26)岁,病程为(2.36±0.82)年,囊肿直径为(4.81±1.22)cm;病变部位:18例为右侧,14例为左侧。观察组32例,均为女性,年龄为(28.12±1.84)岁,病程为(2.31±0.59)年,囊肿直径为(4.69±1.37)cm;病变部位:20 例为右侧,12例为左侧。两组患者一般资料逐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该研究经伦理委会审批通过。

1.2 方法

1.2.1 手术方法对64例入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安排手术治疗,术中行持续硬膜外麻醉或者全身麻醉,同时结合患者的生育要求以及年龄,为其选择相应的手术,包括:双极或者单极电凝灼烧内膜异位灶、盆腔黏连分解、接触输卵管黏连以及卵巢内膜异位囊肿剥除术等,所有术中获取的组织均送检。

1.2.2 术后辅助治疗 所有患者均根据术中组织送检结果确诊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并在术后为其提供药物治疗。对照组采用孕三烯酮治疗,具体用药方法为:孕三烯酮胶囊(批准文号:H20080256,2.5 mg),普遍为2次/周,2.5 mg/次,温水送服,连续治疗6个月。观察组采用孕三烯酮、醋酸亮丙瑞林微球联合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辅助治疗,具体用药方法为:孕三烯酮的使用剂量、使用方法、用药规格、品种均于对照组相同;醋酸亮丙瑞林微球注射剂 (国药准字H20093852,3.75 mg),每周 4 次,3.75 mg/次,经皮下注射;在连续注射3个月醋酸亮丙瑞林微球之后,为患者提供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 (国药准字J20090144,含左炔诺孕酮52 mg)安置。

1.3 观察指标

1.3.1 疗效观察 在用药治疗过程中对患者进行跟踪随访,通过妇科检查、盆腔B超等检查,观察症状缓解情况,同时对治疗6个月临床效果进行判断。具体判断标准为:①完全缓解:患者各项临床体征和症状均随之消失,实验室指标均逐渐恢复正常,盆腔触痛感随之消失,结节逐渐消失;②部分缓解:患者的临床体征、症状均逐渐好转,实验室指标有非常显著的改善,盆腔结节有明显缩小;③无效:患者的的临床体征、症状均无明显变化,且仍然表现为渐进性、周期性下腹部疼痛,通过实验室指标检测无明显变化,盆腔结节无明显改变。

1.3.2 不良反应与复发率统计 对患者进行为期12个月的跟踪随访,观察患者的复发情况,同时对患者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统计。

1.4 统计方法

运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n(%)]表示,以 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1.25%,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3.75%,两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n(%)]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

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00%,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1.2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n(%)]

2.3 两组复发率比较

对照组术后总复发率为34.38%,观察组术后总复发率为12.50%,两组术后总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表3 两组复发率比较[n(%)]

3 讨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临床中较多见的妇科疾病,主要是指在正常子宫内壁以外的部位出现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患者多表现为盆腔疼痛、继发性痛经、性交痛、盆腔包块等,该病具有较高的复发性和侵袭性,是临床中较多见的难治之症,并使得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到了较为严重的影响[2]。

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接受非根治性手术治疗后,3年内复发率为45%,接受保守性手术治疗,复发率为18%~31%[3]。为此,近年来,除了为患者提供手术治疗外,同时在术后还需要为其提供药物等措施来进行巩固。有研究者[4]表示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为患者提供孕激素药物干预,其复发率有显著下降。术后用药治疗,能够帮助术后残留的病灶迅速萎缩、退化,从而达到较好的延缓或者预防疾病复发的作用。因此,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实施后采取药物进行辅助治疗是非常有必要的[5]。目前,针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治疗的方法非常多,其中用药占据了主导,而较常使用的药物包括了孕激素、口服避孕药、孕三烯酮等,在术后用药辅助治疗中,多以6个月为治疗期限,但其导致的不良反应却非常的明显,普遍表现为血栓风险增加、胃肠道反应、不规则阴道流血、体重质量增加、低刺激素症状等,同时在停止用药之后,病情复发率非常高[6]。为此,这一直是困扰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治疗的一大难题,而对术后治疗不良反应进行控制,并实现对复发率的控制也是非常关键的。

该研究对照组通过采用孕三烯酮治疗,其治疗有效率为81.25%,复发率为34.38%,尽管较好的治疗效果,但其复发率非常高,并且出现了75.00%的不良反应,为此,对该方法进行改进是必然趋势。宋汝丹等[7]在研究中,通过为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术后治疗中,发现仅运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中成药或未采取任何措施的治疗手段,其治疗效果明显较差,共出现4例复发,复发率为11.11%。故其认为在治疗中应当配合其他治疗手段共同开展,才能够更好的达到治疗效果。

根据该研究观察组治疗效果来看,通过为患者提供孕三烯酮、醋酸亮丙瑞林微球联合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辅助治疗,其治疗效果达到了93.75%,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复发率12.50%,不良反应31.25%,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张万会等[8]研究者通过选取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通过随机对照研究,给予Ⅰ组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干预,其治疗有效率达到了91.53%,显著高于单一使用药物干预的II组(P<0.05),其认为通过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术后提供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可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该研究成果与该研究结果一致。该结果表明通过多项措施联合干预,在达到更好治疗效果的同时,还可实现对不良反应和复发率的控制。

孕三烯酮、醋酸亮丙瑞林微球联合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辅助治疗方案,主要目的是为了能够更好的实现对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复发率的控制[9]。在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实施手术之后,其通常只能够将肉眼可见的病灶清除,但针对并无触及到的病灶或者无法观察到微小病灶缺乏无法实现有效清理,这就成为了引起术后复发的主要因素。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是一种含有微量孕激素的节育器,其通常只能够在子宫腔中对在位子宫内膜发挥较好的抑制功效,从而使得其不能够发生周期性变化和脱落,以此实现对月经量过多以及痛经等症状的环节,故通过节育器的运用,从而间接地实现对子宫内膜的有效抑制,促使其病灶发展得以控制,但因盆腔中残留的微小病灶在萎缩之后无法被吸,为此,通过与孕三烯酮、醋酸亮丙瑞林微球联合使用,即可有效针对未彻底清除的病灶进行抑制,促使残留的异位病灶能够迅速萎缩坏死,更好的实现对停药后复发问题的控制[10]。

综上所述,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治疗中,通过为患者提供孕三烯酮、醋酸亮丙瑞林微球联合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辅助治疗,疗效显著,且可有效控制不良反应和复发率,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节育左炔烯酮
复合免疫亲和柱净化-UPLC-MS/MS测定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1、玉米赤霉烯酮和T-2毒素
食品中玉米赤霉烯酮检测结果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
左炔诺孕酮原料药的晶型一致性研究*
医院门诊581名育龄女性避孕节育现状及影响因素
浅谈节育工作中开展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英国警示含左炔诺孕酮的紧急避孕药与肝酶诱导剂联合使用可能降低紧急避孕效果
玉米赤霉烯酮降解菌的分离及降解特性研究
民国时期关于“生育节制”的四大论战
不同节育措施的避孕效果比较
喹烯酮的食品安全性研究进展